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产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得出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A. 个人收入

    B. 其他商品的价格

    C. 个人偏好

    D. 商品自身的价格


    正确答案:D

  • 第2题:

    :1998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棉花种植面积 B.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

    C.棉花总产量 D.棉花平均单产


    正确答案:C
    由材料中可以得知,增长最快的是产量,1983年至2003年间,产量增长9.26倍。

  • 第3题:

    在得出某农民的小麦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外均保持为常量?

    A.技术水平

    B.投入品价格

    C.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

    D.小麦的价格


    参考答案:D

  • 第4题: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 (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答案:
    解析:
    (1)棉花的供给会减少。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会使得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 (2)棉花的供给会减少。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供给数量下降。 (3)棉花的供给会增加。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将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农户会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增加。 (4)棉花的供给会增加。因为棉花的供给曲线不变,棉花的价格一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它表示随着棉花价格的上升,农户对棉花的供给数量增加了。

  • 第5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 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1988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 棉花种植面积
    B. 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
    C. 棉花总产量
    D. 棉花平均单产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1983年到2003年,酒泉市棉花种植总面积增长的比例为:(58.74-10.54)÷10.54≈458%;棉花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增长的比例为:(30.8%-6.45%)÷6.45%≈377%。而根据所给资料,可知棉花总产量增长了9.26倍,棉花平均单产增长了将近1倍,故答案为C。

  • 第6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 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根据上述资料,不是酒泉市的棉花生产特点的是:

    A. 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
    B. 科技投入增加,单产增高
    C. 布局逐步优化,集中度提高
    D. 品种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改善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所给文字资料没有涉及酒泉市所产棉花的品质问题,至于品种,也只是提及“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显然,这句话并不等同于“品种不断增加”,故答案为D。

  • 第7题:

    在得出某农民的小麦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外均保持为常量?

    • A、技术水平
    • B、投入品价格
    • C、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
    • D、小麦的价格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产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 A、土壤的肥沃程度
    • B、技术水平
    • C、棉花的种植面积
    • D、棉花的价格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在得到某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中可以变动的一个是()

    • A、土壤的肥沃程度
    • B、技术水平
    • C、棉花的种植面积
    • D、棉花的价格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多选题
    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产的供给曲线时时,下列均保持常数()
    A

    土壤的肥沃程度

    B

    技术水平

    C

    棉花的种植面积

    D

    棉花的价格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村现有种植水稻和棉花的耕地1260亩,水稻与棉花的种植面积之比:3:7,如果要将水稻和棉花的种植面积之比调为:4:6,需将多少亩棉花改为水稻?()
    A

    126

    B

    252

    C

    378

    D

    50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比例问题。总比例没变,所以每一份还是那么多,变动为十分之一。

  • 第12题:

    单选题
    2012年棉花价格大幅下降,某以棉花种植为主营业务的农产品公司损失惨重,2013年该公司为降低风险,购买了棉花期货,约定2013年年底按照10元/公斤的价格出售棉花1000吨。该公司采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是()。
    A

    风险承担

    B

    风险规避

    C

    风险转移

    D

    风险对冲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哪种植物是C4植物 ( )

    A.水稻

    B.棉花

    C.玉米

    D.苹果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下列农作物,在我国得以普遍种植的先后顺序是()①蚕桑②茶叶③棉花④甘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A

  • 第15题:

    一方面由于虫害,另一方面由于主要的棉花种植户转种高价位的大蒜,所以,三年来,山东省的棉花产量已经远远低于销售量了。因此,目前棉花的供应出现了短缺。其结果是:棉花的价格上扬,经济利益已经和大蒜基本持平了。
    据此可知:

    A.三年来山东的棉花需求量一直在增长
    B.棉花种植者正在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
    C.山东的棉花储存量正在减少
    D.目前,大蒜的价格低于往年同期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判断。
    题干并未提及棉花的种植面积和大蒜往年的价格,B、D两项为无关项,排除;A项不一定正确,有可能棉花的需求量没变,但由于产量下降造成棉花供应短缺,排除;根据题干中棉花产量远远低于销售量,并出现供应短缺这一情况,可知C项正确。

  • 第16题: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201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11万亩,增长12.4%;2018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5028万亩,比上年增加236万亩,则2017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与全国的比值所处的区间是:

    A.[0.45,0.55)
    B.[0.55,0.65)
    C.[0.65,0.75)
    D.[0.75,0.85]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 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04年酒泉市全市棉花种植面积高于2003年
    B. 1983年至2003年间,酒泉市棉花平均单产增长接近1倍
    C. 2004年酒泉市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低于2003年
    D. 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平均单产高于酒泉全市的棉花平均单产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A项正确,2004年酒泉市棉花种植面积为66.06万亩,2003年为58.74万亩,2004年高于2003年。B项正确,酒泉市棉花平均亩产,1983年为61.67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差不多是1983年的2倍。C项正确,根据第121题计算的结果,2004年酒泉市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为188.74万亩,而2003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8.74÷30.8%≈190.71万亩,即2004年低于2003年。D项不正确,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占酒泉市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但总产量却只占了全市的91.25%,所以这三个县市的棉花平均单产应低于酒泉市的棉花平均单产,故答案为D。

  • 第18题:

    世界棉花种植面积最大的三个国家为()、()、()。


    正确答案:中国;美国;印度

  • 第19题:

    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产的供给曲线时时,下列均保持常数()

    • A、土壤的肥沃程度
    • B、技术水平
    • C、棉花的种植面积
    • D、棉花的价格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在得出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外均保持常量。

    • A、技术水平
    • B、投入价格
    • C、自然特点
    •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

    • A、土壤的肥沃程度
    • B、技术水平
    • C、棉花的种植面积
    • D、棉花的价格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产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外均保持常数。
    A

    土壤的肥沃程度

    B

    技术水平

    C

    棉花的种植面积

    D

    棉花的价格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得到某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中可以变动的一个是()
    A

    土壤的肥沃程度

    B

    技术水平

    C

    棉花的种植面积

    D

    棉花的价格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