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列举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两种方法,并举例说明。”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列举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并对其中两种作详细说明。


    答案:
    解析: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l:3头语言结合适当的板书,向学生说明结论或论证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和知识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讨论法。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者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心问题,并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评价或者判断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自学辅导法。自学辅导法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在总结程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是突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发现法。发现式教学法又叫问题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谈话法。教师通过问答、谈话的方式进行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谈话法。

  • 第2题:

    请列举数学课堂教学导人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 第3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和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初步培养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出示例题情景:
    图片: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二)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出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设计理由: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质疑与小结
    (一)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二)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1、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2、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三)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尝试完成课后练习
    (二)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和方法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四、全课小结
    (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二)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设计理由: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延伸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打好基础。)

  • 第4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10分)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
    本节课的模型是“速度×时间=路程”。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模型有:“三角形面积=1/2低×高”“数量×单价=总价”“a+b=b+a”等。(2)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能力。
    ②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复习导入】
    师 :今天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口算能力吧,请看大卡片出示的口算。
    (卡片顺序出示口算题、学生作答)
    12×3250×2715×4060×7035×25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我知道大家的口算掌握得都很好,那我们的笔算掌握得如何呢?下面来做一道题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并请学生上台计算)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回答)
    师:好,大家都做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黑板上的这道题。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教师请学生讨论、评价、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生鼓掌)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知识,为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好准备;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全长500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末尾有0。(板书因数末尾有0)
    师: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两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先不算末尾的0,所以3和6对齐。
    生2:两个0是因数10×10=100得来的。
    生3: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2)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板书:106×12=)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算法)
    出示错例:积漏写0.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思考并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3)从乌鲁木齐到郑州全长3079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既中间有0,又末尾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师:十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师: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0×3+1=1。
    师: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等于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个位上的0乘160等于0,省略不写更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增加中间环节“106×12=”,是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巩固练习】
    780×54208×40107×130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设计意图:3道算式包括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让学生计算,从前面的“半扶半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
    ##niutk

  • 第5题:

    请列举出两种以上现代需求分析技术,并简要地说明它们的特点。


    正确答案: 用例:描绘一个系统外在可见的需求情况,是代表系统中各个项目相关人员(风险承担人)之间就系统的行为所达成的契约。
    用户故事:由客户参与编写,说明他们需要系统为他们做什么,一般用客户的术语编写,其长度约为三句话左右。

  • 第6题:

    请举例说明儿童数学技能的发展过程特征。


    正确答案: ①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如在学习一位数除法时,需要教师分解每一步的过程并帮助他们在理解每一步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将程序逐步展开,儿童则按照这个程序展开的过程去形成最初的程序规则。到了较高年段的儿童在规则学习时,已开始较多地依赖对规则本身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必要的引导来形成完整的规则程序。
    ②从外部的展开的思维发展到内部的压缩的思维。
    ③数感和符号感的爱步提高,支持着运算向灵活性、简洁性与多样性发展。

  • 第7题:

    请举例说明影响晶态高聚物熔点的结构因素有哪些,并写出一种耐高温材料(Tm>300℃)的化学结构式和名称。试列举一种测定高聚物熔点的方法及原理。


    正确答案: 结构因素:
    (1)主链内旋转位阻增加,则Tm升高,即取代基体积越大,Tm升高。如PE
    (2)主链含苯环、共轭双键、梯形,则Tm升高。如PE<聚对二甲苯撑<聚苯撑。
    (3)分子间氢键形成和氢键密度增大,Tm升高。如聚己二酸癸二酯<聚己二酰己二胺。
    (4)主链含孤立双键,则Tm降低。如顺式聚异戊二烯
    (5)分子量增加,则Tm升高。Tm为53°C,如聚苯撑
    测定方法:膨胀计法
    原理:结晶高聚物熔融过程发生各种物理性质变化,如密度会产生突变点。

  • 第8题:

    艺术分类方法大致有五种,请列举其中两种。


    正确答案: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 第9题:

    问答题
    请列举五种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并为本文设计教学导入环节。

    正确答案:
    (1)课堂导入方法:
    ①提问析题法;②悬念导入法;③故事、事例导入法;④游戏活动导入法;⑤歌谣、谜语导入法;⑥视听导入法。(从中选择五个作答即可)
    (2)《济南的冬天》导入教学过程:
    ①教师激趣: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令呀?那么,冬天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你能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吗?
    ②学生先同桌交流积累的古诗句,再集体交流。
    ③教师导入:是呀,冬天留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等,而我国北方有一块“温暖”的宝地——济南,它在冬天里全然不是这样,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济南的冬天到底有着怎样的美感呢?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特有的美景。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下!投影:有关济南冬天的几张图片。
    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同学们,学习文章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大家一起来读!
    ⑤投影:了解作家作品,学生齐读。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济南的冬天》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
    A

    直接导入

    B

    复习导入

    C

    情景导入

    D

    问题导入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艺术分类方法大致有五种,请列举其中两种。

    正确答案: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课堂教学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数学教学。试列举现实中“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数学教学”的现象,并说明如何进行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

    正确答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1)“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数学教学”的现象如下:
    ①许多课堂教学基本还是“注入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一些课堂则力图体现某种一般教育学的“新”理念,成为学生活动的“展示课”“表演课”,教师不敢发挥主体作用。有些课堂不敢触及数学的本质,不敢提形式化,错误地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淡化概念”。
    ③有的则过分专注于解题技巧和步骤,数学课等同于机械的解题训练,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不见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淡化了。
    ④些课堂基本上还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有的则过分使用所谓“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技术的表演课,甚至整节的ppt课件展示课。凡此种种,都不利用激活学生积极的数学思维,都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数学教学。
    (2)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②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③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④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⑤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列举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堂导入方法的掌握程度。

  • 第14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和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初步培养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出示例题情景
    图片: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l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l06千米。
    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二)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出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设计理由: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质疑与小结
    (一)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二)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1.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2.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三)反馈第(2)题:重点围统竖式的简便写法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 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尝试完成课后练习
    (二)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和方法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四、小结
    (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二)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 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几百科全书,付了l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 5套呢 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设计理由: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延伸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打好基础。)

  • 第15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指出本节课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合称。数学思想是指从具体的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它在数学认识活动中被普遍使用,是建立数学理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数学方法是指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步骤、程序等,它通过一些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 本节课用到了转化、符号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符号化思想方法是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利用数方格、割补和拼摆等方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观察、分析、概括、推导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
    (3)教学环节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动画人物情境:兔妈妈在山上开垦了两块地,决定把地交给两只兔宝宝来种。(课件出示两块地)老大说:“我是哥哥。我来种大的。可这两块地到底哪块大呢”你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会求,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揭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质疑“这两块地到底哪块大呢”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用数方格(即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学生可讨论说出亲自量量、摆摆、数数等方法,教师顺势引出数方格的方法。
    ①课件出示方格图和表格并说明要求(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个按半格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数方格和填表的任务。
    ②认真观察,探索发现。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表格,提出问题:“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会怎样求”
    引出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用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建立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联想、大胆猜测的能力,也为下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思路。
    2.渗透“转化”思想引入割补法。
    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验证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方法我们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么是否成立呢接下来我们验证一下: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
    ②动手操作。(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再四人小组交流剪、拼的过程,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课件展示两种剪法)
    展示之后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呢”使学生明白只有沿着高剪,才能拼成长方形。
    3.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提问:现在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怎样求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宽。
    追问:今后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需要割补成长方形吗如一块草坪不能割补怎么办根据刚才转化的过程你能发现点什么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迫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关系.学生的叙述也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4.公式强化,字母表示
    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形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S=ah。
    (三)运用新知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2.可以再画一个与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能画几个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因此可以画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
    (四)小结作业
    1.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谈收获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包括对“转化”这一思想方法的运用理解,这是数学由“双基”转化“四基”的具体体现。
    2.拓展运用:我准备了一个可活动的长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怎样变化如果任意拉这个平行四边形,你会发现什么什么情况下它的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拓展题目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从而理解得更透彻,运用得更灵活。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16题:

    风险是如何刻画的?请给出两种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有三种常用的办法应付可能发生的风险,这三种方法是多样化(diversification)、购买保险(purchase of insurance)、获取更多的信息(obtaining more information)。
    (一)多样化是指在从事的活动将要面临风险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活动,以便降低风险。例如,消费者可以以多种形式持有资产,以免持有单一化的资产发生风险;
    (二)购买保险
    如果存在保险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应付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家庭财产保险为例。假定某消费者拥有的家庭财产为W0,一旦发生风险,例如失窃、火灾等风险,该消费者将会遭受财产损失。
    (三)获取更多的信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消费者的决策是建立在有限信息基础之上的。如果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将会降低决策的风险。获得的信息不是没有代价的。例如,作为商品销售人员,要想通过销售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必须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以便获得较多的商品需求信息,减少决策的风险。

  • 第17题:

    请列举两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法。


    正确答案:目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有模拟开发调试、嵌入式在线仿真和远程调试等几种方法。

  • 第18题:

    在生物体内存在很多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调节其活性的方法,请列举这些方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别构调控:寡聚酶分子与底物或非底物效应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从而使酶活性受到调节。例如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的部分催化肽链结合底物后,使酶的整体构象发生改变,提高了其他催化肽链与底物的亲和性,CTP可以与该酶的调节肽链结合,导致酶构象发生改变,降低了催化肽链与底物的亲和性,使酶活力降低,起别构抑制剂的作用。
    (2)酶原的激活:在蛋白水解酶的专一作用下,没有活性的酶原通过其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其构象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部位,变成有活性的酶,这是一种使酶获得活性的不可逆调节方法。例如在小肠内,无催化活性的胰凝乳蛋白酶原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特定肽键被断裂,由一条完整的肽链被水解为三段肽链,并发生构象的改变,形成活性部位,产生蛋白水解酶活性。
    (3)可逆的共价修饰:由其他的酶(如激酶、磷酸酶等)催化共价调节酶进行共价修饰或去除修饰基团,使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在活性形式和非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以调节酶的活性。例如糖原磷酸化酶可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Ser14被磷酸化的、高活力的糖原磷酸化酶a,一种是非磷酸化的、低活力的糖原磷酸化酶b,在磷酸化酶激酶的催化作用下,糖原磷酸化酶b的Ser14被磷酸化,形成高活力的糖原磷酸化酶a;在磷酸化酶磷酸酶的催化作用下,糖原磷酸化酶a的Ser14-PO32-被脱磷酸化,形成低活力的糖原磷酸化酶b。
    (4)对寡聚酶活性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其四级结构来进行,这种作用既包括使无活性的寡聚体解离,使部分亚基获得催化活性,也包括使无活性的单体聚合形成有催化活性的寡聚体。前者的例子是蛋白激酶A,该酶由2个调节亚基与2个催化亚基组成,是没有酶活性的寡聚酶,胞内信使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可导致寡聚酶解离成一个调节亚基复合体和两个催化亚基,此时自由的催化亚基可获得酶活性。后者的例子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其在细胞膜上通常以无活性的单体存在,当作为信使的表皮生长因子结合到受体的胞外部分之后,两个单体结合形成二聚体,从而使酶被激活。

  • 第19题:

    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 B、复习导入
    • C、情景导入
    • D、问题导入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问答题
    请举例说明影响晶态高聚物熔点的结构因素有哪些,并写出一种耐高温材料(Tm>300℃)的化学结构式和名称。试列举一种测定高聚物熔点的方法及原理。

