更多“为《德聂泊尔河》旋律前5小节标注和声,前3小节配写钢琴伴奏。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例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79第三乐章片段的减缩谱,请根据要求配置和声连接。
    要求:
    (1)加入两个内声部,完成四声部和声进行。(5分)
    (2)根据已完成的练习(1),写出第二个4小节片段,要与前4小节类似并与之呼应。(5分)




    答案:
    解析:

  • 第2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鱼咬尾的手法编写3-4小节。(5分)
    (2)再根据1-4小节创作5-8小节,构成一个单一部曲式的乐段。(5分)



    答案:
    解析:

  • 第3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 标明调式调性。(3 分)
    (2) 画出曲式结构图示。(6 分)
    (3) 写出曲式结构名称。(3 分)
    (4) 第 1—4 小节与第 5—8 小节之间使用了哪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3 分)


    答案:
    解析:
    (1)G自然大调。
    (2)
    (3)再现单三部曲式。
    (4)1—4小节与5—8小节运用了同头换尾变化重复的发展手法。

  • 第4题:

    为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编配和声,终止四六和弦应用于第几小节?

    A.第2小节
    B.第3小节
    C.第4小节
    D.第5小节

    答案:C
    解析:
    暂无解析 考前【黑钻押题】,瑞牛题库软件考前一周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 第5题:

    为下面的谱例编配二声部重奏。
    要求:
    (1)为所给的旋律配和声,将和弦标记写在旋律下方。
    (2)根据自己所写的和弦以及第一小节的示范,创作低声部剩余的部分。


    答案:
    解析:

  • 第6题:

    下面谱例中,1-2小节旋律上行,3-4小节旋律下行,它属于下列哪种旋律发展手法?( )

    1=C 2/4

    A.模进
    B.变奏
    C.扩大
    D.逆行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认识。题干中,1-2小节的主要旋律走向是a-d1-e1, 3-4小节的主要旋律走向是e1-d1-a。他们以e1为对称轴分别向左右两侧反向进行,这种形式叫做“逆行”。D项正确。

    A 项:模进指的是将相同的音乐素材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重复。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变奏指的是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扩大指的是将原有旋律运用节奏扩张的手法展开写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7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
    (4)写出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


    答案:
    解析:
    (1)G自然大调转D自然大调转G自然大调。
    (2)
    (3)四乐句乐段结构。
    (4)逆行模仿。

  • 第8题:

    根据给出的第一小节创编出8小节的旋律。
    要求:
    (1)分析出调式调性,并在终止与半终止处使用K46和弦的终止式。(3分)
    (2)不允许对已给旋律做增减音符、改动节奏和音符音高变动的处理。(3分)
    (3)使用对比的旋律发展手法。(4分)



    答案:
    解析:

  • 第9题:

    为什么节流前温度T3上升时要关小节一1阀?


    正确答案: 高压空气进入第一热交换器冷却后分两路进入下塔:一股气是通过膨胀机膨胀后进入下塔;第二股气是通过第二热交换器换热后,经节-1阀节流后进入下塔。而返流气体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量是一定的,且无法调节,所以进入第二热交换器的冷量也是一定的。
    T.3温度是第二热交换器后、节-1阀前的空气温度。若节-1阀开度过大,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量过多,使得出第二热交换器后的空气温度T3升高;节-1阀关小则相反,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量减少,在返流气体冷量不变的情况下,经热交换器后的空气得到充分的冷却,温度T3就会下降。
    在实际操作中,节-1阀往往与膨胀机的进气量同时调节,才能保证操作压力、温度、纯度等参数的平稳变化,保持空分装置的物料平衡和冷量平衡。

  • 第10题:

    音乐编创题:为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标记和声功能; (2)根据和声功能,为第一行旋律编配钢琴伴奏织体。


    正确答案: (1)歌曲和声编配基本原则:一般在每小节的强拍(次强拍)上换和弦;根据小节里的旋律音,尤其是强拍上的音选择和弦(巧妙分辨和弦外音);首尾用Ⅰ级;每一乐段(方整结构一般8小节),首一般用Ⅰ级(高潮部分的首可例外),尾用Ⅰ级或Ⅴ级,中间尽量少用Ⅰ级;大小终止的Ⅰ级前面尽量少用Ⅴ级、Ⅳ级;尽量避免连续两个小节用同一和弦;旋律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或乐段,和弦衔接尽量相同或相似(相邻两个小节旋律相同除外);强调歌曲的整体性。
    (2)根据曲谱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旋律配伴奏(或编写伴奏),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灵活地运用并掌握和弦转位,尤其是当右手也在担任伴奏角色时,更加要注意在同一个声部上尽量保持和弦中的共同音。

  • 第11题:

    最常见的布鲁斯和声进行是多少小节?()

    • A、8小节
    • B、10小节
    • C、12小节
    • D、16小节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单选题
    前一小节弱拍上的和弦如果延续到下小节强拍,则称为()。
    A

