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山东济南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2.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命题作文,题目为“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注重具体的事件表现人物,例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2)设置互动;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 1.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2.细节描写要注意什么?

题目
初中语文《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山东济南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2.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命题作文,题目为“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注重具体的事件表现人物,例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2)设置互动;
(3)要有板书。
答辩题目
1.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2.细节描写要注意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画画需要雕琢细节,作文同样需要描写细节。所谓细节,就是要把文章写具体,写具体就一定要写具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动作细节描写。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又能使你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让我们走进动作细节描写的大范围,感受其独特魅力吧。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谈谈细节描写——电视机旁一家子。
(二)写作指导
1.你如何认识细节描写?(或你认为什么是细节描写?)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2.实例讲解:
(1)(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圈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鲁迅《阿Q正传》这个行为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谁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这段文字作者通过一些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体现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和无私的疼爱。)
总结细节描写要注意发挥联想与想象、详略得当、用到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
(三)自主写作
请同学们以“电视机旁/餐桌旁一家子”为题,写作一个小片段,两百字作文,给大家20分钟。
(四)写作评析
小组内部进行评析,教师最后总结。
(五)小结作业
教师小结。
学生把作文补充完整,六百字左右,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详略得当
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外貌
【答辩题目解析】
1.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参考答案】
(1)从点滴做起——勤
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勤写。写的训练不能仅局限于写作文的时候,平时每天都可进行。
(2)养成与矫正——严
习惯有好坏之分,一部分学生在过去的学习阶段已经形成了不少不良的写作习惯。教师要运用强化手段,对学生的联系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3)目标与计划——明
写作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但训练不同于机械的重复,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以趣启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除了在训练过程中贯彻激励机制外,我们还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作文的题目最好是关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喜闻乐见的事,或者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人或事。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细节描写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
更多“初中语文《电视机旁的一家子》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初中语文《苏州园林》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第4段。
    2.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感觉。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最后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三)深入研读
    1.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①明确: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②明确:引用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明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多媒体显示:“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四)拓展延伸
    将《苏州园林》中找到的说明方法与《中国石拱桥》作对比。
    (五)小结作业
    小结: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学生探讨:“作者为何能写出如此的美景?”自主发言:喜爱之情。)
    仿句训练: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用一组排比句。下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概括下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参考答案】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以上就是我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在品读课文的提问式引导过渡环节,你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四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与感受苏州园林的美。首先我设置了问题:为实现“图画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考虑的?学生通过认真读阅读课文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假山池沼的配合。然后我便紧接着提问: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吗?文中哪句话是为此证明?学生再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答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学生读了作者的文章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一部分之所以这样设计,是紧紧跟随上一“整体感知”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导,答案都在课本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紧跟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本环节,从而更好的探究园林之美。

  • 第2题:

    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终于有了用茅屋搭建的栖身之所,可老天却偏要和他作对,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诗歌,解决字词。
    2.教师范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三)深入研读
    1.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思考问题:诗歌写了作者怎样的遭遇?试着为每一个遭遇拟写一个小标题。
    小标题:秋风卷茅、群童抱茅、屋凉被冷、屋破漏雨、长夜未眠。
    2.作者“独自叹息”,他在叹息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3.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深陷郁闷,却想到全天下的寒士,这是一种豪情更是一种担当。
    4.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四)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五)小结作业
    将本文改写为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并有感情地朗诵。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2.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使用朗读法?
    第一,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在朗读的准确性、流畅度、情感性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第二,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包括字音、停顿、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读,例如整体朗读、分段朗读,重点品读,有感情地朗读等等。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读悟结合,针对重点语句要进行品读,以读促悟。

  • 第3题:

    初中语文教师说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的说课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惟一的标准。
    (2)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区别,说课不能照教案说。
    (3)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区别,说课不能视听者为学生。
    (4)说课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说”案,切忌“读”和“背”。

  • 第4题:

    初中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体现在课程内涵的变化、教学目的的变化、()。
    教学指向的变化、教学评价的变化

  • 第5题:

    结合个人体验谈谈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如下: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2)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促进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作为事业,教师工作要为教师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搭建舞台。教师工作的个体性、教育成效表现的滞后性、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成效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和自我激励。
    (3)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助于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才得以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才得以确认。
    (4)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事物之间发展的关联性,人的发展应放在社会发展中去理解。在教育实践里,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教师发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 第6题:

    试结合自己所教或所见的初中语文教材,谈谈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初中语文教材。
    科学、合理的使用初中语文教材应该做到:
    (1)统观全套教科书,了解编辑意图和编辑原则。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首先要根据教学单元定制学期教学计划;其次要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根据课文的问题特征和作家写作风格等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科书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常用策略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简为繁,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应用,适当调整。常用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科书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寻找课文在主题、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相似性,重组单元,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厚;适当抽换内容。

  • 第7题:

    电视机为什么不能放在冰箱旁?


