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热量、比热容和热传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有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初始温度相同,若铁块和铝块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触,则 A.热量由铁块传给铝块 B.温度由铁块传给铝块: C.热量由铝块传给铁块 D.铁块和铝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题目
案例: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热量、比热容和热传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有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初始温度相同,若铁块和铝块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触,则
A.热量由铁块传给铝块
B.温度由铁块传给铝块:
C.热量由铝块传给铁块
D.铁块和铝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相似考题
更多“案例: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热量、比热容和热传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有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初始温度相同,若铁块和铝块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触,则 ”相关问题
  • 第1题:

    相同重量的铁块(γ= 7.65×104 N/m3)和铝块(γ= 2.64×104 N/m3)放入水中后的重量不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处于平衡态的氧气和氮气,它们的分子平均速率相同,则它们的分子最概然速率()

    A.不同,它们的温度不同

    B.不同,它们的温度相同

    C.相同,它们的温度相同

    D.相同,它们的温度不同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电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
    题目:小明做作业时,发现电灯忽明忽暗,原因可能是( )。
    A.灯泡的实际电压发生了变化
    B.灯泡的额定功率发生了变化
    C.灯泡的额定电压发生了变化
    D.灯泡烧坏了
    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0分)
    (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10分)


    答案:
    解析:
    (1)正确选项为A。选B项和C项的同学没有分清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错误地认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发生变化。选D项的同学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误认为灯泡忽明忽暗就一定是灯泡烧坏了。
    (2)教学片段一
    教师:同学们,首先看一看这道题的选项,回忆一下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实际功率。
    学生:一个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教师:同学们对这两个概念的内容记得比较清楚,那么灯泡的额定电压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是不是一个可改变的物理量呢
    同学们相互讨论……
    学生: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在成产这种产品之前就设计好的了,而且额定电压能保证用电器的性能最优。教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每种用电器都有自己的额定功率,生产出来之后,是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学生:我们知道了。额定电压是不变韵,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教师:根据额定功率的定义。B选项呢
    学生:额定功率也不会变化,因此B选项也是错误的。
    教师:很好.那么灯泡忽明忽暗有没有可能是灯泡烧坏了呢
    学生:有可能吧!
    教师:实际上,灯泡如果烧坏了,那么其所在的干路将处于断路状态,灯泡就会熄灭了,而不是忽明忽暗。
    学生:明白了,所以灯泡忽明忽暗的原因只可能是灯泡的实际电压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错。因此本道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 第4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比热容的概念,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再知道这种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如何计算它吸收的热量?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吸热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1: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引导学生从比热容的概念入手,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解题思路:(1)由比热容定义可知,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0.88×103J;(2)质量是2千克的铝块温度升高70℃时吸收的热量就是70×2×0.88×103J。
    接着,教师追问学生:如果以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能否总结出一个物体吸热的一般公式?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2.放热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际问题2: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引导学生思考此题和问题1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问题1是物质升温,求吸收的热量,问题2是物质降温,求放出的热量。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2的解决方法,并根据吸热公式写出物质降温时所放出热量的一般计算公式,并和吸热公式进行比较。
    学生得出结论:



    和吸热公式相比,放热公式是用初始温度减去末温度。
    3.吸放热一般公式
    教师提出问题: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吸热、放热公式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和物质的种类、质量以及温度的变化有关。此时教师顺势指出:如果用



    表示温度变化,那么可不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
    学生得出结论:物质吸热、放热的公式可以写成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例题: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提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总结物质吸热、放热的计算公式。
    作业布置: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表,计算质量均为2kg的砂石和水,都吸收了7.36×104J的热量,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 第5题:

    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提问学生,使一壶水和半壶水升高相同的温度,使相同质量的铜块和铁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测,进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少的规律。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容器内,用相同的热源进行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和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会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水比加热煤油所用的时间更长。接着,再请学生代表上台,利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比较两份相同质量的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热量的多少。学生可以发现,这时两份煤油的加热时间是相同的。
    师生总结: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物质的比热容
    教师讲解:科学家在对以上现象进行详细研究后,揭示了一个新的物质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