    和声切分

    B

    功能倒置

    C

    平行八度

    D

    四部同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3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6分)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3分)

    (4)写出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3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四问。

    (1)第一问提问调式调性。

    (2)第二问要求画出曲式结构图。

    (3)第三问要求写出整体结构名称。由此可见,前三问内容较为简单直接。

    (4)第四问就1~2小节和3~4小节的旋律发展手法做出了提问。

    实际上,1~2小节的旋律发展是

    而3~4小节的旋律进行是

    其节奏是完全相同的,前后呈现出对应的旋律曲线,这种形式叫作逆行模仿。

  • 第14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标明调式调性。(3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示。(6分)

    (3)写出曲式结构名称。(3分)

    (4)第1—4小节与第5—8小节之间使用了哪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3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四问。

    (1)第一问提问调式调性。判断该旋律为G自然大调。

    (2)第二问要求画出曲式结构图。注意划分乐段、乐句,并标记小节,在标记小节的过程中要注意,旋律开始的弱起小节不算小节数,第1小节从g2音起。

    (3)第三问要求写出整体结构名称,这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4)第四问就1~4小节和5~8小节的旋律发展手法进行了提问,通过观察谱例可以得出,1~2小节与5~6小节是完全一致的,而后半部分对旋律细微地进行了调整,节奏仍然没有发生改变,听感觉效果基本大体一致,由此判断,这里运用了同头换尾的旋律发展手法。

  • 第15题:

    为歌曲《东方之珠》 副歌部分选配和声

    要求:
    (1) 标明调式调性。(2 分)
    (2) 为旋律选配和弦(每小节只配一个和弦), 写在低音谱表上。(4 分)
    (3) 标记和弦级数。(4 分)


    答案:
    解析:

  • 第16题:

    为下面的谱例编配二声部重奏。

    要求:

    (1)为所给的旋律配和声,将和弦标记写在旋律下方。(5分)

    (2)根据自己所写的和弦以及第一小节的示范,创作低声部剩余的部分。(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一个明确要求,内容是为谱例编配二重奏,具体要求有两个:(1)为旋律配和声并标记出和声功能;(2)所配写和弦以题干中给出的第一小节为依据。通过谱例分析得知,题干中配写的第一小节,其方法就是在旋律下方小三度进行二声部写作,而节奏和音区并不做任何改变,因此,此旋律的配写可以以此类推。

  • 第17题:

    为下列旋律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将下列乐句补充成一个3小节乐句。(5分)
    (2)用模进的写作手法。(5分)



    答案:
    解析:

  • 第18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鱼咬尾的手法编写3-4小节。
    (2)再根据1-4小节创作5-8小节,构成一个单一部曲式的乐段。


    答案:
    解析:

  • 第19题:

    为《德聂泊尔河》旋律前5小节标注和声,前3小节配写钢琴伴奏。
    德聂泊尔河



    要求:
    ? (1)调式调性明确,和声序进合理。


    答案:
    解析:

  • 第20题:

    为下面谱例中的旋律配和声,其中终止四六和弦可用于第几小节?( )

    A.第1小节
    B.第2小节
    C.第3小节
    D.第4小节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终止四六和弦的配写。题干中所说的“终止四六和弦”就是我们常说的,即主和弦的第二转位(重复五音)。该和弦在写作时有两个要求:(1)在之前要使用S功能组或T6和弦进行预备;(2)所在位置一定要强于D。

    谱例中的旋律是e和声小调,在配写和声的同时还要满足的两个要求,符合条件的只有第3小节的音。

    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1题:

    前一小节弱拍上的和弦如果延续到下小节强拍,则称为()。

    • A、和声切分
    • B、功能倒置
    • C、平行八度
    • D、四部同向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在歌谱上的“C3/4”代表()?

    • A、4小节、每小节3拍
    • B、3小节、每小节4拍
    • C、总共4小节、目前是第3小节
    • D、总共4拍、目前是第3拍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问答题
    音乐编创题:为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编配钢琴伴奏。 要求: (1)标记和声功能; (2)根据和声功能,为第一行旋律编配钢琴伴奏织体。

    正确答案: (1)歌曲和声编配基本原则:一般在每小节的强拍(次强拍)上换和弦;根据小节里的旋律音,尤其是强拍上的音选择和弦(巧妙分辨和弦外音);首尾用Ⅰ级;每一乐段(方整结构一般8小节),首一般用Ⅰ级(高潮部分的首可例外),尾用Ⅰ级或Ⅴ级,中间尽量少用Ⅰ级;大小终止的Ⅰ级前面尽量少用Ⅴ级、Ⅳ级;尽量避免连续两个小节用同一和弦;旋律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或乐段,和弦衔接尽量相同或相似(相邻两个小节旋律相同除外);强调歌曲的整体性。
    (2)根据曲谱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旋律配伴奏(或编写伴奏),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灵活地运用并掌握和弦转位,尤其是当右手也在担任伴奏角色时,更加要注意在同一个声部上尽量保持和弦中的共同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