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1.体格检查(1)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者取仰卧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2)体表标志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浮肋构成。腹上角:是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续。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髂前上棘:是髂嵴前方突出点。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脐:位于腹部中心。(3)腹部四区分法通过脐划--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2.提问①腹膜刺激征包括哪些临床体征及临床意义?答:腹膜刺激征包括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②男性,24岁。工地上淋雨受凉,寒战、高热2天,体温达40℃,体检发现语音震颤和语音共振明显增强,叩诊为实音,该患者右胸部听诊时可听到什么呼吸音?答: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3.职业素质①体检前能向被检者告知。与被检者沟通时态度和蔼,体检中动作轻柔,能体现爱护被检者的意识。体检结束后能告知,有体现关爱被检者的动作。②着装(工作服)整洁,仪表举止大方,语言文明,体检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更多“体格检查考试项目:腹部体表标志及四区分法。 ”相关问题
  • 第1题:

    腹部体表标志及四区分法(应边指点边口述)(6分)


    参考答案:(一)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1分)被检者取仰卧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如图2-4-1)。(二)体表标志(3.5分)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浮肋构成(0.5分)。腹上角:是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0.5分)(如图2-4-2)。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续(0.5分)。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0.5分)。髂前上棘:是髂嵴前方突出点(0.5分)。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0.5分)。脐:位于腹部中心(0.5分)。(三)腹部四区分法(1.5分)。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0.5分),将腹部分为四区(0.5分),即: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0.5分)(如图2-4-3)。(如图2-4-4)图2-4-5

  • 第2题:

    根据腹部四区分法,右上腹包括哪些主要脏器?


    答案:
    解析:
    主要包括肝脏、胆囊、右肾、十二指肠、结肠肝曲等。

  • 第3题:

    腹部四区分法和九区分法怎么分?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为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划分为井字形九区。

  • 第4题:

    辨别腹部体表标志及四区分法


    参考答案:1.检查者站位和被检者体位 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右侧,告知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充分暴露腹部。2.体表标志 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脐、剑突、肋脊角、耻骨联合。3.腹部四分区法通过脐划--水平线与--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解析:1.腹部前面体表标志(图3-6-1,3-6-2)(1)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2)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浮肋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3)腹中线(腹白线):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4)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用做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5)脐:为腹部中心,位于第3~4腰椎,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6)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静脉标志,并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7)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8)耻骨联合:为两耻骨之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共同组成腹部体表下界。(9)脊肋角(图3-6-3):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检查肾叩痛位置。(10)腹直肌腱划: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有三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正中线之两侧。2.腹部分区 常用的是九区法和四区法。(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上面的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图3-6-4)。各区的脏器分布情况如下:①右上腹部(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②左上腹部(左季肋部):胃、脾、结肠左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④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⑤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⑥中腹部(脐部):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大网膜。⑦右下腹部(右髂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⑧左下腹部(左髂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⑨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2)四区法(图3-6-5)各区所包含的主要脏器如下:①右上腹:肝、胆囊、幽门、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肾上腺、右肾、结肠肝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②右下腹: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右侧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右输尿管。③左上腹:肝左叶、脾、胃、小肠、胰体、胰尾、左肾上腺、左肾、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④左下腹: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左输尿管。(3)七区法:七区法与九区法相近,即在九区法的基础上,将两侧腹部的三区改为通过脐的水平线分成上下两区。计为左上腹部、左下腹部、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七区(图3-6-6)。各区所包含的主要脏器如下:①左上腹部:脾、胃、左肾、左肾上腺、胰尾、结肠脾曲、降结肠。②左下腹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左输尿管、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④脐部: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大网膜。⑤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和增大的子宫。⑥右上腹部:肝右叶、胆囊、右肾、右肾上腺、结肠肝曲。⑦右下腹部:回盲部、阑尾、右输尿管、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 第5题:

    按腹部四区分法和九区分法,胰体分别位于
    A.右上腹、右上腹 B.左上腹、左上腹 C.右上腹、上腹部 D.左上腹、上腹部


    答案:D
    解析:
    请对照7版诊断学P157图2 6-2、3,牢记四区分法和九区分法各器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