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所经历的五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第五次:计算机和网路的普及及应用。
更多“请简要回答信息技术的发展所经历的五次重大变革。”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要回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


    答案:
    解析:
    信息技术的学科性质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其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学习需求也不同,该课程强调分层设计、分级教学。 (1)课前充分准备,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教学中应将学生差异看作一种教育资源,只有当这种差异被考虑时,教学才是有效的。因此课前应将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生活经验以及信息技术原有水平分为A、B、C三个层次,为分层分组协作学习做准备。
    (2)课中分层教学,分组协作。分层教学是重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较好的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课程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在分层的基础上分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①课前准备阶段,按学生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给学生分层分组。②教学目标分层,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达到不同的目标。
    (3)课后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要看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同时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

  • 第2题:

    请简要回答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


    答案:
    解析: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 第3题:

    请简要回答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答案:
    解析:
    在课堂上可以从多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情感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调控和转化不良情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情境创设中渗透正面的情感和价值观。
    (3)教师以身作则,用行动引导学生。
    (4)加强课堂实践,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

  • 第4题:

    请简要回答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出哪些主要趋势。


    答案:
    解析:
    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全球化。

  • 第5题:

    请简要回答发展速度素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动作;
    ②采用的动作应是练习者已熟练掌握的;
    ③练习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0~30秒钟;
    ④专门性的动作速度练习应与比赛的动作结构相似;
    ⑤运用举重做专门性动作速度练习时,重物的重量应比培养单纯力量和速度力量时的重量小;
    ⑥要严格掌握好练习的间歇时间和休息方式。

  • 第6题:

    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经历了五次革命性的变革,第()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简要回答克服变革阻力的六种策略。


    正确答案:(1)教育和沟通。通过与员工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变革的逻辑缘由,会使变革的阻力降低。沟通可以从两个层面减少变革的阻力,一是它可以减少信息失真和不良沟通的影响,二是沟通有助于推销变革的必要性。
    (2)参与。个体很难抵制他们自己参与做出的变革参与。让反对变革的人也参与进来,但这种方法常常比较费时间,在变革计划不充分时,有一定风险。
    (3)支持与承诺。变革推动者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支持性措施来减少阻力。
    (4)谈判与强制。以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换取阻力的降低;通过谈判仍无法获取支持的话,就直接对抵制者实施威胁和压力。
    (5)操纵和收买。通过暗地施加压力以及控制收买的方式,来获得反对变革者的支持。
    (6)选择接受变革的人。研究表明,接受变革并使自己适应变革的能力与人格有关,那些具有积极地自我概念和高风险承受力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组织的变革。

  • 第8题:

    填空题
    现代足球经历了()次重大的“变革”。促进了足球运动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简要回答发展柔韧素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发展柔韧素质要注意全面性;
    ②柔韧性练习要经常,要持之以恒;
    ③随着柔韧性水平的提高,练习应逐步加大幅度,但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同伴帮助下进行被动性练习时更应谨慎,以避免肌肉、韧带拉伤;
    ④柔韧性练习前应充分作好准备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回答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1)自然哲学时期;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3)分析与综合并重的方法论时期;
    (4)综合方法论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要回答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过渡性、转换性、不稳定性。过渡性是指此阶段中个体生理发育由儿童向成人迅猛过渡。转换性是指个体的情感、智力、道德等各方面从幼稚向成熟转变。不稳定性是指个体的社会归属感尚比较模糊,感情生活也动摇不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问题五:请简要说明对问题四所作回答的理由。

    正确答案:
    B项,赵武允许乙公司使用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时,采用了专有许可方式,此后他就不能将同一权利再授予甲出版社使用。E项,甲出版社实际上没有获得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不能在网络上出版该作品,但所拥有的纸质图书出版权仍然有效,可以继续发行纸质图书。F项,乙公司既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又获得了著作权人的专有许可,在网络上出版涉案作品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简要回答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
    (2)涉及内容的边缘性。
    作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课,信息技术课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等,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课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3)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和自主性。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组或整个班级的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 第14题: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请简要回答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通常采用的几个教学环节。


    答案:
    解析: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 第15题:

    工具性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请简要回答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在技术层面上表现在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练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思想层面上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

  • 第16题:

    简要回答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几个时期。


    正确答案: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1)自然哲学时期;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3)分析与综合并重的方法论时期;
    (4)综合方法论时期。

  • 第17题:

    以下不属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的五次重大变革的是()。

    • A、文字的发明
    • B、印刷术的发明
    • C、邮政的发明
    • D、电信革命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信革命和()技术的发明这五次重大的变革。


    正确答案:计算机

  • 第19题:

    简要回答我国的国家事业单位大体经历了哪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第一阶段(1978-1987):初步探索阶段
    (2)第二阶段(1987-1992):拓宽范围,深入发展阶段
    (3)第三阶段(1992-2002):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管理体制
    (4)第四阶段(2002-):进入体制改革的新时期

  • 第20题:

    填空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信革命和()技术的发明这五次重大的变革。

    正确答案: 计算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果万成保险为提升效益要进行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变革,请简要分析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的五次重大变革的是()。
    A

    文字的发明

    B

    印刷术的发明

    C

    邮政的发明

    D

    电信革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问题二:请简要说明对问题一所作回答的理由。

    正确答案:
    理由:《××辞典》编纂委员会对该辞典享有著作权,甲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和相应的版式设计权。故选择AC两项。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