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翻动过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在翻开的瞬间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黑色的小虫。) 在翻开的瞬间我们看到的这些黑色小虫叫做鼠妇,又名潮虫。它们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二)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题目
初中生物《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翻动过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在翻开的瞬间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黑色的小虫。)
在翻开的瞬间我们看到的这些黑色小虫叫做鼠妇,又名潮虫。它们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那么,光照条件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二)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3.制定计划
小组讨论实验基本思路,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全班讨论找出最优的设计思路,并推测预期结果,设计实验。
实验思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如果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中公讲师解析
4.实施计划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5.得出结论
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一致吗?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三)交流讨论
1.表达和交流
各组分别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10次数据的平均值。对全班平均值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你们小组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2.讨论
①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光。水分对该动物的分布也有影响。)
②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严格控制其它因素一致,最好在同一实验装置中进行,在同一装置中一半进行遮光处理一半曝光。即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
③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不能,实验的随机性大,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要做多次,避免偶然性。)
④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个别操作、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失误,从而产生较大误差,取全班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结果更准确。)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探究实验的原理及步骤。
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其它因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
2.探究实验的步骤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初中生物《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这一实验结论、该实验探究的过程及使用的方法与实验带给学生的“珍爱生命”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同时又要突出该实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  )特点。

    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B.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答案:A
    解析: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课题的学习,一方面将知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能力(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与情感(珍爱生命)三者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探究能力培养”这一学习目标,提现了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除题干中A、B、C、D四个特点外,研究性学习还具有“学习主体的全员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 第2题:

    下列教学教导中,运用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是(  )。

    A.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B.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听讲解员介绍动物的主要类群
    C.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个组分别探究反射活动后进行交流
    D.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元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策。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并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故本题选择C选项。

  • 第3题: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首先要()。

    • A、作出假设
    • B、制定计划
    • C、提出问题
    • D、实施计划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 B、分类法
    • C、调查法
    • D、实验法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为探究温度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发现40min后,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不严密,请对不严密之处作出补充:再次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分成两组,然后(),观察并记录()的时间。


    正确答案:让两组分别在10℃和40℃条件下融合;细胞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相间分布

  • 第6题: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设置了两组实验,这叫做对照实验。两组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而这条件是该实验中的()。


    正确答案:唯一变量

  • 第7题:

    在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应是()

    • A、温度
    • B、湿度
    • C、光照
    • D、水分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 B、面向全体学生
    • C、倡导探究性学习
    •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

    观察法

    B

    分类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设置“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因为只有一个变量--光,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设置的是对照实验,属于实验法,故选D。

  • 第10题:

    单选题
    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是()
    A

    适宜的温度

    B

    潮湿的环境

    C

    充足的空气

    D

    充足的食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进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选用尽量多的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故选A。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某校教师A进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内容教学,其中教学目标有: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在实验中学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养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下面是A教师的教学片段: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都做好了准备工作,现在我们开始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大家按照我说的去做:四人一组,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各项材料放在桌子上,在纸盒中一半放干土,另一半放湿土。然后将10只鼠妇放在湿土和干土交界处,开始观察和计时,并安排其中一名同学记录。(学生分组实验)(5分钟后,各组汇报在湿土和干土中的鼠妇数目,全班汇总。现象是:大部分的鼠妇集中在湿土中。)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1:说明鼠妇喜欢湿土。生2:说明水影响鼠妇的生存。师:很好!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出水是影响鼠妇生存的因素。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鼠妇的生存呢?我们继续探究。请各组将干土部分洒点水,变成湿土,将纸板盖在纸盒的一半。现在开始观察,并计时和记录。(10分钟后,各组汇报在亮处和暗处的鼠妇数目,全班汇总。现象是:大部分鼠妇集中在暗处,少数鼠妇在原位未动。)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3:说明光影响鼠妇的动向。师:非常好!同学们都有很强的探究意识,能够准确得出实验结论。由于时间关系,对于温度是否影响鼠妇的生存,我们放在课外进行探究。请同学们课外完成实验报告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根据材料回答: (1)本材料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谈谈合作学习的含义。 (2)简述合作学习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②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组织者和服务者。③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④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要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2)合作学习的原则包括:①积极主动相互依赖。②面对面地促进性互动。③成员需要负责。④适当运用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⑤过程的监控和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的(  )理念。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全体学生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大量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后对电网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应如何降低影响?


    正确答案: 大量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后对电网可能产生的问题有:
    (1)配电网规划方面问题:
    1)增加了电力负荷预测的难度;
    2)加大了配电网规划的不确定性;
    3)提高了对配电网的要求;
    (2)运行控制方面:
    1)功率控制方面的困难;
    2)配电网潮流控制问题;
    3)配电网电压调节问题;
    4)电能质量问题,谐波及谐波叠加、共振,电压波动及闪变等;
    5)继电保护及重合闸的影响,可能导致保护误动、拒动及重合闸动作失败;
    6)孤岛运行对线路运维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等。
    (3)降低影响措施:
    1)分布式光伏与配电网建设协调规划;
    2)加强分布式光伏相关技术研究,建立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及管理规定;
    3)加强分布式电源出力预测、运行监控工作。

  • 第15题:

    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 A、丁
    • B、丙
    • C、乙
    • D、甲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一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 A、模拟实验法
    • B、调查法
    • C、观察实验法
    • D、资料分析法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光对动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在水体上部光线充足的地方分布的多是在喜光的甲壳类浮游动物;向下急剧减少在水体下部光线较暗的地方分布的是喜阴的动物种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探究“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那么变量就应是()。

    • A、光
    • B、湿度
    • C、温度
    • D、空气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用鼠妇做完实验后,一定要将鼠妇消灭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单选题
    探究“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那么变量就应是()。
    A

    B

    湿度

    C

    温度

    D

    空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此题是探究“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实验变量应是湿度。故选B。

  • 第21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A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B

    面向全体学生

    C

    倡导探究性学习

    D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选项为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也是初中和高中生物课程理念的区别之处。

  • 第22题:

    单选题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一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A

    模拟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实验法

    D

    资料分析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要想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获得实验结论。

  • 第23题:

    单选题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首先要()。
    A

    作出假设

    B

    制定计划

    C

    提出问题

    D

    实施计划


    正确答案: C
    解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