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追问:到底谁跑的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新知探索 1.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首先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其次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

题目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追问:到底谁跑的远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新知探索
1.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首先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
其次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
2.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三)课堂练习
对于上例中的圆和正方形的跑道,谁的周长长呢?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大家在学习中认知了周长并学会了计算圆的周长。
回家计算周长为30πcm的圆桌,直径为多少?
【板书设计】




1.圆的周长C=2πr,这个π是如何得到的?
2.本节课你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为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小学数学《圆的周长》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生活数学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儿童常常是通过探索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来了解并获得数学学习的,是通过自已的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的,是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来发展自已的数学认知能力的。儿童认识数学的起点往往不是由符号所组成的逻辑公理,而是他们自已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儿童的数学活动也不是从观察符号开始,用逻辑推理来进行的,而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

  • 第2题: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入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直尺测量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的周长。

    生1:我把一元硬币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一元硬币的周长大约是8厘米

    生2:我在这枚5角硬币上做了个记号,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量出它的周长大约是6.3厘米

    师:你们都用滚动法量出了圆的周长,那么圆形花坛能用滚动法测量它的周长吗?

    生1:可以用绳子绕花坛一圈后,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生2:可以用卷尺或测量绳绕花坛一圈,直接量出它的周长

    师:(打开教室吊扇)你们看吊扇的扇叶旋转形成了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能用绳子绕圈吗?(生愣住了)

    师:你能不能找出计算圆周长普通适用的方法呢?

    1、对本案例中教师导入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数学来源生活的理解

    3、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你会怎样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来进行教学


    正确答案:

    1、分析教材可知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周长的概念时,已经学习封闭图形的一周即为周长,本案例中采用“谈话导入”的方法,借助学生已有基础知识,从“硬市”这样的小型物体到“花坛”乃至“吊扇”形成的圆引入圆的周长-般计算方法,把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2、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

    3、数学课堂通常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2)导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 教学生活化,产生亲切感; (4)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 第3题:

    卷管制作中,公称尺寸 1000mm 卷管的周长及圆度允许偏差分别为( )。

    A. 周长允许偏差±7mm,圆度允许偏差 4mm
    B. 周长允许偏差±9mm,圆度允许偏差 6mm
    C. 周长允许偏差±11mm,圆度允许偏差 8mm
    D. 周长允许偏差±13mm,圆度允许偏差 9mm

    答案:A
    解析:
    卷管的周长及圆度允许偏差

  • 第4题: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的原则。
    (4)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
    (5)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第5题:

    计算题:已知圆的直径为20mm,请计算圆的周长L?


    正确答案: 圆的周长L=3.14×直径=3.14×20=62.8MM。

  • 第6题:

    简述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如何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正确答案: 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
    (1)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
    (4)客观条件
    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1)教学手段应与教科书内容协调一致;
    (2)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充分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和心理水平。

  • 第7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含义,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 第8题:

    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制图中“R”表示()。

    • A、半径
    • B、直径
    • C、圆
    • D、周长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的原则。
    (4)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原则。
    (5)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如何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正确答案: 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依据:
    (1)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
    (4)客观条件
    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条件:
    (1)教学手段应与教科书内容协调一致;
    (2)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3)充分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和心理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圆周率π的计算方法为:()。
    A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

    B

    圆的直径除以周长

    C

    圆的周长除以半径

    D

    圆的半径除以周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图所示,将选择如下哪些选项的对象()。

    A.直径大于15的圆

    B.半径小于15的圆

    C.周长小于15的圆

    D.周长大于15的圆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小学数学《周长》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河北省秦皇岛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周长》

    3.基本要求:
    (1) 试讲10分钟;
    (2) 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
    (3) 要有过程性评价。
    答辩题目
    1.你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的?
    2.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


    答案:
    解析:

  • 第15题:

    已知圆O,用钢板尺、划规、划针作圆O的圆周长展开长度。

  • 第16题:

    圆周率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它被定义为圆形之周长与直径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世界上最早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是()

    • A、中国数学家祖冲之
    • B、中国数学家刘徽
    • C、印度数学家阿耶波多
    • D、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整圆命令CIR(3,4,5,50)中50为()。

    • A、圆的直径
    • B、圆的周长
    • C、圆的半径
    • D、过焊量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以下论述属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特征的是()

    • A、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
    • B、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与论证推理为主的过程
    • C、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合情推理为主的过程
    • D、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与合情推理为主的过程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从狭义来说,小学数学教材是指小学数学教科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讲解“圆的面积和周长”时,运用“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路,这属于数学思想中的()。

    • A、数形结合思想
    • B、可逆思想
    • C、类比思想
    • D、极限思想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含义,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从狭义来说,小学数学教材是指小学数学教科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讲解“圆的面积和周长”时,运用“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路,这属于数学思想中的()。
    A

    数形结合思想

    B

    可逆思想

    C

    类比思想

    D

    极限思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运用“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