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话本、拟话本是中国古代承前启后的白话小说,其作者博古通今,大都熟悉前朝故事,不仅熟悉下层人民生活,与当时的市民阶层生气想通,而且富有表现生活的艺术技巧。听众也是以下层小市民为主,所以内容也是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下层小市民在听众数量上占了绝大多数。另外,讲史话本的作者大都地位低下,其听众和观众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因而,讲史话本的思想观点比正统诗文进步,较为接近人民群众
更多“话本、拟话本擅长运用富有特征性的器物来连缀故事,请以《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小说是如何以物为线结撰作品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话本、拟话本小说在安排情节上讲究“无巧不成书”,请以《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的。


    参考答案:所谓“巧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比如《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刘贵与崔宁的财物正好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而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怎么会轻易信以为真?如果没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又怎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因为始料不及而不断称奇,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频频叹服。

  • 第2题:

    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


    参考答案:1、常以前代书史作为蓝本,是一种富于新鲜主题思想的新的创造。
    2、体制上具有特殊形式,一般都有(1)题目。
    (2)入话头回,是故事的前奏,又名“得胜头回”。
    (3)正话,就是话本正文,正式的故事,说书的主要内容。
    (4)结尾,一般有收场诗和结束语,其作用在于总
    结概括全文。
    3、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之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
    (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人物形象的描绘成为小说的主要使命。而且改变单一的“以事写人”的纵切格局,设计“因人设事”的横断模式。
    (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对情节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几乎滴水不漏的交代。
    (3)巧于场面设计。往往选择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事件设计成生动感人的场面,加以细致描写;并且发明了线索连贯法,即借助于富有特征性的肖像、器物来加以连缀场面。
    (4)精心构思“巧合”,提出“无巧不成书”
    的安排情节的新标准。
    4、人物描写成就极高。
    (1)讲究常中见奇,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
    (2)描写人物形象的细致性十分明显。
    (3)人物描写方式的多样性值得注意。诸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
    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
    5、开创了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先例。
    (1)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文言词语。
    (2)叙述语言粗犷明快、通俗流畅;人物语言个性鲜明;评论语言简明扼要又幽默诙谐。

  • 第3题:

    话本和拟话本是古代说书人说书(讲故事)的底本。


  • 第4题:

    以唐传奇《霍小玉传》和拟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为例,分析话本、拟话本和唐代小说在爱情观念和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参考答案:在爱情观念上:a、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b、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以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争取自由婚姻等。在人物形象上:话本、拟话本对人物的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a、特殊性表现在人物描写上的“奇”,非常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比如:杜十娘、莘瑶琴、玉堂春,三人都是色艺双绝的妓女,都向往自由、渴望爱情;但她们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姿。杜十娘深沉老练、莘瑶琴质朴单纯、玉堂春机智泼辣。B、细致性十分明显,如《刘小官雌雄兄弟》写小酒店掌柜刘公在风雪天救起一个60多岁的老头,就用了4000多字。《苏小妹三难新郎》写秦少游与苏小妹进入洞房后的“三难”就用了将近5000字的篇幅。c、人物的多样性,比如:综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等。

  • 第5题:

    李渔的作品《无声戏》的体裁是()。

    A话本

    B杂剧

    C拟话本

    D南戏


    C
    清代拟话本小说在明代“三言”“二拍”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小说取材以现实生活和作家自己的经历为多,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态风貌。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