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构筑物,拟建高度为60m,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方案阶段有如题图所示两种外形平面布置方案。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荷载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当估算局部表面风荷载时,试问,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风面AB间平均单位面积风荷载比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A. 1:2B. 1:1.5C. 1:0.9D. 1:0.8

题目
某构筑物,拟建高度为60m,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方案阶段有如题图所示两种外形平面布置方案。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荷载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当估算局部表面风荷载时,试问,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风面AB间平均单位面积风荷载比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 1:2
B. 1:1.5
C. 1:0.9
D. 1:0.8

相似考题
更多“某构筑物,拟建高度为60m,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方案阶段有如题图所示两种外形平面布置方案。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荷载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该房屋基本风压w0=0.55kN/m2,34.0m高度处的风振系数βz=1.6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1.55。假设风荷载沿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风荷载标准值为0.0kN/m2。试问,在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标准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作答。
    (A)610 (B)725
    (C)1040 (D)1450


    答案:B
    解析:
    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3.1,建筑体型系数us如题图所示: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式(7.1.1-1), 34.0m高度处每平方米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wk=βzusuzw0
    34.0m高度处垂直于风向的建筑投影宽度内每米风荷载标准值为
    Wk=1.6x(11.042x2x1.0-4.850x2x0.7+31.784x0.5)x1.55x0.55kN/m=42.54kN/m
    风荷载沿建筑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结构基底剪力标准值为
    Vk=0.5x42.54x34.0kN=723.2kN

  • 第2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为矩形,各层层高4m,房屋高度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填充墙采用普通非黏土类砖墙。

    假定,方案比较时,由于结构布置的不同,形成四个不同的抗震结构方案。四种方案中与限制结构扭转效应有关的主要数据见题29表,其中T1为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为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umax为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最不利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为相应于umax的楼层水平位移平均值。试问,如果仅从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方面考虑,下列哪一种方案对抗震最为有利?(  )


    A.方案A
    B.方案B
    C.方案C
    D.方案D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4.5条及条文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小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不应大于0.9(A级高度建筑)。故位移和周期应应满足下列条件:

  • 第3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1.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规定,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 第4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建筑物建设场地的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ω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z=1.402。试问,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在题27~30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A处垂直于建筑物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体型系数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取值。

    A. 1.9
    B. 2.0
    C. 2.1
    D. 2.2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8.2.1,由于建筑物高度为:H=58m,查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
      μz=1.62+[(58-50)/(60-50)]×(1.71-1.62)=1.692
      题中已给出风振系数为:βz=1.402。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附录B第B.0.1条,该建筑体型系数为:
      μs=μs1+μs2=0.8+0.48+0.03H/L=0.8+0.48+0.03×58/60=1.309
      根据《荷规》第8.1.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
      ωk=βzμsμzω0
      因此屋顶A处垂直于建筑物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ωk=1.402×1.309×1.692×0.65=2.02kN/m2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2.0,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风荷载取值标准计算方法;
      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的简单计算;
      ③理解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有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④正确理解并应用风荷载的体型系数。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荷规》表8.2.1,确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②根据《高规》附录B第B.0.1条,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③根据《荷规》第8.1.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wk=βzμsμzw0。

  • 第5题:

    某高层普通民用办公楼,拟建高度为37.8m,地下2层,地上10层,如题图所示。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且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假定,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0=15000kN,G2-9=16000kN,G1=18000kN。



    假定,该结构进行了方案调整,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2s,采用底部剪力法估算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1260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的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0
    B. 950
    C. 1300
    D. 21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规定,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题中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查表5.1.4-2,得:Tg=0.75s。
    根据第5.2.1条规定,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按下式计算
    ΔF10=δ10·FEK
    根据表5.2.1,Tg=0.75s,T1/Tg=1.2/0.75=1.6>1.4,查表可得顶部附加作用系数:δ10=0.08T1-0.02=0.08×1.2-0.02=0.076
    代入数据计算,得:ΔF10=12600×0.076=957.6kN。故B项最为接近。

  • 第6题: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相同。[2013年真题]



    4.假定,建筑物改建于山区,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采用方案b,位于一高度为40m的山坡顶部,如图所示,基本风压不变。试问,图示风向屋顶D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6
    B、2.4
    C、2.7
    D、3.7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2.2条规定,对于山坡顶部的修正系数为:



    其中,k为系数,对山坡取1.4;α为迎风面一侧的坡度,



    故山坡顶部的修正系数为: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根据第8.2.1条表8.2.1可知,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



    考虑地形条件系数后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则为:μZ=1.58×1.505=2.38。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7题:

