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浙江省宁波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内容: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判断和选择。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后者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题目
高中思想政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浙江省宁波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内容: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判断和选择。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后者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刻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3.基本要求:
(1)区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答辩题目1.请你谈一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并分别解释一下。
2.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通过让学生欣赏《樵夫和海神庙》故事,对樵夫的选择进行评价,发现在利与益、个人与集体孰轻孰重的选择中,樵夫舍生取义、顾全大局的行为选择令我们钦佩,他的行为是一种正确的行为选择。进而引出对本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价值判断?什么是价值选择吗?不知道没关系,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播放张杰的《看月亮爬上来》,出示幻灯片“假如张杰周日开一个演唱会,门票最低200元,你去不去。”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小结:在大家的回答中其实就包含了两种价值选择,去与不去。还有两种价值判断值与不值。而去与不去是在值与不值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选择。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2.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
过渡:事实判断不等于价值判断,看一看大屏幕哪一个属于事实判断哪一个属于价值判断?
出示幻灯片,(1)山上的花都开了,山上的花开的好漂亮;(2)下雨了,下雨有利于禾苗的生长。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做出的判断叫事实判断,而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做出的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过渡:我们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出示秦始皇和袁世凯对比的幻灯片,问:为什么后人对秦始皇和袁世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有不同的评说?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袁世凯则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阻碍了社会发展。因此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没有走历史必由之路。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过渡: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会有差异甚至是根本的对立呢?
出示幻灯片马永顺事迹。
为什么马永顺砍树时能成为伐木英雄,栽树时又能成为植树模范?
学生分析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它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而且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现在所享有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广大人民为我们创造的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的,那我们就应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实现人民最高利益作为我们的最高价值目标,应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衡量尺度。
大家可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例遵循了这个标准,哪些没有?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考虑要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其次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再次,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最后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者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其关系,以及它们的特征,还有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写一篇小论文。
【板书设计】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
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谈一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并分别解释一下。
2.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相似考题
更多“高中思想政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分别展示:购买奥运纪念品、写信反映校门口的交通状况、免费参观博物馆等图片,请学生感受这些分属于我们生活的哪些领域,并思考这些领域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进而导入新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教师针对导入时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讲解:购买奥运纪念品这种经济活动和奥运会这一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一国能够承办奥运会又和自身的综合国力、国际政治影响力不无关系,但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活动一:在此基础上,请同桌之间任选导入中的其余两个案例或生活中自己熟悉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情形。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注意结合高一所学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内容。
    随后请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师生最后总结得出:在社会生活的这三个领域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文化反作用
    活动二: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及文字材料:
    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和制度对当时欧洲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2.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对于五四运动以及后期中国社会的影响;
    3.《习近平用典》段落摘引。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案例中表现出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哪些不同影响?这些不同影响又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学生讨论后,各组派代表作答,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1.先进、健康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2.落后、腐朽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环节三:巩固提高
    有人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请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后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通过评析认识到文化虽然由经济、政治决定,但并非简单的是前二者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又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请学生代表结合教师板书及自己的笔记,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作业:1.课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影响,并形成书面结论,下节课分享;
    2.预习下节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说在本课中设置了什么样的学生活动,为什么?
    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我在本课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在此教师结合导入案例讲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基础上,请同桌之间任选导入中的其余两个案例或生活中自己熟悉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情形。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注意结合高一所学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内容。随后请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师生最后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这一活动可以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并且结合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案例,
    让学生可以把对于生活中感性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理解。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二: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及文字材料:
    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和制度对当时欧洲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2.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对于五四运动以及后期中国社会的影响;
    3.《习近平用典》段落摘引。
    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案例中表现出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哪些不同影响?这些不同影响又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学生讨论后,各组派代表作答,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这一活动能够锻炼学生从案例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提升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同时,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改变旧有的枯燥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能够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2.请举例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顺利申办就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关系的典型体现。我国能成功举办08年奥运会,并且能顺利申办冬奥会,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得以健康、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综合国力以及国际政治影响力迅速提高,所以才能顺利申办此类文化活动和赛事。而此类文化赛事的成功举办或者申办又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 第2题:

    高中思想政治《唯心主义》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那现在,让我们暂时先走出“唯物主义”的楼梯口,去看看另外一个楼梯里面的究竟。
    我们先回顾一下,唯心主义是什么呢?在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我们就称之为是唯心主义,那么唯心主义又有哪些基本形态呢?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课程:唯心主义。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含义
    活动一:案例剖析
    多媒体展示案例。
    我们先看先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
    这五句话分别站在哪个角度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的?它们分别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同学们来进行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现在我们对这五句话进行分类,看看这些话是不是都是表述同样的一个内容。从主语来分析,第1、3、4、5都是围绕着“我”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而第2句话却是从上帝的角度出发,认为上帝主宰着世界上的万物。这两类有什么不同呢?
    在唯心论中,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活动二:火眼金睛
    主观唯心主义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对话。
    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
    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
    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
    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有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王守仁的这种观点属于什么观点的呢?——他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
    那客观唯心主义又是怎样的呢?
    客观唯心主义跟主观唯心主义不同,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比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哲学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刚才我们学习了哲学的两个主要派别。在哲学的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它们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那究竟是怎么附属的呢?在自然界存在一种藤类的植物,它的生在必须要依附在主干树上,以吸收所需的养分。离开了主干,它们就没法生存。如果我们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定为树的话,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那种寄生藤。
    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大家来看一个例子:比如一位同学这次考试考了60分,大家如何去评价他呢?是不是就认为这位同学就不好呢?
    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位同学呢?
    提问若干学生,从学生的回答里引导他们辨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最后师生明确:
    在判断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搜集材料,辨别哪些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说一说本节课你这样导入新课的原则是什么。
    在本节课的新课导入中,我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第二,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等。

  • 第3题: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属的学习领域为(  )。

    A.品德与实践
    B.语言与文学
    C.社会与科学
    D.人文与社会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从学习领域上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分类,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属的学习领域属于人文与社会。因此,本题选D。

  • 第4题:

    在弘扬践行福建精神中的高度自觉,首先表现在要有弘扬践行福建精神的()。

    • A、高度自觉
    • B、自觉追求
    • C、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弘扬践行福建精神要()。

    • A、高度自觉
    • B、自觉追求
    • C、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课既有德育的性质,又有智育的性质。
    第二,思想政治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思想政治课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

  • 第7题:

    试论普通高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活动?


