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应撤销缓刑,但是犯过失罪的除外。此题为判断题(对,错)。参考答案:错误

题目

缓刑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应撤销缓刑,但是犯过失罪的除外。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相似考题
更多“缓刑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应撤销缓刑,但是犯过失罪的除外。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宣告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不久,又查获甲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盗窃价值1万元的财物。对于甲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撤销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
    B.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
    C.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D.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缓刑期间再犯新罪时的数罪并罚问题。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对新罪,强调实施该罪的时间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即只要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实施新的罪行的,理应撤销缓刑,至于发现该罪行的时间原则上没有限定;对于漏罪则强调发现的时闻是在缓刑考验期内。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行为人在缓刑考验期内所犯新罪的,也应当撤销缓刑: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原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的,则不能再撤销缓刑,只能考虑对该漏罪进行依法处理。

  • 第2题:

    关于我国的缓刑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缓刑制度针对的是短期自由刑,因此管制也可以判缓刑
    B.在缓刑的考验期内,行为人可以行使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C.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新罪与漏罪,最终的处理结果是一样
    D.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犯新罪,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答案:B,C
    解析:
    A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管制是不关押的,因此没有判处缓刑的必要性。 B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刑法75条并未禁止被判缓刑的行为人行使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C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刑法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D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缓刑考验期满,意味着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因此,即使期满后犯新罪也不能撤销缓刑,而应只处理新罪。

  • 第3题: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对累犯以及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
    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个月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A项的判断过于绝对,因为缓刑适用的对象条件一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是不能是累犯.而对“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对其适用缓刑,且从法理上分析也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一者因为“杀人等暴力性犯罪”,不仅包括了故意杀人罪,还包括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其他暴力性犯罪如故意伤害罪等,二者即使就故意杀人罪而言,虽然该罪的法定刑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根据《刑法》第99条的规定,“以上、以下包括本数”,也就是说,原判刑罚是3年有期徒刑的故意杀人罪,如果不是累犯的,根据其犯罪情节(如属激情犯罪)和悔罪表现,当然可以适用缓刑.
    B项的错误其实很清楚,因为根据《刑法》第73条第1款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
    C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而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条件应当有三个;一是没有犯新罪,二是没有发现有漏罪,三是没有违反国家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虽然有违反但情节尚未达到严重的程度.所以仅仅说“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是错误的.
    D项的错误在于新罪与原罪的并罚方法并不存在先减后并问题,对于缓刑而言,由于其是实际上并未执行原判刑罚,并不存在“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考验期间内不论是犯新罪还是发现漏罪,都是直接依照《刑法》第69条规定的方法进行并罚.

  • 第4题:

    关于我国的缓刑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缓刑制度针对的是短期自由刑,因此管制也可以判缓刑
    B、在缓刑的考验期内,行为人可以行使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C、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新罪与漏罪,最终的处理结果是一样
    D、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犯新罪,应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答案:B,C
    解析:
    A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管制是不关押的,因此没有判处缓刑的必要性。
    B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刑法75条并未禁止被判缓刑的行为人行使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C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刑法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D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缓刑考验期满,意味着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因此,即使期满后犯新罪也不能撤销缓刑,而应只处理新罪。

  • 第5题: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的,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同时应当在撤销缓刑的基础上,对前罪和后罪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
    解析:
    (1)这种说法对错参半.
    (2)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要求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5年以内.因为在缓刑考验期还未满的情况下,既有可能原判刑罚在期满后不再执行,也有可能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总之在这个阶段不具备“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的条件.所以,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3)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数罪并罚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便于审判人员科学地对犯罪分子判处适当的刑罚,保证罚当其罪.对于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的,当然应当撤销缓刑.但是此时如果仅仅是执行原判刑罚是不够的,因为这会导致犯罪分子的新罪得不到惩罚,会导致罪行重而刑罚轻的局面.所以,《刑法》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