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的()。A.初期B.早期C.中期D.后期

题目

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的()。

A.初期

B.早期

C.中期

D.后期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C
更多“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平城是今天的()。


    正确答案:大同

  • 第2题: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中把拓拔姓氏改为()。

    • A、穆
    • B、元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古代土地政策中是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


    正确答案:均田制

  • 第4题:

    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的()。

    • A、初期
    • B、早期
    • C、中期
    • D、后期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北魏孝文帝


    正确答案: (467—499)即元宏,或作拓拔宏,北魏皇帝,公元471—499在位,鲜卑族,献文帝长子。皇兴五年(471)即位,改元延兴。时年幼,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太和九年(485),实行均田制,次年立三长制。十四年,太后死,乃亲政。十七年,由平城迁都洛阳,此后几年中,大力推行汉化:禁止鲜卑语,凡朝廷官员年三十以下者均需讲汉语;禁鲜卑服,令着汉人服装;改胡姓为汉姓,以拓拔氏为元姓等;变南徙鲜卑人籍贯为洛阳人,死后葬于洛阳;鼓励与汉人通婚,自己与皇弟均娶汉世家大族女为妃;行门阀之制,以鲜卑八姓和汉五姓为最高门第,凡厮养之户不得与士民为婚;参照汉、晋、南朝典章旧制,审定新律令、管制及朝仪。由督劝田畴,分遣侍臣巡访民间,赐贫穷孤老以粟帛。亲祠孔庙,至太学问博士经义。为推行改制,曾处死太子恂,又平定鲜卑贵族元隆、元业及官僚穆泰、陆睿等人之叛乱。虽戎马倥偬,仍喜好读书,举凡五经、史传、百家之言,无不该涉。坐讲儒学,善谈《老》、《庄》,尤精释义。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又多力善射,屡兴兵南攻齐,欲成一统之业。二十三年,复亲征齐,病死于谷塘原行宫。谥号文帝。庙号高祖。

  • 第6题: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 B、迁都洛阳
    • 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单选题
    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的()。
    A

    初期

    B

    早期

    C

    中期

    D

    后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北魏孝文帝

    正确答案: (467—499)即元宏,或作拓拔宏,北魏皇帝,公元471—499在位,鲜卑族,献文帝长子。皇兴五年(471)即位,改元延兴。时年幼,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太和九年(485),实行均田制,次年立三长制。十四年,太后死,乃亲政。十七年,由平城迁都洛阳,此后几年中,大力推行汉化:禁止鲜卑语,凡朝廷官员年三十以下者均需讲汉语;禁鲜卑服,令着汉人服装;改胡姓为汉姓,以拓拔氏为元姓等;变南徙鲜卑人籍贯为洛阳人,死后葬于洛阳;鼓励与汉人通婚,自己与皇弟均娶汉世家大族女为妃;行门阀之制,以鲜卑八姓和汉五姓为最高门第,凡厮养之户不得与士民为婚;参照汉、晋、南朝典章旧制,审定新律令、管制及朝仪。由督劝田畴,分遣侍臣巡访民间,赐贫穷孤老以粟帛。亲祠孔庙,至太学问博士经义。为推行改制,曾处死太子恂,又平定鲜卑贵族元隆、元业及官僚穆泰、陆睿等人之叛乱。虽戎马倥偬,仍喜好读书,举凡五经、史传、百家之言,无不该涉。坐讲儒学,善谈《老》、《庄》,尤精释义。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又多力善射,屡兴兵南攻齐,欲成一统之业。二十三年,复亲征齐,病死于谷塘原行宫。谥号文帝。庙号高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

    正确答案: 均田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平城是今天的()。

    正确答案: 大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北魏孝文帝改姓“拓拔”为()。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与曹操、孝文帝、赵匡胤、宋钦宗相对应的事件是(  )。
    A

    北魏迁都、官渡之战、陈桥兵变、花石纲

    B

    官渡之战、北魏迁都、杯酒释兵权、靖康之难、

    C

    北魏迁都、官渡之战、黄袍加身、中原大战

    D

    官渡之战、北魏迁都、杯酒释兵权、花石纲


    正确答案: D
    解析:
    北魏迁都是由北魏孝文帝主持;官渡之战的主角是曹操和袁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及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做;花石纲是由宋徽宗导致;靖康之发生在宋钦宗在位期间。

  • 第13题: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是“()”。

    • A、文治
    • B、武治
    • C、德治
    • D、礼治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促使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历史因素是()