    某拟建的高度为59m的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其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单位m。假设在如图所示的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当该剪力墙加强部位允许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底截面最大轴压比限值μN,max与该墙的实际轴压比μN的比值(μNmax/μN。),最接近于( )。

    A. 0.722
    B. 0.91
    C. 1.09
    D. 1.15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某拟建的高度为59m的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其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单位m)。假设在如图所示的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2.当估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时,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风面中点处单位面积风荷载比值,最接近于(  )。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解题。

    A. 1.5∶1
    B. 1.15∶1
    C. 1∶1
    D. 1∶1.2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3.1条第1款规定,围护构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对于正压区,按表8.3.1采用;查表8.3.1第30项可知,对方案a,有μs=0.8;对方案b,有μs=0.8,则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风面中点处单位面积风荷载比值为:wka/wkb=0.8∶0.8=1∶1。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9题: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
    某拟建1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72.3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方案设计时,有四种结构方案,多遇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计算结果见表6-3。

    MF/M—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表中取X、Y两方向的较大值。
    假定,剪力墙布置的其他要求满足规范规定。试问,如果仅从结构规则性及合理性方面考虑,四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最优?(  )

    A.方案A
    B.方案B
    C.方案C
    D.方案D

    答案:B
    解析:

  • 第10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进行结构方案比较时,将该结构的外框架改为钢框架。假定,修改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了T1=4.7s(Y向平动),修改后的结构阻尼比取0.04。试问,在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舒适度计算时,修改后Y向结构顶点顺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脉动系数η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1.6
    B.1.9
    C.2.2
    D.2.5

    答案:B
    解析:

  • 第11题:

    某2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普通办公楼,如题图所示,槽形平面,房屋高度10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假定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0.000)处为0,高度100m处风振系数取1.50,试问,估算的±0.000处沿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弯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637000
    B. 660000
    C. 700000
    D. 726000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1条规定,主体结构计算时,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ωk=βz·μs·μz·ω0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2条规定,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即ω0=1.1×0.6=0.66kN/m2。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8.2.1,查表得:μz=2.0。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附录B.0.1条第3款,正反向μs:
    Y方向高度100m处每米正向风荷载为:
    ωk=1.5×(0.8×80+0.6×10×2+0.5×60)×2.0×0.66=210.0kN/m
    Y方向高度100m处每米反向风荷载为:
    ωk=1.5×(0.8×10×2+0.9×60+0.5×80)×2.0×0.66=217.8kN/m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1.10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进行风作用效应计算时,正反两个方向的风作用效应宜按两个方向计算的较大值采用,故取ωk=217.8kN/m。
    则倾覆弯矩标准值为:M0k=0.5×217.8×1002×2/3=72600kN·m。

  • 第12题:

    单选题
    某一建于非地震区的3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如下图所示,圆形平面,直径为30m,房屋高度为10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基本风压为0.65kN/m 2,地面粗糙度为A类。 已求得风振系数β z=1.353,试确定顶部风荷载标准值q(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45.51

    B

    50.51

    C

    55.71

    D

    60.71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相同。[2013年真题]



    2.假定,拟建建筑物设有一层地下室,首层地面无大的开洞,首层及地下一层的层高分别为5.5m和4.5m,混凝土剪变模量与折算受剪截面面积乘积:地下室G0A0=19.05×106kN,地上一层G1A1=16.18×106kN。风荷载沿房屋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屋顶处风荷载标准值g=89.7kN/m,室外地面处为0,如图所示。试问,风荷载在该建筑物结构计算模型的嵌固部位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1000
    B、63000
    C、73000
    D、104000

    答案:C
    解析:
    侧向刚度比可近似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3.7条及附录E.0.1条规定的楼层等效剪切刚度比计算,



    根据第5.3.7条规定,地下室顶板处不能作为上部结构整体分析模型的嵌固部位;根据第7.1.4条规定,嵌固部位下移至基础顶面处。故嵌固部位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4题: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2,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下图。假定,在下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相同。

    当进行方案比较时,估算主体结构在上图所示风向的顺风向风荷载,试问,方案a与方案b在相同高度处的平均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比值?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 1:1
    B 1.15:1
    C 1.2:1
    D 1.32:1


    答案:D
    解析:
    解答:根据《荷规》第8.1.1条,wk=βzμsμzw0两个方案中的βz、μz、wo都相同,仅凡不同,根据《荷规》表8.3.1第30项,可计算得总体体型系数分别为:

  • 第15题: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相同。[2013年真题]



    1.当进行方案比较时,估算主体结构在图23所示风向的顺风向风荷载,试问,方案a与方案b在相同高度处的平均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比值?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1:1
    B、1.15:1
    C、1.2:1
    D、1.32:1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1.1条规定,风荷载标准值



    a、b两个方案中的βz、μz、W0都相同,仅风荷载体型系数μz不同。
    根据第8.3.1条表8.3.1第30项可知,a、b两个方案的总体体型系数分别为:



