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苏维埃政权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报刊政策的调整。
    1921年起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在为时3年左右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党和政府对报刊方针作了重大调整,主要是把宣传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求“报纸刊物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根据这一要求,各家报刊、特别是从事经济宣传的中央级报纸《消息报》、《经济生活报》等,在这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成绩。它们注重反映经济领域的情况,收集和分析具体的数据资料,为领导部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的依据,并且有效地指导着经济和生产实践。与此同时,政府还放宽了报业政策,允许部分民办报纸存在,共同为国家建设服务。

  • 第2题:

    简述高校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及政策执行对环境的影响


    正确答案:背景:
    (1)政策环境的变化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起重要作用;
    (2)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高校扩招政策起重要作用;
    (3)人口环境也是促进高校扩招政策的环境之一。
    影响:
    1、积极:
    (1)降低了大学门槛,让很多原来没有机会的年轻人圆了大学梦,满足了自己的发展需要;              (2)满足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2、消极:
    (1)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
    (2)高校师资的缺乏;
    (3)学校硬件不足;
    (4)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下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这一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上下互动过程,因此,我们从总体上将之称为“上来下去”政策执行模型。
    它具有以下内涵:
    ①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②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
    ③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

  • 第3题:

    1919年列宁倡导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其中粮食税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工农联盟得到加强,苏维埃政权更加巩固。

  • 第5题:

    简述《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有以下几点:
    ①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金融技术不断进步,金融创新非常活跃,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涌现,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交互影响越发显著。
    ② 1988年资本协议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③ 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无论是银行界还是学术界都在金融风险的衡量和计算方面作了大量有效的探索性工作,建立了许多较为科学而可靠的理论和模型。
    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资本协议在延续1988年资本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的风险监管思路基础上,提出并强调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和市场约束)。

  • 第6题: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 C、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B、十月革命
    • C、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正确答案:C

  • 第8题:

    1925年12月,俄共(布)十四大召开,苏联随即开始了()

    • A、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 B、农业集体化
    • C、实施新经济政策
    • D、第一个五年计划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涵。

    正确答案: (1)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仍然决定,2006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有扩张、紧缩和中性之分,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很难归于其中的任何一类。从实际运作来看,“稳健”体现的是对货币政策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和对总体趋势的把握,是一种指导思想、方针和理念,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而不是具体针对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且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
    (2)经过多年的实践,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内涵:
    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从具体运作来看,主要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努力实现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积极作用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体制

    D

    大清洗运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苏联建立后的主要政策是()。
    A

    结束“新经济政策”,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B

    建立共产主义

    C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推行“新经济政策”

    D

    推行新政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十月革命

    C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和内涵。


    正确答案: (1)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仍然决定,2006年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有扩张、紧缩和中性之分,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很难归于其中的任何一类。从实际运作来看,“稳健”体现的是对货币政策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和对总体趋势的把握,是一种指导思想、方针和理念,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而不是具体针对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且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
    (2)经过多年的实践,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内涵:
    一是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通过中央银行的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对银行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制度更新,为有效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创造条件。从具体运作来看,主要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努力实现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 第14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正确答案: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的反击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贝克尔出版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贝克尔的这本著作被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最强音,是经济学家“入侵”其他社会学科领域的号角。
    面对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扩张,很多社会学家撰文声讨这种“经济学帝国主义”。其客观结果是引发了学者们对各自学科的反思,促进了学科间的深层次交流。
    (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随着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交流的深入,许多学科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一方面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也成为发育新经济社会的渊薮。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结果便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概括起来,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理性选择社会学、社会经济学、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 第15题:

    苏联建立后的主要政策是()。

    • A、结束“新经济政策”,推行“战时共产主义”
    • B、建立共产主义
    • C、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推行“新经济政策”
    • D、推行新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对新经济政策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
    • B、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是以粮食税来取代余粮收集制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已经从生产资料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的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开始时间、领导者、内容及作用。


    正确答案: ①开始时间:1921年。
    ②领导者:列宁。
    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第18题:

    “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应该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五年计划的实行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简述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决定的;
    2)国民经济的严重危机:首先农业生产直线下降,其次由于粮食、原料和燃料的严重短
    缺,工业生产也陷于停工或半停工的困境。
    3)严峻的政治形势
    4)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认识的转变
    主要内容:
    1)农业方面: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
    C.用合作社的形式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2)工业方面:
    A.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B.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3)商业方面:把商品货币关系引入国民经济体系
    4)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

  • 第20题:

    苏联的下列政策和运动在历史上没有起积极作用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高度集中的体制
    • D、大清洗运动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决定的;
    2)国民经济的严重危机:首先农业生产直线下降,其次由于粮食、原料和燃料的严重短
    缺,工业生产也陷于停工或半停工的困境。
    3)严峻的政治形势
    4)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认识的转变
    主要内容:
    1)农业方面: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
    C.用合作社的形式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2)工业方面:
    A.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B.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3)商业方面:把商品货币关系引入国民经济体系
    4)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开始时间、领导者、内容及作用。

    正确答案: ①开始时间:1921年。
    ②领导者:列宁。
    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有以下几点:
    ①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金融技术不断进步,金融创新非常活跃,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涌现,银行与金融市场的交互影响越发显著。
    ② 1988年资本协议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③ 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无论是银行界还是学术界都在金融风险的衡量和计算方面作了大量有效的探索性工作,建立了许多较为科学而可靠的理论和模型。
    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资本协议在延续1988年资本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的风险监管思路基础上,提出并强调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和市场约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正确答案: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的反击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贝克尔出版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贝克尔的这本著作被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最强音,是经济学家“入侵”其他社会学科领域的号角。
    面对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扩张,很多社会学家撰文声讨这种“经济学帝国主义”。其客观结果是引发了学者们对各自学科的反思,促进了学科间的深层次交流。
    (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随着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交流的深入,许多学科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一方面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也成为发育新经济社会的渊薮。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结果便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概括起来,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理性选择社会学、社会经济学、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