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E羽雅乐七声调式。 (2)特点:①歌曲采用变换拍子的手法,整体运用了4/4拍这种比较舒缓的节奏,中间有一小节的节拍变换成2/4拍.使得当时的重音发生了一些变化,深刻地表现出梅花高雅的品质;②歌曲整体上运用了二度、三度及五度的旋律进行.迂回婉转、细腻而深刻.将寒梅独自开放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多“分析下面的谱例。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与下面谱例相同的调性是( )。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调式分析。第一看调号,是

    大调的调号。第二看尾音,落在C上。第三看调号与尾音的关系,两者之间为小三度,属于关系大小调。第四,根据主音(尾音)排音列,可以发现中间出现了增二度音程,而增二度音程是c和声小调中的特性音程。因此,为c和声小调。

    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云中的城堡




    要求:
    (l)画出结构图示,写出乐曲的结构名称。(10分)
    (2)简要说明乐曲的节拍特点和调式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乐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图示:



    155 -拍,再现句拍子与A乐段拍子形式相同。
    调式特点:本乐曲为a小调,A乐段以a和声小调形式出现,以a自然小调结束;B乐段的c乐句转入F大调,再现句与A乐段曲式结构相同,最终乐曲以a自然小调结束全曲
    四、教学设计题

  • 第3题:

    甲、乙两位同学演唱下面的谱例,这种演唱形式是( )。

    A.对唱
    B.齐唱
    C.合唱
    D.轮唱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对声乐演唱形式的理解。题干的谱例中甲乙两个声部具有以下特点(1)演唱旋律完全相同;(2)齐唱与结束时机完全相同。

    A 项:“对唱”指的是两组演唱者采用上下句对答的形式进行歌曲的演唱。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齐唱”指的是某一歌唱集体共同演唱同一旋律歌曲的演唱。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合唱”指的是某一歌唱集体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同时演唱同一首歌曲的不同声部,共同配合完成歌曲的演唱。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轮唱”指的是两组以上的演唱者,按一定规律,先后起唱同一首歌曲的演唱。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4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3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6分)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3分)

    (4)写出1—2小节与3—4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3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四问。

    (1)第一问提问调式调性。

    (2)第二问要求画出曲式结构图。

    (3)第三问要求写出整体结构名称。由此可见,前三问内容较为简单直接。

    (4)第四问就1~2小节和3~4小节的旋律发展手法做出了提问。

    实际上,1~2小节的旋律发展是

    而3~4小节的旋律进行是

    其节奏是完全相同的,前后呈现出对应的旋律曲线,这种形式叫作逆行模仿。

  • 第5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画出下谱例的曲式结构图。(5分)
    (2)简要说明乐曲的特点。(5分)
    (3)分析该歌曲曲式结构。(5分)
    我的金色阿勒泰



    答案:
    解析:
    (1)



    (2)这首歌歌颂了阿勒泰的群山及群山下的草原牧场,歌颂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哈萨克人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
    (3)歌曲为三乐旬结构,歌曲中的一个乐句跨两个词句非常有代表性。歌曲中的“7”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凸显哈萨克民歌在曲式结构上的民族特征。

  • 第6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判断调式调性。(3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6分)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3分)

    (4)写出1-4小节与5-8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3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四问。

    (1)第一问提问调式调性。1~6小节为C自然大调,11~15小节第一拍为G自然大调,结尾部分为C自然大调。

    (2)第二问要求画出曲式结构图。

    (3)第三问要求写出整体结构名称,这是一个不严格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4)第四问就1~4小节和5~8小节的旋律发展手法进行提问。

    通过观察谱例可以得出,1~2小节的第一拍与4~5小节的第一拍是完全一致的,而后半部分进行了节奏、旋律的细微调整,听感觉效果基本类似,由此判断,这里运用了同头换尾的旋律发展手法。

  • 第7题:

    下谱例中,使用的模仿手法是( )。

    A.扩大模仿
    B.倒影模仿
    C.逆行模仿
    D.紧缩模仿

    答案:C
    解析:
    逆行模仿是指应句模仿起句时,以起句的逆行形式写作,即应句模仿起句时或乐节加以收尾倒置,形成旋律方向向上的变化。题干中应句与起句首尾倒置,是逆行模仿。

