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

题目
简述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力量素质的分类。


    正确答案: (1)根据肌肉收缩的性质力量可分为两类,即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静力性力量是肌肉做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称等长收缩,如体操运动中的静力支撑等。
    动力性力量是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也称等张收缩。
    (2)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从力量的训练特征来划分,一般将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 第2题:

    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最大肌肉很界面积
    ②肌纤维类型;
    ③肌肉初长度;
    ④神经因素;
    ⑤年龄和性别;
    ⑥雄性激素水平。

  • 第3题:

    肌肉力量的大小受哪些生理学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①最大肌肉橫截面积
    ②肌纤维类型
    ③肌肉初长度
    ④神经因素
    ⑤年龄和性别
    ⑥雄性激素水平

  • 第4题:

    试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有:
    (一)骨骼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的横断面面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愈大。力量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而肌纤维增粗的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力量训练除使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外,还伴随着其他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网增多和脂肪减少等。
    (2)肌肉生化成分的适应变化在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肌肉肥大还可以引起一些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如肌红蛋白含量增加,肌肉的贮氧能力得到提高;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加肌糖原、磷酸肌酸的含量,提高腺苷三磷酸酶、果糖磷酸激酶的活性,为肌肉收缩提供更充足的能源,从而增大肌肉收缩力量。
    (3)肌纤维类型肌纤维按照收缩的特性可分为快肌和慢肌两大类。快肌纤维较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实验证明,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对力量的影响更大。

  • 第5题:

    影响柔韧素质的主要因素是()

    • A、力量
    • B、年龄
    • C、关节的活动范围
    • D、性别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简述影响力量素质练习的肌肉牵拉角度。


    正确答案:肌肉收缩牵拉骨骼进行运动时,犹如在杠杆运动,在整个活动中,随着杠杆的移动,肌肉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角度上牵拉,其力量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当负重屈肘作弯举时,肘关节角度在115~120度时,肱二头肌张力最大,30度时张力最小。膝关节弯屈在164度和130度时腿的力量几乎表现一样,屈膝低于130度时,腿的力量则下降。肌肉不同的牵拉角度对力量素质的影响,及完成技术动作用力正确与否关系较为密切。这是进行技术分析、改进技术动作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 第7题:

    简述影响力量素质训练效果的因素


    正确答案:负荷强度;重复次数;练习组数;组间间歇时间;肌肉工作方式。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影响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因素。

    正确答案: 一、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因素:1、性别;2、年龄;3、体型;4、身高与体重;5、脂肪;6、睾丸酮激素。
    二、肌肉的形态,组织结构:1、白肌纤维在肌肉中比例;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3、肌肉的初长度;4、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5、肌肉的牵拉角度;6、肌肉收缩的形式。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1、神经过程的频率和强度;2、神经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解能力。
    四、营养系统的供能能力。
    五、心理因素。
    六、训练因素:1、负荷强度与重复次数;2、动作速度;3、以肌肉收缩形式为基础的不同训练方法;4、原有的训练基础。
    七、其他因素:1、营养物质的补充;2、温度;3、紫外线照射。
    综上所述,决定和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力量素质练习的肌肉牵拉角度。

    正确答案: 肌肉收缩牵拉骨骼进行运动时,犹如在杠杆运动,在整个活动中,随着杠杆的移动,肌肉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角度上牵拉,其力量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当负重屈肘作弯举时,肘关节角度在115~120度时,肱二头肌张力最大,30度时张力最小。膝关节弯屈在164度和130度时腿的力量几乎表现一样,屈膝低于130度时,腿的力量则下降。肌肉不同的牵拉角度对力量素质的影响,及完成技术动作用力正确与否关系较为密切。这是进行技术分析、改进技术动作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哪一个不是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
    A

    年龄

    B

    速度素质

    C

    力量素质

    D

    心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 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有:
    (一)骨骼肌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得的横断面面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愈大。力量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而肌纤维增粗的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力量训练除使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外,还伴随着其他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网增多和脂肪减少等。
    (2)肌肉生化成分的适应变化在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肌肉肥大还可以引起一些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如肌红蛋白含量增加,肌肉的贮氧能力得到提高;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加肌糖原、磷酸肌酸的含量,提高腺苷三磷酸酶、果糖磷酸激酶的活性,为肌肉收缩提供更充足的能源,从而增大肌肉收缩力量。
    (3)肌纤维类型肌纤维按照收缩的特性可分为快肌和慢肌两大类。快肌纤维较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实验证明,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对力量的影响更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

