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更多“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 第2题:

    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点。


    正确答案: (1)在社会制度上,视民族独立国家为“传统社会”其社会发展方向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式的“现代社会”。
    (2)在政治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上,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顶点,并以此为观察、衡量、评价世界上任何国家政治发展的标准。
    (3)按西方民主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并推销其政治发展的道路、模式。
    (4)以“价值中立”为原则,用抽象的系统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割断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不顾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为其政治发展理论论证。

  • 第3题:

    西方文论中文学观念的演变有着一条清晰的线索(),循此线索可以大致看到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


    正确答案:再现说—表现说—本体说—体验说

  • 第4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1.是政治学的开创者。通过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总结和升华,留下了丰厚的理论遗产,对后世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是西方较为开放、进步、理性主义的政治传统的先驱。
    3.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 第5题: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条基本线索是指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与非进步。
    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
    这种在研究过程中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化与科学化的过程。

  • 第6题:

    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


    正确答案:(1)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2)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

    正确答案: (1)一条基本线索: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2)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从研究领导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正确答案: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1.是政治学的开创者。通过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总结和升华,留下了丰厚的理论遗产,对后世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是西方较为开放、进步、理性主义的政治传统的先驱。
    3.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的基本线索即非价值中立理论向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条基本线索是指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认为是领导者,不论这个人物对历史与社会的作用是进步与非进步。
    非价值中立则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力的拥有与组织目标的达成,更应注重对社会的进步意义以及公民在道德上的提高与升华,并强调领导者与权力滥用者和暴君是不相容的。
    这种在研究过程中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说明西方的领导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化与科学化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截止19世纪末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基本线索。


    参考答案:

    经济思想史自1500年开始。
    1725年,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孟克列钦,柯尔培尔。
    1750年,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杜尔哥
    1775年,以配第,洛克,诺思和休谟为先驱者的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马尔萨斯,萨伊,西尼尔,穆勒。
    1800年,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文,傅里叶,圣西门。
    1850年,以李斯特为先驱者的德国历史主义,代表人物:罗雪尔,施莫勒,韦伯。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代表人物:马克思,布朗,金斯利。
    1875年,以杜能,古诺为先驱者的边际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克拉克,马歇尔。数理经济学,代表人物:杰文斯,瓦尔拉斯。
    1900年,货币经济学,代表人物:维克塞尔,费雪,霍特里。
    帝国主义,代表人物:霍布森,卢森堡,列宁。
    制度主义,代表人物:凡勃伦,密契尔,康芒斯。
    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帕累托,庇古,米塞斯


  • 第14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


    正确答案: 在古代,政治思想发展是在各文化或文明范围内进行或展开的,相互基本平等,相互影响有限。近代已有所改变。现代更是联系紧密。中国以外较重要的:印度、日本、埃及、阿拉伯、俄国、西方。西方不是政治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由古罗马传到中世纪西欧。中世纪末传到北美,西欧北美是西方文化的故乡。
    其它地区不同程度受其影响西方是个整体,这个观念源于中世纪初:
    ①古希腊人的“东方”概念;
    ②东西罗马之分;
    ③中世纪初西欧人的“西方”观念;
    ④新航路发现看“东方”观念;
    ⑤冷战“铁幕”(铁幕恰巧在东西方文化交界处落下)。

  • 第15题:

    简述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正确答案: 中国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成型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949年,大体可分为:
    一、奴隶制及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先秦哲学)
    该时期又分为
    1.哲学萌芽时期,主要观点包括:商、周时期的天命论、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
    2.春秋时期所谓‚疑天‛思潮,主要论点包括:伯阳父论地震、史伯论‚和同;
    3.诸子哲学:包括:儒家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等)、道家哲学(老子、庄子等)、墨家哲学(墨子等)、法家哲学(韩非子等)。
    二、封建制时期的哲学
    该时期又分为
    1.秦汉哲学,主要人物董仲舒、王充;
    2.魏晋南北朝哲学,主要论点包括:王弼、郭向的哲学思想—玄学、佛教的传入和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3.隋唐五代的哲学;
    4.宋元明清哲学,主要人物张载、二程和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王夫之等。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哲学
    该时期又分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酝酿准备时期——呼唤变革:代表人物魏源、龚自珍等;戊戌变法时期,代表人物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辛亥革命时期,代表人物孙中山、章太炎等;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艾思奇、毛泽东、李达等;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实证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有胡适、金岳霖等。
    前两段即奴隶制及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先秦哲学)、封建制时期的哲学称为中国古代哲学,后一段即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哲学称为中国近现代哲学。