  • 第8题:

    分析歌曲《红河谷》的谱例。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4分)
    (2)画出曲式结构。(6分)
    (3)说明旋律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bA和声大调。 (2)一部曲式。

    (3)《红河谷》是一首流传于北美洲红河一带的民歌,采用4/4拍子,歌谣体。歌曲旋律具有亲切、朴实、舒展的特点。在曲式结构上,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两个乐句节奏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间或使用跳进。歌词表现了移居北美洲红河一带人民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的事迹,及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 第9题:

    分析《踏雪寻梅》谱例。
    踏雪寻梅



    要求:
    (1)写出调式调性。(5分)
    (2)写出曲式结构。(5分)


    答案:
    解析:
    首先,全曲为D大调,洋溢着快乐的气息。
    其次,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最后,全曲的旋律有以下特点:
    第一段由两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旋律运用跳进与级进交替,显得活泼轻松,描绘了雪
    后天晴,主人公悠闲自得地骑驴观景的画面。
    第二段第一乐句以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手法,加之顿音和休止符的运用,使旋律灵活跳跃,表现了铃儿清脆的响声,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则是第一乐段后句的扩充再现。
    在歌曲短小的篇幅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首尾呼应,简练而完整。二声部合唱中,低声部与旋律节奏同步,以主音为主,属啻为辅,穿插不多的几个经过音构成平稳的低声部旋律进行。

  • 第10题:

    下面谱例2对谱例1中的旋律片段进行了哪种变奏?( )

    A.扩大
    B.缩小
    C.加花
    D.倒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算。题干中,旋律2的骨干音来源于旋律1,但在旋律1的基础上进行了加花变形。C项正确。

    A项:扩大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扩张,如八分音符变四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缩小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紧缩,如四分音符变八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倒影是以某音为轴线,上下方旋律形成倒影,如345和321。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1题:

    分析歌曲《雪绒花》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答案:
    解析:
    (1)歌曲为C自然大调。 (2)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3)《雪绒花》是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歌曲优美、舒缓、轻柔,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祖国深深的祝福。第一乐段由两个平行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也包含两个乐句,其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段的原乐句的再现。第一乐段舒展而婉转的旋律是对雪绒花的赞颂。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后又再现第一乐段的音调与节奏,使两个乐段既统一又有对比。最后四小节是全歌的高潮,也是歌曲的点题——为我祖国祝福吧!

  • 第12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1)判断调式调性。(2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并标明小节数。(5分)
    (3)说明乐句间主要的结构特点。(5分)
    (4)分析歌曲旋律音调上的特点。(3分)



    答案:
    解析:
    (1)e自然小调转G自然大调转e自然小调(2)曲式结构图为:



    (3)特点:从整体的曲式结构上来看此乐段为五乐句乐段,前四小节为a部分是第一乐句.其中第二乐句(5-8小节)和第四乐句(13—16小节)是对第一乐句进行了扩充从而形成。b部分(5~8小节)作为新材料出现在乐曲的中间部分,也是此乐段的高潮部分,充分体现了a+a1+b+a2+a3,对称五乐句乐段的结构特点。
    (4)特点:①歌曲旋律整体以4/4拍为节奏,以四分音符、四分附点音符以及八分音符为主要构成织体。②音乐旋律简洁明快、音乐线条流畅优美,恰似一只百灵鸟在飞翔中引吭高歌的场面。③第2小节出现了此乐段采用最多的音乐织体构成形式:四分附点音符紧接两个十六分音符的音乐织体。这种特殊的构成形式在此乐段中共出现了六次之多,这一节奏型表现出了百灵鸟展翅高飞时啼鸣的韵律。④在此乐段的第11小节中出现了临时变化音还原f2,这个乐句也是此乐段的主题高潮呈现部分,此处还原f2的出现改变,在作曲技巧上改变了主音阶的走向,修饰了单一调式的反复化和枯燥化.突出增强了旋律的美感。

  • 第13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分析调式调性。(5分)
    (2)简要说明乐曲的节拍特点。(5分)
    (3)写出旋律的曲作者,并列举几部其他作品。(5分)


