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说明,回答问题。 【说明】解决IP地址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是目前节省IP地址有效的技术之一。 【问题1】NAT技术是在哪两类地址间转换的技术?

题目

阅读说明,回答问题。 【说明】解决IP地址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是目前节省IP地址有效的技术之一。 【问题1】NAT技术是在哪两类地址间转换的技术?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说明,回答问题。 【说明】解决IP地址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是目前节省I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以下关于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技术说明,结合网络拓扑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可用来缓解IP地址短缺问题和实现TCP负载均衡功能。动态地址翻译技术在子网外部使用少量的全局地址,通过路由器进行内部和外部地址的转换。其好处是节约全局的公网IP地址,而且不需要改变子网内部的任何配置,只需在边界路由器中设置一个动态地址变换表就可以工作。

    而IP伪装技术是NAT的另一种实现技术,它通过使用边界路由器的IP地址可以把子网中所有主机的IP地址隐藏起来,因此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手段使用,借以限制外部对内部主机的访问;还可以用来实现虚拟主机和虚拟路由,以便达到负载均衡和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在图5-18所示的网络设计方案中,在边界路由器Router上进行了TCP负载均衡技术的配置,其部分网络地址映射NAT表如表5-9所示。

    在路由器上采用了NAT技术,请用3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NAT技术中的动态地址翻译和IP地址伪装各有什么技术特点?


    正确答案:动态地址翻译技术的特点是:①从外网访问内网主机必须在动态NAT表中存在一条该主机的映像表项;②只要缓冲区中存在尚未使用的C类IP地址任何从内网向外网的连接请求都可得到响应且将新建一条映像表项;③如果内部主机的映像表项已存在则可直接利用它建立连接 IP地址伪装技术的特点是;①出口分组的源地址被路由器的外部全局地址所代替源端口号被一个未使用的伪装端口号所代替;②NAT路由器将检查每个输入分组是否为当前的一个伪装会话并试图通过它的伪装表对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翻译
    动态地址翻译技术的特点是:①从外网访问内网主机必须在动态NAT表中存在一条该主机的映像表项;②只要缓冲区中存在尚未使用的C类IP地址,任何从内网向外网的连接请求都可得到响应,且将新建一条映像表项;③如果内部主机的映像表项已存在,则可直接利用它建立连接 IP地址伪装技术的特点是;①出口分组的源地址被路由器的外部全局地址所代替,源端口号被一个未使用的伪装端口号所代替;②NAT路由器将检查每个输入分组是否为当前的一个伪装会话,并试图通过它的伪装表对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翻译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动态地址翻译和IP地址伪装技术特点的概念理解题。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
    1)动态地址翻译技术的特点是:①从外部网络访问内网主机是有条件的,即边界路由器的动态NAT表中必须存在一条该主机的映像表项;②只要缓冲区中存在尚未使用的C类p地址,任何从内网向外网的连接请求都可以得到响应,并且在动态NAT表中为之建立一条映像表项;③如果内部主机的映像表项已存在,则可直接利用它建立连接。
    2)根据试题中表5-9所提供的信息可归纳出,IP地址伪装技术的特点是:①出口分组的源地址(例如表5-9中的10.1.1.127/24)被路由器的外部全局地址(例如表5-9中的172.20.7.3/16)所代替,出口分组的源端口号(例如表5-9中的80)被一个未使用的伪装端口号(例如表5-9中的3058)所代替;②如果输入NAT路由器分组的目标地址是本地路由器的IP地址(例如图5-18中的192.200.1.1/24),而目标端口号是路由器的伪装端口号(例如表5-9中的4715)时,则NAT路由器将检查该分组是否为当前的一个伪装会话,并试图通过它的伪装表对IP地址和端口号进行翻译(例如表5-9中的10.1.1.2:80)。
    3)另外,在网络中使用NAT的TCP负载均衡技术的缺点有:①将会使边界路由器处理数据包的延迟增大。因为边界路由船router的CPU必须对每个数据包进行检查,而且还需要改变每个IP数据包的地址信息,所以这一负载均衡技术会加大边界路由器运行负载。②NAT技术隐藏了端到端的IP地址,对IP数据包的路由跟踪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也限制了一些内嵌IP地址服务(比如DNS、FTP、ICMP、SNMP等)的应用范围等。

  • 第2题:

    下面有关NAT描述正确的是()。

    A.NAT全称是网络地址转换,又称为地址翻译

    B.NAT通常用来实现私有网络地址与公用网络地址之间的转换

    C.当使用私有地址的内部网络的主机访问外部公用网络的时候,一定不需要NAT

    D.NAT技术为解决IP地址紧张的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答案:A, B, D

  • 第3题:

    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可用选用下列方案:

    A.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B.无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C.网络地址转换(NAT)

    D.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无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网络地址转换(NAT)

  • 第4题:

    ● 试题五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主要目的是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以及实现TCP负载均衡等。在如图2所示的设计方案中,与Internet连接的路由器采用网络地址转换。

    [问题]

    请根据路由器的NAT表和图2中给出的网络结构、IP地址,简要叙述主机B向内部网络发出请求进行通信时,边界路由器实现TCP负载均衡的过程。

    表2 路由器的NAT表

    协议

    内部局部地址及端口号

    内部全部IP地址及端口号

    外部全局IP地址及端口号

    TCP

    10.1.1.1:80

    10.1.1.127:80

    172.20.7.3:3058

    TCP

    10.1.1.2:80

    10.1.1.127:80

    172.20.7.3:4371

    TCP

    10.1.1.3:80

    10.1.1.127:80

    172.20.7.3:3062

    图2网络设计方案图


    正确答案:

    试题五

    【答案】

    (1)外部主机B(1722073)发出请求,建立B到虚拟主机(1011127)的连接。

    (2)边界路由器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NAT表,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如为1011127分配真实主机地址10111

    (3)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报。内部主机10111接收到该数据报,并作应答。

    (4)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报后,根据内部地址及端口号和外部地址及端口号,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

    (5)将源地址转换为虚拟主机地址,并转发应答报;B接收到源地址为1011127的应答报。

    (6)下一个请求时,边界路由器为其分配下一个内部局部地址,如10112

  • 第5题:

    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提出为解决IP地址紧张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