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锋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

题目
赵锋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锋的老师,你会如何做?


相似考题
更多“赵锋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相关问题
  • 第1题:

    材料:
    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 就由我来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同学们漸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 学生。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 你会如何做?(14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赵峰虽然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但是他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同学请教他问题时,更带有讥讽的态度,没有尊重其他同学。显然,他的这种行为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他的发展不是全面的发展。两位教师仅关注赵峰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赵峰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会贯彻素质教育观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关注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忽视德智体美的发展;另一方面,针对赵峰的情况,应与他充分地沟通教育,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努力成为一名受同学欢迎的学生。

  • 第2题:

    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黄色代表富贵,权利,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定了。那么,在批改作业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不喜欢!”从那以后,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且不用“X”,改用“?”和批语。这一“绿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
    (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2)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
    (1)肖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獐观,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取创新独特的方法来批改作业,对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学生作业的批改形式可采取以老师批改为主,学生互动家长批改学生互改。教师对学生作业评分时应为求统一标准和客观公正,宽严适度,不得在作业上只批个日期或者查阅,在记分册上打个勾完事,需要写批语的,应写在适当位置上,字迹工整,语意明确。实事求是,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缺点,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注重诊断性和激励性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评价,提高学生作业举,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 第3题:

    赵锋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间时间却不愿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锋,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1][简答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锋的老师,你会如何做?


    答案:
    解析:
    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都是欠妥当的,没有践行现代教师的职业理念。
    首先,素质教育观的理念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两位老师只看到了赵锋的学习成绩好,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观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材料中两位教师仅注意对赵锋学习成绩的培养,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同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两位教师没有将赵锋作为一个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对待,不符合学生观的要求。
    如果我作为赵锋的教师,我会贯彻素质教育观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赵锋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关注他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其次,我会与赵锋积极沟通,并引导他懂得在学习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和别人进行交往。

  • 第4题:

    小林的父母很少照管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上课时总像是被霜打了的样子,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经常不交作业,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他印象不好,老师也不喜欢他,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问题:请分析小林现状的危害,并提出改进意见。


    正确答案:小林的现状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典型表现。
    (1)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 态。小林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然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 (2)习得性无助的危害有:首先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变得抑郁、沮丧、无奈、绝望。其次,会严重削弱人的行为动机,使个体变得不思进取。再次,会使人 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
    力下降,产生极端行为。
    (3)教师有效干预和纠正习得性无助的措施有:①积极评价学习,培养学生自控信念;
    ②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和谐师生关系;③引导正确归因,进行有效策略训练。

  • 第5题:

    李同学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性格开朗,爱好看报纸、玩电脑、打篮球,很喜欢数学,成绩也很优秀。一次偶然,外语考试没考好,他很自责,老师认为该同学没认真准备考试,作为反面教材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由于成绩、名次的大幅度后退,回家后家长的责骂也让李同学觉得压力很大,他希望下周的数学考试可以得到好成绩,重新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但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数学也发挥失常考砸了,其他的科目也接二连三地没考好。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李同学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也变得不爱和同学交流了。针对此案例中李同学的情况,请用归因理论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李同学的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他自身的原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归因,认为是自己能力的问题,是自己不能控制的结果,对学习也丧失了信心。第二,外部原因。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等外部手段,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严重忽视学生内在动机培养调动。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他又把人的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面对案例中李同学丧失信心,不再和同学交流的情况,学校、家长应及时采取激励等措施消除其自身的无力感,引导李同学进行正确归因、积极归因,如自己不够认真、不够努力等可控性因素,使其相信自己能力,增强自信心。

  • 第6题:

    问答题
    小林的父母很少照管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上课时总像是被霜打了的样子,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经常不交作业,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他印象不好,老师也不喜欢他,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问题:请分析小林现状的危害,并提出改进意见。

    正确答案: 小林的现状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典型表现。
    (1)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 态。小林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自然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 (2)习得性无助的危害有:首先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变得抑郁、沮丧、无奈、绝望。其次,会严重削弱人的行为动机,使个体变得不思进取。再次,会使人 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
    力下降,产生极端行为。
    (3)教师有效干预和纠正习得性无助的措施有:①积极评价学习,培养学生自控信念;
    ②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和谐师生关系;③引导正确归因,进行有效策略训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赵峰是班里的数学科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级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你会如何做?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名列前茅。他上课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与同学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问他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都不会做?……那好吧,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地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会如何做?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电影《老师·好》中,在合唱比赛排练时,安静走调严重,同学们有意让安静退出,班主任苗老师却教育学生们,合唱比赛“歌唱水平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展现我们班集体()的凝聚力。就像我们的学习一样,你不能因为某一个同学的成绩不好你就放弃他。”

    正确答案: 团结一致
    解析: 请观看视频

  • 第10题:

