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图1,该绘画作品的作者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图1,该绘画作品的作者是( )。

    图1《三千年结实之桃》


    A.吴昌硕

    B.林风眠

    C.关山月

    D.李可染

    答案:A
    解析:
    吴昌硕,工书法,擅写石鼓文,特精篆刻。中年始以金石、书法入画。开大写意花卉之新貌,成就卓越。他用笔奔放有力,常以鲜艳重色入画,画面对比强烈、生意盎然,浑厚古拙而不乏书卷气,发展了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个人独具的新风格。代表作有《葫芦图》《三千年结实之桃》等。

  • 第2题:

    如图1,绘画作品《出水芙蓉图》的表现形式属于(  )。


    A.写意
    B.白描
    C.兼工带笔
    D.工笔

    答案:D
    解析:
    《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 第3题:

    如图4,这是一位8岁女孩的作品,该作品所属的绘画分期是( )。



    A.涂鸦期

    B.图式期

    C.写实期

    D.抑制期

    答案:B
    解析: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1-4岁)、图式期(5~8岁)、写实期(9。12岁)、抑制期(12.15岁)。处在图式期的儿童,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

  • 第4题:

    如图1,该美术作品(局部)的作者是( )。

    A.徐悲鸿
    B.蒋兆和
    C.林风眠
    D.任伯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蒋兆和的作品。图示作品是《流民图》,是近代画家蒋兆和历时两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中国人物画。全画卷以一片瓦砾为背景,刻画了一百多个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难民形象,描绘了战乱中劳苦大众流离失所的惨状,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B项正确。

    A项:徐悲鸿,近现代画家,代表作品有《愚公移山》。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林风眠,近现代画家,代表作品有《渔村》。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任伯年,晚清海派画家,代表作品有《紫藤翠鸟图》。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5题:

    如图1,与该作品的作者同属于一个流派的艺术家是( )。

    A.波洛克
    B.安迪·沃霍尔
    C.杜尚
    D.米罗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艺术流派“波普艺术”与其代表人物。这幅作品是拼贴画《是什么使昨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1956),作者汉密尔顿(英国)。这件作品开创了当代艺术史上“波普艺术”的先河。汉密尔顿也因此被认为称为“波普艺术之父”。波普艺术最早出现于50年代的英国伦敦,后来广泛运用在美国艺术中,被用来称谓一种大众流行的艺术现象。波普艺术的精神是准确地捕捉大众文化的内涵,至于用什么样的具体形式,艺术家们有广泛的自由。B选项安迪?沃霍尔是最著名的美国波普艺术家。此外,因为波普派把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挪动位置,改变环境,赋予新的含义,其手法与达达主义有一脉相承之处,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新达达主义”或“新现实主义”。此处题目所设陷阱为C项达达主义代表人物杜尚,要注意“新达达主义”与“达达主义”的区别。B项正确。

    A项:波洛克(1912-1956),美国艺术家,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天主堂》(1947)、《1950年,第1号》(1950)。抽象表现主义是美国现代艺术在西方画坛占领一代风骚的标志。抽象表现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思潮,并无统一的风格特征,它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库宁、罗思科、马瑟韦尔和波洛克。与题目不符,排除。

    C项:杜尚(1887-1968),法国艺术家,达达主义代表人物,他的达达主义代表作品:《新娘的衣服被单身汉们剥得精光》(1915-1923)、《泉》(1917)、《带胡须的蒙娜丽莎》(1920)。达达主义产生于1915-1916年,他们提倡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和文艺。在美术领域,他们提倡自动性和偶然性。达达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创作,而在于破坏和挑战,所以广泛采用拼贴和现成物。达达主义代表人物:皮卡比亚、恩斯特、施威特斯、杜尚、皮卡比亚。与题目不符,排除。

    D项:米罗(1893-1983),西班牙艺术家,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代表作品:《世界的诞生》(1925)。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已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中心在巴黎,第一个超现实主义美术展览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超现实主义拓宽了美术表现领域,是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幻想里并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制作,创作画境。代表人物:恩斯特、阿尔普、马格里特、达利。与题目不符,排除。

  • 第6题:

    如图1,该作品的作者是( )。

    A.朱耷
    B.金农
    C.齐白石
    D.郑燮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清初四僧朱耷的作品。图片是他的作品《鹌鹑图》。整幅图构思简单,岸边石头上站着一只鹌鹑,卷缩着身体,羽毛略显蓬松,可以看出天气是很冷的,使它不得不蜷缩着身体来抵御那刺骨的寒风,即使如此,它依然昂首向天,白眼观世,一派冷漠孤傲的神态。A项正确。

    B项:金农,是清代中期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代表画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郑燮,是清代中期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7题:

    绘画作品《夜间星辰》的作者是()。

    • A、凡·高
    • B、列宾
    • C、毕加索
    • D、莫奈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回答隋代绘画作品《游春图》的作者,并赏析此画。


    正确答案:《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游春图》是今传最早的山水画,它反映了我国早期山水画的风格与技巧特色,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确实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掌握,这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

