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8个月。母乳喂养,近1个月来面色渐苍白。食欲差,不愿活动。查体发现肝脏增大,于右肋下可触及3.5cm;心率124次/分,节律不整。其肝大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A、心功能不全B、急性肝炎C、正常现象D、骨髓外造血E、营养不良

题目

患儿,8个月。母乳喂养,近1个月来面色渐苍白。食欲差,不愿活动。查体发现肝脏增大,于右肋下可触及3.5cm;心率124次/分,节律不整。其肝大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A、心功能不全

B、急性肝炎

C、正常现象

D、骨髓外造血

E、营养不良


相似考题
更多“患儿,8个月。母乳喂养,近1个月来面色渐苍白。食欲差,不愿活动。查体发现肝脏增大,于右肋下可触及3.5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10个月,母乳喂养近1个月面色渐苍白,不愿活动,食欲差,查体发现肝脏增大,于右肋下可触及3cm,心率124次/分,节律不整,心音尚有力,其肝脏大的原因最大可能是
    A.心功能不全
    B.急性肝炎
    C.正常现象
    D.骨髓外造血
    E.营养不良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血液系统疾病。

  • 第2题:

    8个月患儿,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来腹泻,食欲不振,有异食癖,皮肤黏膜渐苍白,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3.5~1012/L。最可能的诊断是

    A、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B、生理性贫血
    C、营养性感染性贫血
    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E、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

    答案:D
    解析: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要点:
    (1)病史:有明确的缺铁病史:如喂养不当,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2)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或异食癖。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肝脾肿大。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①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MCH)<26pg。②3月~6岁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120g/L。③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异常。

  • 第3题:

    8个月患儿,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来腹泻,食欲不振,有异食癖,皮肤黏膜渐苍白,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3.5×10/L。最可能是

    A.营养性感染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营养性感染性贫血
    D.生理性贫血
    E.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

    答案:B
    解析: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肝脾大。其血象检查中: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以血红蛋白降低为主。故本题选B。

  • 第4题:

    男孩1岁,因食欲差2个月就诊。母乳喂养,辅食吃得很少。体检:精神可,面色略苍黄,结膜、口唇略苍白。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考虑患儿可能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如果患儿查血常规确诊为缺铁性贫血Hb为
    A.<120g/L
    B.<110g/L
    C.<100g/L
    D.<90g/L
    E.<145g/L

    答案:B
    解析:

    我国小儿血液会议建议血红蛋白在新生儿<145g/L,1~4个月<90g/L,4~6个月<100g/L,6个月~6岁<110g/L,6岁以上<120g/L为贫血。铁及治疗后2~3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5~7天达高峰;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3~4周达正常。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应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以增加铁贮存。

  • 第5题:

    患儿,8个月,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来腹泻,食欲不振,有异食癖,皮肤黏膜渐苍白,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3.5×10/L。最可能是

    A.营养性感染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营养性感染性贫血
    D.生理性贫血
    E.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

    答案:B
    解析: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肝脾大。其血象检查中: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以血红蛋白降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