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的方法。


    正确答案:

  • 第2题:

    行为评价法是指班主任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优良思想品德和存在的不良思想品德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和巩固,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方法。()


    正确答案:错

  • 第3题: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以及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答案:
    解析: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
    (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包括: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 第4题:

    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答案:
    解析:
     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有:(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 第5题:

    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正确答案: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既是个人修养的目的,也是社会教育的任务,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个人崇高道德境界的形成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归宿。②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社会道德通过个人品德而存在,诸多个人的品德构成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人们也产生了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精神素质的要求,在道德上就是人们对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追求和向往。

  • 第6题:

    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正确答案: (1)说服法。教师应经常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2)榜样示范。榜样在观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为宜。
    (3)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能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 第7题: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


    正确答案: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

    正确答案: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正确答案: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既是个人修养的目的,也是社会教育的任务,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个人崇高道德境界的形成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归宿。②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社会道德通过个人品德而存在,诸多个人的品德构成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人们也产生了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精神素质的要求,在道德上就是人们对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追求和向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

    正确答案: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正确答案: (1)说服法。教师应经常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2)榜样示范。榜样在观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与学生相似为宜。
    (3)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能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即言行一致。这包括: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这包括: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正确答案:
    (1)有效的说服
    ①教师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
    ②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2)树立良好的榜样
    ①呈现榜样时要考虑到榜样的特点
    ②榜样行为的示范需要多种方式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6)移情训练法
    (7)角色扮演法(结合实际略)

  • 第14题:

    4 7 . 结合实际, 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正确答案:
    4 7 .( 1 ) 有效的说服
            ①教师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
            ②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 2 ) 树立良好的榜样
            ①呈现榜样时要考虑到榜样的特点
            ②榜样行为的示范需要多种方式
            ( 3 ) 利用群体约定
            ( 4 ) 价值辨析
            ( 5 )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 6 ) 移情训练法
            ( 7 ) 角色扮演法
            ( 结合实际略)

  • 第15题:

    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答案:
    解析:
    (1) 有效的说服。(2) 树立良好的榜样。(3) 利用群体约定。(4) 价值辨析。(5)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 第16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即言行一致。这包括: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这包括: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 第17题:

    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


    正确答案:(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 第18题:

    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正确答案: (1)正确认识情绪,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
    (3)锻炼身体;
    (4)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
    (5)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6)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中学生良好注意品质培养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正确答案: 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3.严格要求,完美道德品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培养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方法。

    正确答案: 培养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方法:(1)让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2)学会合理表达情绪。(3)时时调整自己,养成良好的情绪习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有效方法。

    正确答案: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有别于一般的知识、技能与策略的学习。它不仅涉及到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还涉及到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因此,其学习过程更为复杂。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有效方法包括:
    (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具体包括:(1)外部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学校教育;③社会风气;④同伴群体。(2)内部因素。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