    答案:
    解析:
    (1)e自然小调。 (2)旋律为3/8拍.充满活力,生动地展示出生活在东欧地区的斯拉夫人民美好的生活情趣和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3)曲作者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代表作有:《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Op.95)、《大提琴协奏曲》(Op.104)、钢琴曲《幽默曲》(Op.101—7)。

  • 第14题:

    分析下面谱例的调式为( )。

    A.e自然小调
    B.G和声小调
    C.E和声大调
    D.e和声小调

    答案:D
    解析:
    该谱例的调号为一个升号,由此可知为G大调或e小调。尾音结束在3上,因此为e小调。谱例中的2都升高了,在e小调中为升高第七级,所以为e和声小调。综上,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是D项。

  • 第15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案:
    解析:
    (1)此旋律中一共出现两对模进关系,分别是①1—4小节与5—8小节,属于上行三度模进关系;②第9小节与第10小节,属于下行二度模进关系。 (2)这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音区对比,这段旋律运用的是利用不同音区,使音乐产生对比的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句和旬之间,有时也用在段和段之间,由于音区不同,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 第16题:

    分析歌曲《月光光》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5分)
    (2)曲式结构;(5分)
    (3)旋律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月光光》,是音乐剧《四毛英雄传》中的一首二重唱,F大调,4/4。
    (2)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3)旋律引用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动机”,进行发展变化。分别运用了对唱、二重唱、齐唱的形式,随着声部的增多,歌曲的力量也逐渐增强,表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敢于向命运挑战。对生活充满坚强信念。

  • 第17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1)判断调式调性。
    (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
    (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
    (4)写出1~4小节与5—8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
    《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片段)
    海顿曲



    答案:
    解析:
    (1)c自然大调转G自然大调转C自然大调。
    (2)
    (3)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4)同头换尾的旋律发展手法。

  • 第18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歌曲的调式调性。
    (2)说明歌曲旋律音调上的特点。
    (3)画出曲式结构图。
    (4)说明乐句间主要的结构特点。



    答案:
    解析:
    (1)《上去高山望平川》为F,4/4拍的歌曲。
    (2)《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曲调是“河州令”。“河州令”是花儿中流行广、影响大、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地方特色。曲中仅用了四个音:d0、re、sol、la,d0是经过音.起调和色彩的作用,re—sol和re—la-sol作为乐句落音的处理,加上节奏的张弛和腔化的演唱,使音乐显得宽广、悠远。

    (4)乐句间主要结构特点: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广,起伏度大,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
    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 第19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说明该曲的调式调性
    (2)画出结构图示
    (3)说明该片段的曲式结构
    (4)简要说明声部之间的关系
    (谱例略——红河谷(片段)器乐合奏加拿大民歌周仲康配器)


    答案:
    解析:
    (1)bB大调。 (2)歌曲旋律曲式结构:



    (3)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两个乐句节奏相同,旋律以级进
    为基础,在句法上采用一问一答、前后呼应的手法,第一乐句为半终止收束,第二乐句为完全终止收束。
    (4)该器乐合奏曲中三个声部旋律节奏互相依托,配合演奏中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红河谷
    人民展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 第20题:

    分析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谱例。
    要求:
    (1)说明曲式名称,画出结构图示,写出调式调性。
    (2)说明乐曲的旋律特点。



    答案:
    解析:
    (1)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是E大调,3/4拍,为单一部非方整性四句体结构。

    (2)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表现了主人公玛依拉热情活泼、多才多艺的形象。a句音域较高,以缓慢的速度似吟似唱.表现了玛依拉的自豪感,接下来重复了a句,承接稳定了音乐主题,b句重复主题乐句的前半部分,下半部分旋律偏向下行。落在属音。c句中衬词的使用使欢快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 第21题:

    下面谱例的调式是( )




    答案:C
    解析:

  • 第22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10分)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共两问,内容都是围绕复调发展手法展开的。(1)第一问是分析并列举旋律中的模进关系,如1234和2345就属于模进,并且是上行二度模进关系的代表。因此,这一问只需要仔细观察谱例,细心梳理出模进的旋律即可。(2)第二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对比手法的理解,简单来说,一旦乐谱中出现了与之前旋律完全不同的主题,那么这样就形成了对比,通常对比类乐剧可以出现在四句类乐段的第三句,或乐曲的高潮部分等。

  • 第23题:

    下面谱例的指挥图示是( )




    答案: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