    正确答案: 1、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2、个性心理特征;
    3、最大吸氧量;
    4、有机体的能量储备与供能能力;
    5、有氧机体机能的稳定性;
    6、有机体的机能节省化;
    7、耐力素质取决于红肌纤维数量;
    8、速度的储备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到起动的时间。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的长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1、反应时与反应速度
    反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其中,中枢延搁又是最重要的,反射活动越复杂,历经的突触越多,反应时越长。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况与反应速度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况与反应速度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兴奋状态及其灵活性,能够加速机体对刺激的反应。运动员处于良好的赛前状态时,反应时缩短。反之,反应时将明显延长。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反应速度
    随着运动技能的日益熟练,反应速度加快。
    (2)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排球运动员扣球时的挥臂速度等。动作速度主要是由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
    1、肌纤维类型与动作速度
    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且快肌纤维越粗,肌肉收缩速度则越快。
    2、肌肉力量与动作速度
    肌力越大,越能克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完成更多的工作。凡能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也必将影响动作速度。
    3、肌肉组织机能状态与动作速度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时,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4、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动作速度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技能越熟练,动作速度就越快。此外,动作速度还与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的调节能力有关,并与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
    (3)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如跑步和游泳等)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两个变量。步长主要取决于肌力的大小、肢体的长度以及髋关节的柔韧性;而步频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灵活性和各中枢间的协调性,以肌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肥大程度。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快,是肢体动作迅速交替的前提;而各肌群间协调关系的改善,可以减少因对抗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速度。所以,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肌肉放松能力的改善也是提高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速度性练习时间短,主要依靠ATP-CP系统供能,因此,肌肉中ATP-CP含量较多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研究发现,通过速度训练,肌肉中CP的贮备量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 第14题:

    简述影响力量能力的因素。


    正确答案: (1)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强度和频率;
    (2)肌肉的组织形态结构:肌纤维类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肌肉内肌纤维的数量、肌纤维的支撑附着面、肌肉纤维的长度等;
    (3)肌肉的反应特性:肌肉的内协调能力、供能状况等;
    (4)其他因素:肌肉完成动作时的工作条件、解剖学结构等。

  • 第15题:

    简述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有:负重大小、速度快慢及训练次数等。

  • 第16题:

    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主要有()

    • A、年龄、性别
    • B、体重
    • C、疲劳
    • D、速度素质
    • E、力量素质

    正确答案:A,B,C,D,E

  • 第17题:

    试述影响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因素。


    正确答案:一、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因素:1、性别;2、年龄;3、体型;4、身高与体重;5、脂肪;6、睾丸酮激素。
    二、肌肉的形态,组织结构:1、白肌纤维在肌肉中比例;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3、肌肉的初长度;4、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5、肌肉的牵拉角度;6、肌肉收缩的形式。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1、神经过程的频率和强度;2、神经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解能力。
    四、营养系统的供能能力。
    五、心理因素。
    六、训练因素:1、负荷强度与重复次数;2、动作速度;3、以肌肉收缩形式为基础的不同训练方法;4、原有的训练基础。
    七、其他因素:1、营养物质的补充;2、温度;3、紫外线照射。
    综上所述,决定和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

  • 第18题:

    简述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


    正确答案:1、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2、个性心理特征;
    3、最大吸氧量;
    4、有机体的能量储备与供能能力;
    5、有氧机体机能的稳定性;
    6、有机体的机能节省化;
    7、耐力素质取决于红肌纤维数量;
    8、速度的储备能力。

  • 第19题:

    简述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正确答案: (1)道德的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
    (3)结构变量;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 第20题:

    问答题
    肌肉力量的大小受哪些生理学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①最大肌肉橫截面积
    ②肌纤维类型
    ③肌肉初长度
    ④神经因素
    ⑤年龄和性别
    ⑥雄性激素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力量能力的因素。

    正确答案: (1)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强度和频率;
    (2)肌肉的组织形态结构:肌纤维类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肌肉内肌纤维的数量、肌纤维的支撑附着面、肌肉纤维的长度等;
    (3)肌肉的反应特性:肌肉的内协调能力、供能状况等;
    (4)其他因素:肌肉完成动作时的工作条件、解剖学结构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生理学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最大肌肉很界面积
    ②肌纤维类型;
    ③肌肉初长度;
    ④神经因素;
    ⑤年龄和性别;
    ⑥雄性激素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到起动的时间。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的长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
    1、反应时与反应速度
    反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中枢延搁和效应器的兴奋性。其中,中枢延搁又是最重要的,反射活动越复杂,历经的突触越多,反应时越长。
    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况与反应速度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况与反应速度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兴奋状态及其灵活性,能够加速机体对刺激的反应。运动员处于良好的赛前状态时,反应时缩短。反之,反应时将明显延长。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反应速度
    随着运动技能的日益熟练,反应速度加快。
    (2)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排球运动员扣球时的挥臂速度等。动作速度主要是由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面积、肌肉力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
    1、肌纤维类型与动作速度
    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且快肌纤维越粗,肌肉收缩速度则越快。
    2、肌肉力量与动作速度
    肌力越大,越能克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完成更多的工作。凡能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也必将影响动作速度。
    3、肌肉组织机能状态与动作速度
    肌肉组织兴奋性高时,刺激强度低且作用时间短就能引起肌组织兴奋。
    4、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动作速度
    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技能越熟练,动作速度就越快。此外,动作速度还与神经系统对主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的调节能力有关,并与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有密切关系。
    (3)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如跑步和游泳等)中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长和步频两个变量。步长主要取决于肌力的大小、肢体的长度以及髋关节的柔韧性;而步频主要取决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灵活性和各中枢间的协调性,以肌快肌纤维的百分比及其肥大程度。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速度快,是肢体动作迅速交替的前提;而各肌群间协调关系的改善,可以减少因对抗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速度。所以,在周期性运动项目中,肌肉放松能力的改善也是提高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速度性练习时间短,主要依靠ATP-CP系统供能,因此,肌肉中ATP-CP含量较多是速度素质重要的物质基础。研究发现,通过速度训练,肌肉中CP的贮备量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