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2岁。乏力、纳差、腹胀伴发热8天,于8月8日来诊。开始为地热,近3天高热,体温波动于39℃~39.8℃。查体:T39℃,P80次/分,躯干散在少数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及。实验室检查:血WBC3.6×109/L,N0.60,L0.40。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立克次体B.沙门菌C.大肠埃希菌D.军团菌E.布鲁菌

题目

女,42岁。乏力、纳差、腹胀伴发热8天,于8月8日来诊。开始为地热,近3天高热,体温波动于39℃~39.8℃。查体:T39℃,P80次/分,躯干散在少数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及。实验室检查:血WBC3.6×109/L,N0.60,L0.40。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

A.立克次体

B.沙门菌

C.大肠埃希菌

D.军团菌

E.布鲁菌


相似考题
更多“女,42岁。乏力、纳差、腹胀伴发热8天,于8月8日来诊。开始为地热,近3天高热,体温波动于39℃~39.8℃。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25岁,发热3周,开始38℃左右,后逐渐升高,伴乏力、纳差、腹胀,于7月20日来诊,平日经常在街头小摊进食。查体:T39.5℃,P88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腹部可见几个充血性皮疹,脾肋下可触及,实验室检查:WBC4.0×10/L,Hb120g/L,该患者肠道淋巴结可能出现的病变不包括

    A、坏死

    B、髓样肿胀

    C、中性粒细胞浸润

    D、溃疡

    E、增生


    参考答案:C

  • 第2题:

    一、男性,28岁。发热5d伴纳差、乏力、腹痛、腹胀、腹泻,自服退热药及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发热仍不退,于起病第10d住院。体检:体温39.8℃,心率92次/min,脾肋下1cm,质软,血培养(-)。
    临床高度怀疑为伤寒,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检查()
    A.重复血培养
    B.肥达反应
    C.骨髓培养
    D.大便培养
    E.尿培养


    答案:C
    解析:
    病人持续发热10d,相对缓脉及脾肿大,临床上要考虑伤寒可能。病人已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及氯霉素多日,体温不退。氯霉素一向作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但近年对氯霉素耐药的伤寒杆菌日渐增多,且有地方性流行。因此对已用过药物治疗,应作骨髓培养,以提高培养阳性率。尿、粪便培养通常用于病程第3~4周时,肥达试验第1周末开始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演进而递增,第4~6周达高峰,但此试验特异性不强,有假阳性,亦有假阴性,目前不作为诊断伤寒依据。

  • 第3题:

    急性肾盂肾炎典型的临床症状为()

    A尿频,尿急,尿痛,高热,腰痛

    B畏寒,发热,乏力,纳差

    C低热,乏力,间常腰痛

    D尿频,尿急,尿痛伴低热

    E尿频,尿急,尿痛伴腰痛


    A

  • 第4题:

    男性,24岁,发热、咳腥臭痰2周。体温波动于38~39°C。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大片致密影。最常见

    男性,24岁,发热、咳腥臭痰2周。体温波动于38~39°C。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大片致密影。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男性,25岁,北京郊区农民,2周来发热,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腹胀、咳嗽及少量白痰于8月2日来诊。体检:T39.5℃,P88次/分,BP110/80mmHg,精神萎靡,两肺少许湿啰音,脾肋下可及。血WBC3.8×10/L,中性0.7,单核0.08,淋巴0.22

    病原治疗首选
    A.利巴伟林
    B.环丙沙星
    C.青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

    答案:B
    解析:
    1.伤寒临床表现主要有初期(侵袭期),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阶梯样上升,伴全身不适,食欲缺乏;极期,高热,食欲缺乏,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表情淡漠,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血培养是伤寒确诊的依据。
    3.伤寒病原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