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A.患者病情B.患者年龄C.导管类型D.留置时间E.并发症

题目
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A.患者病情

B.患者年龄

C.导管类型

D.留置时间

E.并发症


相似考题
更多“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相关问题
  • 第1题:

    外周静脉导管的护理要点正确的是()

    A.每日评估是否需要留置外周静脉导管,当患者不需要留置时,应立即拔除

    B.在拔除导管时如果遇到阻力,不得强行拔管,并且通知医生

    C.外周静脉导管脱出后可轻轻送入血管

    D.每日监测穿刺部位

    E.拔除导管后应更换敷料,每24h评估穿刺点1次,直至上皮形成


    答案ABDE

  • 第2题:

    PICC置管患者,为及早发现感染征象,应做到()

    A.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评估患者发生感染的征象

    B.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C.每日观察导管皮肤连接处,隔着敷料触诊穿刺部位检查是否存在触痛,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D.怀疑发生感染,立即拔除导管

    E.记录置管操作的资料盒数据、导管维护内容及穿刺部位检查的结果


    答案ABCE

  • 第3题:

    心导管及造影等特殊检查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导管拔除后穿刺部位按压止血60分钟
    B.导管拔除后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2小时
    C.为预防血栓形成需长期口服抗凝药
    D.严密观察穿刺肢体肤色
    E.导管拔除后穿刺部位沙袋压迫18小时

    答案:D
    解析:
    心导管及造影等特殊检查时,导管拔除后穿刺部位按压止血15~30分钟,而非60分钟,故A不对;沙袋压迫24小时,故B、E不对;术后无需服抗凝药物,故C不对;术后应密切观察肢体肤色预防血栓形成,故D正确。

  • 第4题:

    关于导管的拔除,说法正确的是()

    A.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B.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可能推迟拔管时间

    C.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

    D.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

    E.PICC、CVC、PORT拔除后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


    答案ACDE

  • 第5题:

    PICC导管拔除后,护士需记录的护理文件内容()

    A.拔管时间

    B.按压时间

    C.患者主诉的与导管有关的疼痛或不适、对患者进行的评估及采用的护理措施

    D.导管拔除后导管的完整性和穿刺部位情况

    E.导管细菌培养结果


    答案A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