    故平均风荷载标准值之比为:



    由此可知,D项比值最为接近。

  • 第16题:

    某拟建的高度为59m的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其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单位m。假设在如图所示的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当估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方案a与方案b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 )。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解题。

    A. 1:1
    B. 1:1.15
    C. 1:1.2
    D. 1.15:1

    答案:D
    解析:

  • 第17题: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




    1.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s),最接近于(  )项数值。

    A. 0.5
    B. 0.9
    C. 1.2
    D. 1.7

    答案:B
    解析:
    具体计算如下:
    ①框架总抗侧移刚度D值为:




    ②楼层平均高度为:



    ③框架平均总刚度为:



    ④剪力墙平均总刚度为:



    ⑤总刚度特征值为:



    ⑥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把各楼层重力荷载折算成连续均布荷载,有:q=∑Gi/H=89500/39.3=2277.35kN/m;
    当λ=1.20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顶点假想位移为:μT=ψuqH4/100EIw=8.07×2277.35×39.34/100×1515.69×106=0.289m;
    ⑦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10)第4.3.17条及附录C式(C.0.2)计算,取自振周期折减系数为:ψT=1.0,故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8题:

    某11层住宅,采用钢框架结构,其结构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基本均匀,各层层高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图}

    2.假定屋盖和楼盖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G,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等效的底部剪力标准值FEk=10000kN,基本自振周期T1=1.1s。试问,顶层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Ek(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000
    B. 2400
    C. 1600
    D. 1400

    答案:A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第4.3.4条式(4.3.4-4)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



    根据第4.3.4条式(4.3.4-3)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为:ΔFn=δnFEk=0.15989×10000=1598.9kN;则顶层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9题:

    某构筑物,拟建高度为60m,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方案阶段有如题图所示两种外形平面布置方案。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荷载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当估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试问,方案(a)与方案(b)垂直于构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A. 1.5:1
    B. 1:1
    C. 1:1.5
    D. 1:2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1条规定,主体结构计算时,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ωk=βzμsμzω0
    根据已知条件,两个方案中的βz、μz、ω0都相同,仅μs不同。
    根据第4.2.3条规定,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对于圆形平面建筑,取μsa=0.8;
    对于正多边形,可根据式(4.2.3)计算,得:



    故ωka:ωkb=μsa:μsb=0.8:1.22≈1:1.52。
    C项最为接近。

  • 第20题:

    某拟建的高度为59m的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其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单位m。假设在如图所示的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的基本自振周期相同。



    当估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时,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风面中点处单位面积风荷载比值,最接近于( )。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CB 50009-2001)解题。

    A. 1.5:1
    B. 1.15:1
    C. 1:1
    D. 1:1.2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第7.3.3条第1款,围护构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对于正压区,按表7.3.1采用。查表7.3.1项次30,对方案a,有μs=0.8;对方案b,有μs=0.8,则Wka/Wkb=1:1。

  • 第21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答案:D
    解析:
    (D)

  • 第22题: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相同。[2013年真题]



    3.假定,采用方案b,拟建场地地势平坦,试问,对幕墙结构进行抗风设计时,屋顶高度处中间部位迎风面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不计建筑物内部压力。

    A.1.3
    B.1.6
    C.2.3
    D.2.9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1.1条规定,风荷载标准值为:



    根据第8.2.1条及题意可知,本工程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根据表8.2.1可知,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



    根据第8.6.1条表8.6.1可知,风振系数为:



    根据第8.3.3条及8.3.1条规定,可确定该楼迎风面局部体型系数为:



    故屋顶高度处中间部位迎风面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为:wk=1.558×1.0×1.580×0.65=1.60,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3题: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下,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相同。[2013年真题]



    2.假定,拟建建筑物设有一层地下室,首层地面无大的开洞,首层及地下一层的层高分别为5.5m和4.5m,混凝土剪变模量与折算受剪截面面积乘积:地下室G0A0=19.05×106kN,地上一层G1A1=16.18×106kN。风荷载沿房屋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屋顶处风荷载标准值g=89.7kN/m,室外地面处为0,如图所示。试问,风荷载在该建筑物结构计算模型的嵌固部位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1000
    B.63000
    C.73000
    D.104000

    答案:C
    解析:
    侧向刚度比可近似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3.7条及附录E.0.1条规定的楼层等效剪切刚度比计算,



    根据第5.3.7条规定,地下室顶板处不能作为上部结构整体分析模型的嵌固部位;根据第7.1.4条规定,嵌固部位下移至基础顶面处。故嵌固部位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