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蛋白质
更多“以下各化合物不可能存在于灼烧残留物中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把足量的氯气通入碘化钾和溴化钾的混合液中,然后蒸干灼烧,最后残留物质是()。

    A、KCl

    B、I2和KCl

    C、Br2和KCl

    D、I2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残留物的总称。


    正确答案:灰分

  • 第3题:

    食品中的灰分为( )。

    A.食品经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
    B.食品中有机物灼烧后的残留物
    C.食品经燃烧后的残留物
    D.食品中水溶性物质灼烧后的残留物
    E.食品中脂溶性物质灼烧后的残留物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当药物不溶于水、乙醇或可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干扰检查时,需将药物加热灼烧破坏,所剩残渣用于检查。此时灼烧的温度应保持在()

    • A、700~800℃
    • B、500~600℃
    • C、500℃以下
    • D、600~700℃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灼烧过的化合物,放置在干燥器中,主要是使其在称量前这一段时间中保持()

    • A、组成不变
    • B、重量不变
    • C、化合物不氧化
    • D、化合物不分解
    • E、化合物不聚合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灰分是涂料在大约1500℃时灼烧所剩下的残留物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把足量的氯气通入碘化钾和溴化钾的混合液中,然后蒸干灼烧,残留物是()

    • A、KCl
    • B、I2和KCl
    • C、Br2和KCL
    • D、I2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

    • A、有效物
    • B、粗灰分
    • C、无机物
    • D、有机物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对食品灰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 B、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完全后的残留物。
    • C、灰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无机成分。
    • D、A和C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与无机盐含量有什么区别?样品在灰化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炭化?

    正确答案: 因为食品中灰分的无机成分与食品中原来的无机成分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把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
    区别:
    A.灰化时,某些易挥发的无机元素,如氯、碘、铅等,会挥发散失,磷、硫等也能以含氧酸的形式挥发散失,使这些成分减少。
    B.灰化时,某些金属氧化物会吸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又使无机成分增加。
    炭化原因:
    A.炭化可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而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可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包住,灰化不完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当药物不溶于水、乙醇或可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干扰检查时,需将药物加热灼烧破坏,所剩残渣用于检查。此时灼烧的温度应保持在()
    A

    700~800℃

    B

    500~600℃

    C

    500℃以下

    D

    600~7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以下各化合物不可能存在于灼烧残留物中的是()。
    A

    氯化钠

    B

    碳酸钙

    C

    蛋白质

    D

    氧化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

    A.有效物

    B.粗灰分

    C.无机物

    D.有机物


    本题答案:B

  • 第14题:

    灼烧过的化合物,放置在干燥器中,主要是在称量前这一段时间中保持( )。

    A.化合物的组成不变
    B.化合物的重量不变
    C.化合物的形态不变
    D.化合物不分解
    E.化合物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对食品灰分叙述正确的是()

    • A、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 B、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
    • C、灰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无机成分
    • D、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完全后的残留物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BMI的计算公式是()。稻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中。


    正确答案:BMI=体重÷身高^2;胚乳。

  • 第17题:

    在测定食品中的灰分含量时,灼烧残留物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蔗糖
    • B、钠
    • C、钾
    • D、氯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总灰分是茶叶经高温灼烧后所得到的残留物,它是出口茶叶法定检验项目,它既是茶叶的品质指标,又是茶叶的卫生指标。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与无机盐含量有什么区别?样品在灰化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炭化?


    正确答案: 因为食品中灰分的无机成分与食品中原来的无机成分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把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
    区别:
    A、灰化时,某些易挥发的无机元素,如氯、碘、铅等,会挥发散失,磷、硫等也能以含氧酸的形式挥发散失,使这些成分减少。
    B、灰化时,某些金属氧化物会吸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又使无机成分增加。
    炭化原因:
    A、炭化可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而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可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包住,灰化不完全。

  • 第20题:

    以下各化合物不可能存在于灼烧残留物中的是()。

    • A、氯化钠
    • B、碳酸钙
    • C、蛋白质
    • D、氧化铁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当药物不溶于水,乙醇或可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干扰检查时,需将药物加热灼烧破坏,所剩残渣用于检查。此时灼烧的温度应保持在()

    • A、700~800℃
    • B、500~600℃
    • C、500℃以下
    • D、600~700℃
    • E、800℃以上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测定食品中的灰分含量时,灼烧残留物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

    蔗糖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
    A

    有效物

    B

    粗灰分

    C

    无机物

    D

    有机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黄酮类化合物大都显黄色,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多存在于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中。苔类中很少含有黄酮,而藻类、微生物、细菌中没有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以下化合物不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是()。
    A

    黄芩素

    B

    金丝桃苷

    C

    橙皮苷

    D

    杜鹃素

    E

    补骨脂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