    正确答案: (1)学习课程改革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3)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4)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5)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6)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7)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8)重视与其他学习阶段课程的衔接和其他德育途径的联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第8题:

    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 A、人们不能正确认识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 B、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有意歪曲历史
    • C、社会本身没有客观规律可遵循
    • D、社会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A

    人们不能正确认识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B

    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有意歪曲历史

    C

    社会本身没有客观规律可遵循

    D

    社会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包括()。
    A

    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变化的规律

    B

    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

    C

    人类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

    D

    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

    E

    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作的规律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课既有德育的性质,又有智育的性质。
    第二,思想政治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思想政治课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中思想政治《货币流通手段》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的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辨识,如美元、英镑、泰铢、港币、人民币等,同时补充2017年瑞士的Ticino州政府表示:将发行自己本地的数字货币的新闻。教师说明不管货币的形式如何,它在各国的经济生活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借机复习商场中商品的标价是货币在执行何种职能,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引导,除了价值尺度的职能还有另一基本职能——流通手段,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流通手段
    活动一:观看视频,内容为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滢将自家的地卖出去后获得钱之后去与棉农订购棉花,后与制作布匹商进行交易进而去订购下一年棉花的片段。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
    1.视频中哪个部分是买的环节,哪个是卖的阶段?
    2.货币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活动二:让学生继续列举现实生活中货币起流通手段这一职能的例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更明确经济就在身边。
    (二)商品流通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何谓商品流通,并思考商品流通与流通职能的区别。师生总结:流通手段强调的是在商品交换中货币的职能作用是什么。而商品流通是从交换方式上进行定义,它对应的概念是物物交换这种交换方式,物物交换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商品——货币——商品”。在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三)商品生产者的生存与发展要求
    活动:小组讨论。
    老师提问:物物交换有不便之处,但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环节三:巩固提高
    案例分析:小明在放学回家后感觉很口渴就进了小区门口小卖部,看到矿泉水2块一瓶,由于特别渴,他就打开喝了一口走到交钱处才发现没带钱,只好跟店主说半小时后从家里拿钱给店主。店主答应了。请问案例中的2块钱以及小明半小时后才来给钱,这个时候的钱分别体现的是什么职能。
    学生回答: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小结:今天主要学了货币的流通手段,明确了商品流通与其的区别,并了解了商品生产者要生存与发展该如何去做。
    作业: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知识,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其必要性是什么,下节课谈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货币的职能一共有5个,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其他三个职能分别是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2.设计自主阅读学生掌握解决商品流通与流通职能的区别,你觉得能达到预设效果吗?【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我认为基本能完成这一任务。首先,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基础。其次,在课中有商品流通的概念加之什么是流通职能也在上一环节刚讲过,所以我认为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完成这一目标。但商品流通与之前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对比可能是学生无法联系到的,需要老师加以点拨。

  • 第14题:

    以下属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中的人力资源的是()。

    A.思想政治教科书
    B.课堂讨论
    C.网上资源
    D.思想政治课教师

    答案:D
    解析: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包括文字与音响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思想政治教科书属于文字与音响资源,课堂讨论属于实践活动资源,网上资源属于信息化资源,思想政治课教师属于人力资源,因此,本题选D。

  • 第15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和主动性。

    A.针对性、时政性
    B.实效性、目的性
    C.针对性、实效性
    D.思想性、时政性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是敢于摒弃旧事物、旧思想,创立新事物、新思想,同时它又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创新成果要成为促进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 A、批判思维
    • B、创新精神
    • C、发现问题
    • D、其他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 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③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树立民主法治意识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材料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材料二: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特点,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上述两个材料,试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出发,说明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要很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理念,从根本上讲,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基点,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潜能的充分发展为主要特征,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其实质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最终使学生的本质属性得以张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强调学生的尊严、价值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主张教学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把教学活动的重心引向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政治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去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它适应了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起了方向保证作用。

  • 第19题:

    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模块结构。


    正确答案: 思想政治课程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选修模块分别是:
    选修课程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选修课程2(经济学常识)
    选修课程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课程4(科学思维常识)
    选修课程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选修课程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第20题: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是()

    • 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被人们所驾驭
    • B、人的自觉活动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
    • C、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
    • D、人的自觉活动可以改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B,C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模块结构。

    正确答案: 思想政治课程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选修模块分别是:
    选修课程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选修课程2(经济学常识)
    选修课程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课程4(科学思维常识)
    选修课程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选修课程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 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③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树立民主法治意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材料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材料二: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特点,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上述两个材料,试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出发,说明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要很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理念,从根本上讲,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基点,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潜能的充分发展为主要特征,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其实质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最终使学生的本质属性得以张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强调学生的尊严、价值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主张教学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把教学活动的重心引向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政治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去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它适应了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起了方向保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是()
    A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被人们所驾驭

    B

    人的自觉活动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

    C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

    D

    人的自觉活动可以改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