    正确答案: 结构因素:
    (1)主链内旋转位阻增加,则Tm升高,即取代基体积越大,Tm升高。如PE
    (2)主链含苯环、共轭双键、梯形,则Tm升高。如PE<聚对二甲苯撑<聚苯撑。
    (3)分子间氢键形成和氢键密度增大,Tm升高。如聚己二酸癸二酯<聚己二酰己二胺。
    (4)主链含孤立双键,则Tm降低。如顺式聚异戊二烯
    (5)分子量增加,则Tm升高。Tm为53°C,如聚苯撑
    测定方法:膨胀计法
    原理:结晶高聚物熔融过程发生各种物理性质变化,如密度会产生突变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风险是如何刻画的?请给出两种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有三种常用的办法应付可能发生的风险,这三种方法是多样化(diversification)、购买保险(purchase of insurance)、获取更多的信息(obtaining more information)。
    (一)多样化是指在从事的活动将要面临风险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活动,以便降低风险。例如,消费者可以以多种形式持有资产,以免持有单一化的资产发生风险;
    (二)购买保险
    如果存在保险市场,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应付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家庭财产保险为例。假定某消费者拥有的家庭财产为W0,一旦发生风险,例如失窃、火灾等风险,该消费者将会遭受财产损失。
    (三)获取更多的信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消费者的决策是建立在有限信息基础之上的。如果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将会降低决策的风险。获得的信息不是没有代价的。例如,作为商品销售人员,要想通过销售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必须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以便获得较多的商品需求信息,减少决策的风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在生物体内存在很多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调节其活性的方法,请列举这些方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别构调控:寡聚酶分子与底物或非底物效应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从而使酶活性受到调节。例如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的部分催化肽链结合底物后,使酶的整体构象发生改变,提高了其他催化肽链与底物的亲和性,CTP可以与该酶的调节肽链结合,导致酶构象发生改变,降低了催化肽链与底物的亲和性,使酶活力降低,起别构抑制剂的作用。
    (2)酶原的激活:在蛋白水解酶的专一作用下,没有活性的酶原通过其一级结构的改变,导致其构象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部位,变成有活性的酶,这是一种使酶获得活性的不可逆调节方法。例如在小肠内,无催化活性的胰凝乳蛋白酶原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特定肽键被断裂,由一条完整的肽链被水解为三段肽链,并发生构象的改变,形成活性部位,产生蛋白水解酶活性。
    (3)可逆的共价修饰:由其他的酶(如激酶、磷酸酶等)催化共价调节酶进行共价修饰或去除修饰基团,使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在活性形式和非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以调节酶的活性。例如糖原磷酸化酶可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Ser14被磷酸化的、高活力的糖原磷酸化酶a,一种是非磷酸化的、低活力的糖原磷酸化酶b,在磷酸化酶激酶的催化作用下,糖原磷酸化酶b的Ser14被磷酸化,形成高活力的糖原磷酸化酶a;在磷酸化酶磷酸酶的催化作用下,糖原磷酸化酶a的Ser14-PO32-被脱磷酸化,形成低活力的糖原磷酸化酶b。
    (4)对寡聚酶活性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其四级结构来进行,这种作用既包括使无活性的寡聚体解离,使部分亚基获得催化活性,也包括使无活性的单体聚合形成有催化活性的寡聚体。前者的例子是蛋白激酶A,该酶由2个调节亚基与2个催化亚基组成,是没有酶活性的寡聚酶,胞内信使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可导致寡聚酶解离成一个调节亚基复合体和两个催化亚基,此时自由的催化亚基可获得酶活性。后者的例子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其在细胞膜上通常以无活性的单体存在,当作为信使的表皮生长因子结合到受体的胞外部分之后,两个单体结合形成二聚体,从而使酶被激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为本节课设计一则导入语,并列举至少五种课堂导入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