    环节三:巩固提高
    要把2kg的煤油从20℃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常见物质的比热容”的表格进行计算。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内容,尝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傍晚的沙滩与海水温度不同的原因。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 第6题:

    在室温条件下,压强、温度、体积都相同的氮气和氦气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对外做功之比为()

    • A、5/9
    • B、5/7
    • C、1/1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两个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而温度升高的程度却不一样,很可能的原因肘()。


    正确答案:热容不同

  • 第8题:

    氦气、氮气、水蒸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三者的摩尔数相同,初始状态相同,若使它们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吸收相等的热量,则应有()。

    • A、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压强增加相同
    • B、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压强增加不相同
    • C、它们的温度升高不相同,压强增加不相同
    • D、它们的温度升高不相同,压强增加相同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两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前者的温度比后者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和外界没有能量交换(  ).
    A

    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铁块内能减少量不等于铝块内能的增加量

    B

    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

    C

    达到热平衡时,两者内能相等

    D

    达到热平衡时,两者温度不相等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因为该过程中和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因此达到平衡时铁块内能减少量等于铝块内能的增加量,两者的温度相同.由于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故铝块的体积更大,达到热平衡时,分子势能更大,其内能大于铁块.

  • 第10题:

    单选题
    相同尺寸、相同温度的钢块和铝块,当靠近它们时,感到钢块比铝块热,原因是()。
    A

    钢块黑度大于铝块

    B

    钢块黑度小于铝块

    C

    钢块导热系数大于铝块

    D

    钢块导热系数小于铝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室温条件下,压强、温度、体积都相同的氮气和氦气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对外做功之比为()
    A

    5/9

    B

    5/7

    C

    1/1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各装了半杯水,把相同质量的小铜块、小铁块和小铝块分别放入这三个杯子中,结果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加最大的是( )。

    A.放入铜块的杯子

    B.放入铁块的杯子

    C.放入铝块的杯子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A
    因三物体质量相同,所以体积与密度成反比,体积最大的物体,使水面上升得最多,压强也增加得最大。

  • 第14题:

    氦气、氮气、水蒸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三者的摩尔数相同,初始状态相同,若使它们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吸收相等的热量,则应有( )。

    A.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压强增加相同
    B.它们的温度升高相同,压强增加不相同
    C.它们的温度升高不相同,压强增加不相同
    D.它们的温度升高不相同,压强增加相同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
    题目: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
    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
    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答案:
    解析:
    (1)正确选项为A。部分同学由于对声音的音调、响度混淆不清,或者对听到声音的条件不理解,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错误思路:①因为听不到声音说明物体没有振动发声,错选B;②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错选c;③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声音大我们就可以听到,错选D。
    (2)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清楚这道题的选项,其中包含的关键信息点有物体发声与我们听到声音。教师:大家回忆一下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学生:首先必须有物体在振动,其次必须有介质在传播声音。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两点是正确的,不过还少了一个条件。比如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人耳就听不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人对声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 Hz到20000 Hz.如果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或高于20000 Hz,人耳就觉察不出来。
    教师:所以,根绝这三个条件我们判断出哪个选项正确 哪个选项错误呢 学生:A选项正确,B选项和D选项错误。
    教师:有部分同学选择了C选项,大家思考一下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对应声音的哪种物理量 学生:声音的振幅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频率反映了声音的音调。
    教师:因此物体振幅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C选项也是错误的。同学们理解了人听到声音的条件以及能正确判断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这类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 第16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提问学生,使一壶水和半壶水升高相同的温度,使相同质量的铜块和铁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测,进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少的规律。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容器内,用相同的热源进行加热,比较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和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会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水比加热煤油所用的时间更长。接着,再请学生代表上台,利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比较两份相同质量的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热量的多少。学生可以发现,这时两份煤油的加热时间是相同的。
    师生总结: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物质的比热容
    教师讲解:科学家在对以上现象进行详细研究后,揭示了一个新的物质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