    问答题
    材料:    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教学老师,为了提高作文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紫色代表富贵、权利,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不喜欢!”从那以后,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批改作业,且不用’X’,改用’?’和批语,这一绿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做出评析(10分)。(2)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三年级一班的王小明,上课从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完成。平时与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好,经常和同学打架。王小明顽皮、好动,爱接老师话茬,喜欢给同学和老师起绰号。当然,王小明也并非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性格直率豪爽,喜欢帮助弱小,此外,他身体强壮,爱好各项体育活动,常常在各项体育运动比赛中获奖。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针对王小明的情况,在对他的德育工作中应该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 如果我是班主任老师,针对王小明的问题,应该采用如下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应采用如下德育原则:第一,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材料中王小明不认真学习,与同学关系不好,但是喜欢体育,老师应该根据他上述独特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二,应该遵循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材料中王小明是一名后进生,作为班主任不应该歧视这样的学生,要想使该生各个方面获得改进,首先应该尊重和关爱他。第三,应该遵循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材料中王小明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不爱学习,但是在体育方面成绩突出,老师应该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帮助王小明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唐老师想在他的初一数学课上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上课开始时,他让班级里数学成绩一贯很好的李娜在黑板上解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向同学们演示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李娜不负众望,认真解题。但与此同时,张强同学一直在和他邻座的同学说话,破坏班级秩序,而且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讲话。唐老师已经警告过张强一次,可是他仍然与别人说笑。唐老师为了不让他打扰李娜的演示和同学们的思考,就把他带到楼道进行隔离,让他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一会儿,李娜解完题,唐老师表扬了她。当唐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在黑板上解题时,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问题:(1)试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评析唐老师对张强同学课堂不良行为的处理。(12分)(2)请用所学的相关学习理论分析为什么许多同学都愿意在黑板上解题。(6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黄色代表富贵,权利,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定了。那么,在批改作业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不喜欢!”从那以后,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且不用“X”,改用“?”和批语。这一“绿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
    (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10分)
    (2)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10分)


    答案:
    解析:
    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而且不用“x”,改用“?”和批语。这一“绿 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 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 (1 1 )请对肖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0 10 分) (2 2 )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0 10 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中肖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 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①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教育观中的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和关 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老师针对批改作业这一主题,与同学展开讨论,鼓励 大家发表意见。同时询问大家喜欢的颜色,这都是关注人的一种体现。 ②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学生观中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 为转移。材料中的肖老师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以后用绿色的笔批改作业,用“?” 代替“×”。这都是尊重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③肖老师的做法符合了教师观中对学生要尊重、赞赏。材料中肖老师在教学 过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鼓励为主,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批改作业。 ④利用充满希望的绿色来批改作业,用“?”代替“×”体现了新课改所要 求的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这种方式很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肖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2)批改作业是老师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批改要及时,在下一节上课前必须批阅好。 ②批改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完成,不得由学生代批。 ③批改要认真,不可错批。 ④对学生作业的评定要有适当的评语,以鼓励为主。 ⑤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辅导,纠正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14题:

    张某是某校的一位数学实习老师,他上课呆板,且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学生回答不好课堂提问,他就会骂人。有一次期中考试,全班同学的成绩都不太理想,总成绩落后于其他班级,张老师很生气,他在课堂上按照成绩排名,从后往前,一个挨一个,每人5—10分钟,进行“心灵烙印”的训话活动,此活动进行了2到3节课,直到班主任刘老师予以阻止才停止。不过此活动给班上的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致班里的数学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大家都“谈张老师就色变”。
    问题:结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分析张老师的做法。


    答案:
    解析:
    张老师辱骂学生的行为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能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要求严格并没有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回答不出数学题目的学生进行辱骂,甚至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公开组织训话活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 第15题:

    小明在班上成绩很差,可以这次同学们都选举他当班上,作为老师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小明在班上成绩很差,可是这次同学们都选举他当班长,作为老师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我觉得虽然小明的成绩很差,但是同学们能够选举他当班长一定有他们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明平时对待同学们很热心,很乐于帮助同学,所以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也可能是小明本身的能力很强,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所以同学们都选举他当班长。
    但是,我认为班长是全班同学的领头羊,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必须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小明在带领好同学们的同时也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努力成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领头羊。
    总之,我认为虽然小明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同学们都选举他当班长的话,一定是他在某一方面有很突出的能力,因此我会尊重同学们的想法,让小明担任班级的班长职务,同时希望小明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搞上去,努力成为一名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班干部。

  • 第16题:

    班里的小明上课爱捣乱,班主任老师对他意见非常大,经常点名批评他。一次,正值班主任上课时,他又在下面与同学打架,老师把他揪到讲台上,结果他趁老师不注意时朝全班同学做鬼脸。试分析该老师的做法,如果你是小明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强化能增强行为出现的频率。
    (2)小明经常爱捣乱是因为他可以通过捣乱获得老师的关注。虽然老师觉得是惩罚小明,但是小明通过老师的行为获得了关注,这种行为对于小明来说属于强化。
    (3)如果我是小明的班主任,我会通过行为塑造法来矫正小明的调皮行为。我会在小明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给予积极的关注,强化小明的积极行为,那么小明的积极行为就可能再次出现,忽视小明的调皮行为,这种行为得不到强化,会慢慢地自然地消失。

  • 第17题:

    患儿男,7岁。幼时生长发育正常,3岁上幼儿园,现上一年级,成绩好,只是和老师同学关系不佳。有时在课堂上大声指出老师的口误,并要求老师向同学们道歉,害得老师很尴尬;同学们也不愿跟他玩,原因是他总要按自己的玩法来玩,并且要求别人也按他的做。有些同学觉得他其实很愿意跟别人交往,但是他不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而令大家很不愉快。精神状况检查:交谈接触好,伶牙俐齿,表达能力强,话也较多,并不理解老师被他要求道歉时会是什么感受,自觉做得没错,不能理解隐喻。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精神分裂症
    • B、儿童情绪障碍
    • C、Asperger综合征
    • D、对立违抗障碍
    • E、品行障碍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问答题
    材料:胡老师因为工作调动要去新的学校任教,任教之初他没有急于采取措施而是细心观察班里学生的学习状况,他发现班里一部分学生存在上课不积极,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的状况。为此他采用多种上课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课后作业也由原来的抄写、背诵改为发散式的作业。比如在学习《窃读记》这一课的时候,胡老师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学习的,并且组织主题班会谈论如何才能高效、快乐的学习。班会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晓楠说:“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好知识”小丽说:“学习一定要有兴趣,喜欢学习才能学得好,学的开心。”胡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答案,可就在这时,晓磊小声说道:可是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不想学习。”晓磊的话引起了胡老师的注意,班会后胡老师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与同学们相处的深入,胡老师发现,蕾蕾同学很有绘画天赋,胡老师就积极引导,并让他负责班里的板报;星星同学是个爱干净的孩子,胡老师就让他管理班级卫生;胡老师还发现曾经说自己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小磊其实有一副好嗓子,就让他带领大家唱班歌……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胡老师发现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积极、开朗、乐观起来。不仅如此,班里还涌现出许多小画家、小歌唱家……问题:请结合学生观的相关理论分析胡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2014广东东莞)小李是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没有人愿意和他玩。老师们说起他都是直摇头,还有老师断言,小李啊,长大之后就是一个小混混。原来,小李有个非常坏的毛病,那就是喜欢欺负同学。小李经常管比自己小的同学要保护费,别人不给他,他就揪着人家的衣领一顿打,受欺负的同学找过小李的班主任好几次,但是他就是不知悔改。此外,小李还特别喜欢欺负班里的女同学,经常抓毛毛虫、小蜻蜓等放在女同学的抽屉里面,引得教室里面一阵尖叫。班里的同学都害怕他,见了他经常都绕着走,他也没有什么朋友。请根据心理学原理回答以下问题:(1)小李的行为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什么行为?这一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李的班主任老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李,让他以后不再随便欺负同学。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材料:    四年级的学生小豪告诉妈妈,他讨厌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赵老师,也不喜欢数学课。小豪妈妈问他原因。小豪说:“课堂上老师总喜欢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几乎不提问成绩差的学生。有时自己想的答案比老师提问的同学回答得都正确,但却没有机会表达。老师对好学生总是微笑,并说些鼓励的话;对成绩差的学生却漠不关心,没有鼓励。”    问题:    (1)请评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10分)(2)班主任应怎样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班里的小明上课爱捣乱,班主任老师对他意见非常大,经常点名批评他。一次,正值班主任上课时,他又在下面与同学打架,老师把他揪到讲台上,结果他趁老师不注意时朝全班同学做鬼脸。试分析该老师的做法,如果你是小明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强化能增强行为出现的频率。
    (2)小明经常爱捣乱是因为他可以通过捣乱获得老师的关注。虽然老师觉得是惩罚小明,但是小明通过老师的行为获得了关注,这种行为对于小明来说属于强化。
    (3)如果我是小明的班主任,我会通过行为塑造法来矫正小明的调皮行为。我会在小明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时,给予积极的关注,强化小明的积极行为,那么小明的积极行为就可能再次出现,忽视小明的调皮行为,这种行为得不到强化,会慢慢地自然地消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小刘是一位小学老师,教三年级的数学,他虽然很年轻,但是课讲得很好,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学生为什么喜欢刘老师?
    A

    很年轻

    B

    课讲得好

    C

    对学生要求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材料:赵峰是班里的数学科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只字不提。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你会如何做?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