    正确答案: 因为在开启冰箱时,大量的潮湿冷气沿电视机散热孔侵入机内,时间一久使绝缘性能下降,造成高压包帽四周打火,影响电视机的寿命.

  • 第8题:

    单选题
    正确存放照相机的方法:()。
    A

    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B

    保持湿润

    C

    冷藏

    D

    放于电视机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电视机旁摆放花卉,好吗?()
    A

    B

    不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特点?

    正确答案: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特点如下:
    (1)注意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2)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3)注意了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4)注意了各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5)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初中语文课自主学习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实施存在如下问题:
    (1)一味追求自主,脱离教学任务。
    (2)忽略教材地位,断章取义。
    (3)只重表面形式,不重本质内容。
    (4)过分淡化教师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有何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基本要求有:
    (1)应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2)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
    (3)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目标。
    (5)编写思路应充分考虑“五个统一”: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协调统一,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的充分统一,继承传统和创造更新的辩证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初中语文《望岳》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欣赏《泰山》相关视频
    2.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
    3.介绍文体。
    (二)朗读指导,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
    (1)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歌的方法。
    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向岳而望,都看到哪些景色?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明确: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语出惊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板书: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板书: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这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板书:凝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这显然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板书:愿望)
    (四)进入研读,探究情感
    1.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五)研读赏析,品味语言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学生思考讨论。
    (六)作业小结
    1.小结: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作业:背诵并默写《望岳》并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说你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在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同时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作者的这种豪情。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分析深入地走进诗歌,在体悟诗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2.试着赏析评价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我将重点分析赏析三四两句。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 第14题:

    初中语文《春酒》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说说我们的家乡话。)
    乡音总是萦绕在我们心中最美的语言。许多年后,当你走在异乡的土地上,耳畔听不到这声声熟悉的乡音,眼中见不到这张张亲切的面容,那时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呢?是啊,故乡是许多人心里魂牵梦绕的地方。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她对远离了几十年故乡的思念,不是一首诗,也不是一曲歌,而是斟上了一杯故乡的“春酒”,现在就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读完后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
    2.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深入研读
    1.作者故乡的新年有哪些风俗?最让作者感到快乐的是什么?
    明确:吃春酒、喝会酒。其中最快乐的就是吃春酒。
    2.小组交流: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找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明确:“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3.作者是否能找回“真正的家醅”?
    明确:再也找不到了,作者移居台湾后再也没回过家乡,而且父母早已过世,再也没有母亲亲手做的春酒,家醅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
    (四)拓展延伸
    在作者心中,家乡是童年时母亲亲手酿制的那一杯八宝酒,甘甜醇美,回味悠长…… 在你的心中家乡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五)小结作业
    1.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搜集并阅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十二碟”的作用是什么?
    “十二碟”是最讲究的酒席,也是乡下人对人表示的感谢。同时也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可以在十二碟上得吃得喝,又可以有花手绢,非常开心。也代表了那抹抹不去的乡愁。
    2.谈谈你对琦君的认识?
    琦君,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品多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主要著作《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

  • 第15题: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第一,培养和保持学生独立探究的兴趣,获得亲历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第二,强调实践,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三,强调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六,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 第16题: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有何基本要求?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基本要求有:
    (1)应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2)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
    (3)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目标。
    (5)编写思路应充分考虑“五个统一”: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协调统一,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的充分统一,继承传统和创造更新的辩证统一。

  • 第17题: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特点?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特点如下:
    (1)注意了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2)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3)注意了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4)注意了各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5)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 第18题:

    加湿器放置的最佳位置是()。

    • A、电视机旁
    • B、直接放在地面上
    • C、阳光直射的窗台上
    • D、0.5~1.5m高的稳定平面上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正确存放照相机的方法:()。

    • A、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 B、保持湿润
    • C、冷藏
    • D、放于电视机旁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问答题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正确答案: 第一,培养和保持学生独立探究的兴趣,获得亲历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
    第二,强调实践,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三,强调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六,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初中语文教师说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初中语文教师的说课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惟一的标准。
    (2)处理好说课和备课的区别,说课不能照教案说。
    (3)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区别,说课不能视听者为学生。
    (4)说课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说”案,切忌“读”和“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初中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体现在课程内涵的变化、教学目的的变化、()。

    正确答案: 教学指向的变化、教学评价的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结合自己所教或所见的初中语文教材,谈谈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初中语文教材。

    正确答案: 科学、合理的使用初中语文教材应该做到:
    (1)统观全套教科书,了解编辑意图和编辑原则。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首先要根据教学单元定制学期教学计划;其次要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根据课文的问题特征和作家写作风格等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科书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常用策略有: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简为繁,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应用,适当调整。常用方法有:在历史性的教科书中注入新的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寻找课文在主题、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相似性,重组单元,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厚;适当抽换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