  • 第16题:

    简述帕森斯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


    正确答案: 实证主义:行动同环境相联系。自然科学式研究,可能。忽视规范取向。
    1.功利主义:古典经济学。讨论特定行动目标和手段关系。特征:最小代价、最大利益,经济人的理性行动。只能判断次级目标或手段型目标,无法判断最终目标。行动的目标导向和选择自由,被接受。
    2.实证主义:排除行动者主观过程,强调情境状态。理想主义:过于强调价值规范。否认自然科学式研究。强调文化价值和主体意志。忽视状态要素的影响。

  • 第17题:

    西方戏剧发展的历史线索


    正确答案:源于古希腊罗马一中世纪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一中世纪后期—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世纪古典主义戏剧一18世纪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一19世纪后期现代主义的戏剧

  • 第18题:

    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的基本线索即非价值中立理论向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问答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简述。

    正确答案: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利政治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

    正确答案: 在古代,政治思想发展是在各文化或文明范围内进行或展开的,相互基本平等,相互影响有限。近代已有所改变。现代更是联系紧密。中国以外较重要的:印度、日本、埃及、阿拉伯、俄国、西方。西方不是政治地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由古罗马传到中世纪西欧。中世纪末传到北美,西欧北美是西方文化的故乡。
    其它地区不同程度受其影响西方是个整体,这个观念源于中世纪初:
    ①古希腊人的“东方”概念;
    ②东西罗马之分;
    ③中世纪初西欧人的“西方”观念;
    ④新航路发现看“东方”观念;
    ⑤冷战“铁幕”(铁幕恰巧在东西方文化交界处落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截止19世纪末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基本线索。

    正确答案: 经济思想史自1500年开始。
    1725年,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孟克列钦,柯尔培尔。
    1750年,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杜尔哥
    1775年,以配第,洛克,诺思和休谟为先驱者的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马尔萨斯,萨伊,西尼尔,穆勒。
    1800年,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文,傅里叶,圣西门。
    1850年,以李斯特为先驱者的德国历史主义,代表人物:罗雪尔,施莫勒,韦伯。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代表人物:马克思,布朗,金斯利。
    1875年,以杜能,古诺为先驱者的边际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克拉克,马歇尔。数理经济学,代表人物:杰文斯,瓦尔拉斯。
    1900年,货币经济学,代表人物:维克塞尔,费雪,霍特里。
    帝国主义,代表人物:霍布森,卢森堡,列宁。
    制度主义,代表人物:凡勃伦,密契尔,康芒斯。
    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帕累托,庇古,米塞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帕森斯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

    正确答案: 实证主义:行动同环境相联系。自然科学式研究,可能。忽视规范取向。
    1.功利主义:古典经济学。讨论特定行动目标和手段关系。特征:最小代价、最大利益,经济人的理性行动。只能判断次级目标或手段型目标,无法判断最终目标。行动的目标导向和选择自由,被接受。
    2.实证主义:排除行动者主观过程,强调情境状态。理想主义:过于强调价值规范。否认自然科学式研究。强调文化价值和主体意志。忽视状态要素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正确答案: 中国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成型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949年,大体可分为:
    一、奴隶制及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先秦哲学)
    该时期又分为
    1.哲学萌芽时期,主要观点包括:商、周时期的天命论、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
    2.春秋时期所谓‚疑天‛思潮,主要论点包括:伯阳父论地震、史伯论‚和同;
    3.诸子哲学:包括:儒家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等)、道家哲学(老子、庄子等)、墨家哲学(墨子等)、法家哲学(韩非子等)。
    二、封建制时期的哲学
    该时期又分为
    1.秦汉哲学,主要人物董仲舒、王充;
    2.魏晋南北朝哲学,主要论点包括:王弼、郭向的哲学思想—玄学、佛教的传入和范缜的无神论思想;
    3.隋唐五代的哲学;
    4.宋元明清哲学,主要人物张载、二程和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王夫之等。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哲学
    该时期又分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酝酿准备时期——呼唤变革:代表人物魏源、龚自珍等;戊戌变法时期,代表人物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辛亥革命时期,代表人物孙中山、章太炎等;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艾思奇、毛泽东、李达等;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实证主义哲学,代表人物有胡适、金岳霖等。
    前两段即奴隶制及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先秦哲学)、封建制时期的哲学称为中国古代哲学,后一段即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哲学称为中国近现代哲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