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

题目
简述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更多“简述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原子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由一种特制的光源(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发射出该元素的特征谱线(具有确定波长的光),特征谱线通过将试样转变为气态自由原子的火焰或电加热设备的,则被待测元素的自由原子所吸收,产生吸收信号。所测得的吸光度的大小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 第2题:

    简述流速仪法测流量的基本原理。


    流速仪法测流,就是将测流断面用垂线划分为若干部分,测算出各部分断面的面积和各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两者的乘积为部分流量,各部分流量之和为全断面的流量。需要注意,实际测流时不可能将部分面积分成无限多,实测值只是逼近真值;河道测流时间较长,不能在瞬时完成,实测流量是时段的平均值。

  • 第3题:

    1、1简述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步骤? 2简述凯氏定氮法的缺点? 3画出凯氏定氮法的所有装置


    凯氏定氮法将含氮药物与硫酸在凯氏烧瓶中共热,药物分子中有机结构被“消化”成CO 2 和H 2 O,有机结合的氮转化为无机氮,与过量的硫酸结合为硫酸氢铵,经碱化后释放出氨气,随水蒸气馏出,用硼酸溶液或定量的酸滴定液吸收后,再用酸或碱滴定液滴定。 本法测定含有氨基或酰胺结构的药物含量。对于以偶氮或肼等结构存在的含氮药物,因在消解过程中易于生成氮气而损失,须在消解前加锌粉还原后再依法处理;而杂环中的氮因不易断键而难以消解,可用氢碘酸或红磷还原为氢化杂环后再行消解。

  • 第4题:

    2、(2)简述梯度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梯度法又称为最速下降法,基本原理是在迭代点附近采用使目标函数值下降最快的负梯度方向作为搜索方向,求目标函数的极小值。 特点:迭代计算简单,只需求一阶偏导数,所占的储存单元少,对初始点的要求不高,在接近极小点位置时收敛速度很慢。

  • 第5题:

    简述振荡法(测振法)无创血压的基本原理。


    采用袖带,自动对袖带充气,到一定压力(180~230mmHg)开始放气,气压降到一定程度时,血流就能通过血管,产生振荡波,振荡波传递到机器中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能实时检测到所测袖带内的压力及波动。逐渐放气,振荡波越来越大。再放气由于袖带与手臂的接触越来越松,因此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压力及波动越来越小。选择波动最大的时刻为参考点,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对应振荡波最大值点。采用某种数学算法来找出其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基于高度和基于斜率。识别振荡波波形在收缩压和舒张压处的波形变化特征来判别血压值。收缩压或舒张压所对应的振荡波幅度与幅度最大值之间的比值存在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