    •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 B、汉族地主的建议
    • C、恢复北方经济,安定北魏统治的需要
    • D、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至河南洛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正确答案: 一、改革的大事有六项:
    (一)整顿吏治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度。
    (二)均田制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2、露田、桑田不得买卖。3、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4、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不许出卖。
    (三)三长制继实行均田制之后,又下令实行三长制。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这是用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
    (四)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对于自耕农来说,户调减轻了很多;
    (五)迁都洛阳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
    (六)改易习俗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易鲜卑服装为汉服2、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4、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 第17题:

    北魏孝文帝(467—499)


    正确答案: 即元宏,或作拓拔宏,北魏皇帝,公元471—499在位,鲜卑族,献文帝长子。皇兴五年(471)即位,改元延兴。时年幼,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太和九年(485),实行均田制,次年立三长制。十四年,太后死,乃亲政。十七年,由平城迁都洛阳,此后几年中,大力推行汉化:禁止鲜卑语,凡朝廷官员年三十以下者均需讲汉语;禁鲜卑服,令着汉人服装;改胡姓为汉姓,以拓拔氏为元姓等;变南徙鲜卑人籍贯为洛阳人,死后葬于洛阳;鼓励与汉人通婚,自己与皇弟均娶汉世家大族女为妃;行门阀之制,以鲜卑八姓和汉五姓为最高门第,凡厮养之户不得与士民为婚;参照汉、晋、南朝典章旧制,审定新律令、管制及朝仪。由督劝田畴,分遣侍臣巡访民间,赐贫穷孤老以粟帛。亲祠孔庙,至太学问博士经义。为推行改制,曾处死太子恂,又平定鲜卑贵族元隆、元业及官僚穆泰、陆睿等人之叛乱。虽戎马倥偬,仍喜好读书,举凡五经、史传、百家之言,无不该涉。坐讲儒学,善谈《老》、《庄》,尤精释义。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又多力善射,屡兴兵南攻齐,欲成一统之业。二十三年,复亲征齐,病死于谷塘原行宫。谥号文帝。庙号高祖。

  • 第18题:

    石窟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问答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正确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主要在冯太后支持下进行,后期由孝文帝亲自主持,主要内容有:
    (1)班傣禄。北魏初年,官吏不给俸禄,由他们自行搜括,因而吏治败坏。484年,冯太后推行“班禄”即给官吏发俸禄,这使腐败的吏治有所好转,为其他方面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均田制。485年,冯太后颁布了均田令。规定:成年男子受田40亩,女子20亩,用以种值谷物,叫露田。由于那时土地每年都需要轮休,因而露田加倍或二倍授给。此外,另给男子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用以种植桑麻。受田农民老或死亡时,露田要交还政府,桑田不归还,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并不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授的土地多为国家控制的荒地。但农民有了土地,不再受大地主的束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的发展。
    (3)租调制。调整租调的征收额,均田户一夫一妇每年纳租粟二石,纳调帛一匹。
    (4)三长制。冯太后废除“宗主督护”,颁行“三长制”。规定5家立一邻长,5邻立一里长,5里立一党长,合起来叫“三长”。他们的责任是检查户口,征发租调、徭役。这几项改革措施,使北魏政府直接控制的农户和租调收入大为增加,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汉化政策。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进行改革: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以后,他下令,鲜插人必须改穿汉人的服装,学说汉语;又把鲜卑姓改为汉姓,并提倡同汉人通婚。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作用: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各族的大融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A

    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

    迁都洛阳

    C

    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

    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古代土地政策中是北魏孝文帝颁行的是()。

    正确答案: 均田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正确答案: 一、改革的大事有六项:
    (一)整顿吏治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度。
    (二)均田制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2、露田、桑田不得买卖。3、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4、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不许出卖。
    (三)三长制继实行均田制之后,又下令实行三长制。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这是用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
    (四)户调制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改变了过去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对于自耕农来说,户调减轻了很多;
    (五)迁都洛阳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
    (六)改易习俗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易鲜卑服装为汉服2、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4、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法律思想。

    正确答案: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代皇帝,主张汉化而又颇有作为,他汉化的“核心”是“文治”,中心任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采用汉族的先进制度。他的法律思想表现为:
    (1)“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他适应法律儒家化的趋势,强调礼时法的指导作用,反对重刑重罚,如严惩不孝,“存留养亲”,废除“裸形”处斩。
    (2)“法为治要”慎狱恤刑,他以法律推进改革,又以恤刑标榜,如废“门房之诛”。
    (3)“教随时没,政因事故”,他改变了拓跋的劫掠之风,行班禄制,颁《职员会》,行“考绩法”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