  • 第9题:

    唐代绘画作品《步辇图》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阎立本

  • 第10题:

    《秋千》、 《浴女》等绘画作品的作者,是18世纪法国画家()。


    正确答案:弗拉戈纳尔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儿童的一幅绘画作品获得全国绘画大奖时自己的作品()
    A

    有著作权,因为绘画是合法行为,不论作者有无民事权利能力

    B

    有著作权,因为绘画是一种事实行为,并不需要作者享有民事行为能力

    C

    没有著作权,因为绘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要求作者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D

    没有有著作权,因为绘画是合法行为,要求作者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唐代绘画作品《步辇图》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阎立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图3,该雕塑作品的作者是(  )。


    A.罗丹
    B.贝尼尼
    C.米开朗基罗
    D.多纳太罗

    答案:C
    解析:
    《摩西像》,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3—1516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 第14题:

    如图1,与该作品的作者同属于一个流派的艺术家是( )。

    图1


    A.波洛克

    B.安迪·沃霍尔

    C.杜尚

    D.米罗

    答案:B
    解析:
    该图是被美术史公认的第一件波普艺术品《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是由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拼贴画。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

  • 第15题:

    如图1,该作品(局部)的书体是( )。

    A.小篆
    B.大篆
    C.楷书
    D.隶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篆这种书体认识。

    根据图片呈现的字体来看,比较规整,小篆是秦李斯根据大篆书体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点是比大篆规整,严谨。所以图片应该是小篆书体。A项正确。

    B项:大篆是先秦时期的书体,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与籀文,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大篆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楷书,相传魏晋时期钟繇是楷书之祖,楷书是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书体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的新文字的开始。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6题:

    如图3,该美术作品所示的儿童绘画发展时期是( )。

    A.涂鸦期
    B.图示期
    C.写实期
    D.理性期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示期、写实期四个时期。从图3的作品中我们能非常清楚看到描绘了房子、阳光、白云、大树、小草这些静物,但是造型没有达到描绘物体逼真、立体感强、有明暗变化的写实阶段。所以属于图示期,图示期也叫概念化期、定型期(5~8 岁)。这一时期造型方面,儿童喜欢用线条描述物体形象的轮廓,并用较为流畅的线条表现物体的整体形象,还能用一些细节来表现物体的特征;色彩方面,能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显著提高,涂色时不仅能均匀地涂,而且能不涂出轮廓线;构图方面,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但还把握不了分寸,有时候会夸大印象深刻的事物,形象与形象之间有一定联系,基本上能反映主题。B项正确。

    A项:涂鸦期(1 岁半~4 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绘画要经历从乱线涂鸦、有控制涂鸦到命名涂鸦的过程。乱线涂鸦是一种无控制的涂抹,包括无序乱涂、纵向乱涂和画圈,儿童在涂抹的过程中获得动觉经验;有控制涂鸦表现为重复性画线或涂抹;命名涂鸦则是将涂鸦的图形与某个事物联系起来,并用该事物的名称给自己的涂鸦命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写实期(8~15 岁)。孩子从9岁半开始采用与成人相同的观察方式,画法也开始向写实的手法转变,并开始关注自己作品的好坏,有时会否定自己过去画的画,逐渐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喜欢欣赏立体感强、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理性期不属于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划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7题:

    如图1,该绘画作品的作者是( )。

    A.吴昌硕
    B.林风眠
    C.关山月
    D.李可染

    答案:A
    解析:
    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图1为其代表作。

  • 第18题:

    如图1,绘画作品《出水芙蓉图》的表现形式属于( )。

    A.写意
    B.白描
    C.兼工带写
    D.工笔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国画的表现形式。图1中《出水芙蓉图》为吴炳所绘的扇面画,作品创作于宋代,绘出的是水荷花一朵。莲瓣的描绘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至于瓣上红丝、蕊端腻粉,也一一仔细料理,微妙之处,使人叹为神工。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故D项正确。

    A项: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白描,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兼工带写,中国画技法名。一幅画中的形象,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份,用工、写二种笔法,表现出物象的形神,多见于花鸟画、人物画。如花鸟作品中花卉或禽鸟精益求精,有线描绘制,而其他的石头背景均有大的墨块点绘。与题意不符,排除。

  • 第19题:

    《清明上河图》是属于()性绘画作品,或者说是城市题材的绘画作品,作者是(),反映的是当时的首都()的繁华景象。


    正确答案:风俗;北宋时期的张择端;汴京在清明时节

  • 第20题:

    绘画作品《呐喊》的作者是()

    • A、毕加索
    • B、蒙克
    • C、高更
    • D、莫奈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以纸为材质的绘画作品是唐代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五牛图;韩滉

  • 第22题:

    填空题
    《清明上河图》是属于()性绘画作品,或者说是城市题材的绘画作品,作者是(),反映的是当时的首都()的繁华景象。

    正确答案: 风俗,北宋时期的张择端,汴京在清明时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绘画作品《呐喊》的作者是()
    A

    毕加索

    B

    蒙克

    C

    高更

    D

    莫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