    环节三:巩固提高
    要把2kg的煤油从20℃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常见物质的比热容”的表格进行计算。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本堂课内容,尝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傍晚的沙滩与海水温度不同的原因。
    板书设计



    答案:
    解析:

  • 第17题:

    若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热传递,则热量是由()。

    • A、比热容大的传递给比热容小的
    • B、热量多的传递给热量少的
    • C、温度高的传递给温度低的
    • D、内能大的传递给内能小的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热量、比热容和热传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C.-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正确答案: (1)正确答案为C。水的沸点的高低随气压的变化而改变,所以选项A是可能发生的。湿衣服变于是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表面上气流的快慢,故选项B也是可能的。冰是晶体,-5℃的冰块在0℃的水中不断吸热,水放热而降温,当它们达到热平衡时,共同温度低于0℃,既不能达到熔点,也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选项D也是可能的。
    (2)以D选项为例。生:老师,由Q=cm△T可知△T=Q/cm,c和m都是不变的,吸收热量,△T肯定为正。所以物体吸收热量温度肯定升高。师:老师先来问你,c是什么物理量?生:比热容。师: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生: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师:Q=cm△T只是给了我们一个计算公式,只是在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可以由比热容求出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换言之,如果物体的温度不发生变化,还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求解吗?生:不可以,我明白了。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和物质的种类有关。所以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始终不变。

  • 第19题:

    两个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表明它们之间一定具有相同的()。

    • A、温度
    • B、热量
    • C、质量
    • D、比热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多选题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热量的传递,那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

    比热

    B

    热量

    C

    内能

    D

    温度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有温差才会有热交换.两物体之间温度相等时,没有热交换.

  • 第21题:

    问答题
    案例: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热量、比热容和热传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有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初始温度相同,若铁块和铝块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触,则A.热量由铁块传给铝块B.温度由铁块传给铝块C.热量由铝块传给铁块    D.铁块和铝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摩尔数相同的三种气体:He、N2、CO2(均视为刚性分子的理想气体),它们从相同的初态出发,都经历等体吸热过程,若吸取相同的热量,则三者的温度升高相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案例: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内能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铁块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间隙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了,一定是它放出了热量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正确答案: (1)正确选项是C。学生选择A选项,是因为对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内能的因素没有完全掌握,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质量小,内能不一定大,A不正确。学生选择B项,完全是自己的直观思维导致的,而且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微观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D选项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但是学生忽略了内能减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热传递也就是放出热量,另一个就是对外做功。选择D项,说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还是不够灵活。
    (2)针对D选项,教师采用一步步的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例如,首先提问学生,温度降低,说明这个物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能够回答出内能减少,然后继续提问学生影响内能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可以答出做功和热传递。这样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解决这个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且再次遇到这类型的题目也可以迎刃而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温度、热量、比热容和热传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C.-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针对其中一个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正确答案: (1)正确答案为C。水的沸点的高低随气压的变化而改变,所以选项A是可能发生的。湿衣服变于是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表面上气流的快慢,故选项B也是可能的。冰是晶体,-5℃的冰块在0℃的水中不断吸热,水放热而降温,当它们达到热平衡时,共同温度低于0℃,既不能达到熔点,也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选项D也是可能的。
    (2)以D选项为例。生:老师,由Q=cm△T可知△T=Q/cm,c和m都是不变的,吸收热量,△T肯定为正。所以物体吸收热量温度肯定升高。师:老师先来问你,c是什么物理量?生:比热容。师: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生: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师:Q=cm△T只是给了我们一个计算公式,只是在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可以由比热容求出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换言之,如果物体的温度不发生变化,还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求解吗?生:不可以,我明白了。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和物质的种类有关。所以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始终不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