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什么侨州郡县? ”相关问题
  • 第1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和南朝还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划,即( )。

    A、侨州

    B、侨郡

    C、侨县

    D、侨乡

    E、侨户


    参考答案:ABC

  • 第2题:

    简述六朝时期的侨州郡县。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中国东晋南朝为流寓百姓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由于它是寄治在别的州郡境内,故称侨。其后经过土断,许多寄治州郡获得实土。但因本是外地迁来,故继续称为侨州、侨郡、价县。侨州郡县的名称始于东晋。西晋末,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导致北方汉族人民大量南迁,东晋政府遂在其聚居之地,以他们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的地方行政机构以登记和管理他们。这些人称侨人,州郡县称侨州郡县,而以流亡百姓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县令。
    侨州郡县的户籍是临时性的白籍,着籍的人享受免除调役的优待。但是时间既久,他们与土著百姓杂居错处而户籍各别,负担不同,不但管理不便,而且影响赋役征发。于是东晋政府实行土断,并省侨郡县,所有侨人必须在居留之地编入正式户籍黄籍,与土著百姓同样负担调役。当时大族标榜郡望,为了照顾他们的利益,不能不保留一些北方郡邑的名称,很多侨州郡县机构仍保留下来,从所寄治的南方旧郡县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的领土。
    十六国时期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又形成新的侨州郡县。过一段时期又分割原州、郡、县土地为其领土,于是州郡分割得愈多、愈小,而且还出现两郡同治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因此,南朝后期地方行政区划十分混乱,大体南朝侨置的州郡以在今鄂北及苏南、苏北、皖南者为多。北方政权也里侨州郡。设立侨州郡以统流人,是当时各国统治者争夺人口的一种手段,也是笼络大族首领的一种办法。隋统一全国后,废除这种办法,并省郡县,许多侨郡县废罢,但还是有不少名称保留下来。

  • 第3题:

    西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 A、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 B、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 C、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 D、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东晋王朝的侨州、侨郡、侨县问题反映的是大族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侨州郡县


    正确答案: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应付大量南下移民,东晋南朝政权利用侨寄的方法,设立了众多的侨州、侨郡和侨县,以安置北方南迁来的移民。政府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登记和管理,并以流民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和县令。侨州郡县原意本是寄寓,并无实土,侨州郡县的户籍亦只属于临时性质,著籍者可享受免除徭役的优待。侨州郡多在丹阳、晋陵、广陵等郡境内,侨州多以司、豫、兖、徐、青、并六州为名,侨郡、侨县更是不可胜数,由于侨州郡、县数目繁多,故此在行政管理上造成诸多不便,统属亦十分混乱。由于十六国时期北方曾发生过多次战乱,令致大量移民南迁,于是侨州郡越来越多,领土却越来越小,有时甚至会出现两郡同置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行政区划十分混乱。为解决问题,东晋南朝曾多次实行土断,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由是裁撤或合并一些流寓性的地方机构,许多侨州郡县被省并。但在省并的过程中,朝廷又往往把一些江南的县邑,转移给侨州郡管辖,使得侨州郡有了实际辖地,这样不仅没有彻底消除侨州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长江中下游固有的地方行政系统。

  • 第6题:

    侨州郡县制


    正确答案: 东晋政权为笼络南迁的世族,安抚流离失所的人民,在江南其所迁移的地方,冠以旧地名称,称为侨置。侨州郡制造成了地方行政的混乱。

  • 第7题:

    从新会汽车总站至会城医院(现新会第二人民医院)的最经济行驶线路是:()

    • A、新会大道中—中心南路—振兴三路—新桥路—冈州大道中
    • B、新会大道中—三和大道北—新桥路—冈州大道中
    • C、侨兴路—侨兴北路—冈州大道
    • D、新会大道中—中心南路—冈州大道中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由德兴市场到新会汽车总站的合理行驶线路应是:()

    • A、东门路—侨兴北路—侨兴南路—车站
    • B、东门路—冈州大道中—中心南路—新会大道中—车站
    • C、东门路—冈州大道东—新会大道东—新会大道中—车站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侨州郡县?

    正确答案: 永嘉乱后,晋室渡江南迁,暂处建康,中原人民大部分渡淮南迁,也有一小部分迁往辽东和河西地区。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亡,安置世家大姓,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纳税的待遇,称为侨置郡县。
    侨置郡县多集中于两点三线:即长江中游的荆州和下游的扬州。三线是今汉中至成都、重庆;襄阳至江陵、武昌;当涂、扬州、镇江至常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侨州郡县制

    正确答案: 东晋政权为笼络南迁的世族,安抚流离失所的人民,在江南其所迁移的地方,冠以旧地名称,称为侨置。侨州郡制造成了地方行政的混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东晋王朝的侨州、侨郡、侨县问题反映的是大族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侨州郡县

    正确答案: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应付大量南下移民,东晋南朝政权利用侨寄的方法,设立了众多的侨州、侨郡和侨县,以安置北方南迁来的移民。政府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登记和管理,并以流民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和县令。侨州郡县原意本是寄寓,并无实土,侨州郡县的户籍亦只属于临时性质,著籍者可享受免除徭役的优待。侨州郡多在丹阳、晋陵、广陵等郡境内,侨州多以司、豫、兖、徐、青、并六州为名,侨郡、侨县更是不可胜数,由于侨州郡、县数目繁多,故此在行政管理上造成诸多不便,统属亦十分混乱。由于十六国时期北方曾发生过多次战乱,令致大量移民南迁,于是侨州郡越来越多,领土却越来越小,有时甚至会出现两郡同置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行政区划十分混乱。为解决问题,东晋南朝曾多次实行土断,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由是裁撤或合并一些流寓性的地方机构,许多侨州郡县被省并。但在省并的过程中,朝廷又往往把一些江南的县邑,转移给侨州郡管辖,使得侨州郡有了实际辖地,这样不仅没有彻底消除侨州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长江中下游固有的地方行政系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东晋政府安置北方移民和侨姓大族而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土为断
    B.侨置郡县
    C.移民戍边
    D.屯田

    答案:B
    解析:
    我国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这类郡县被称为侨置郡县。东晋时期,北方国土大片沦陷,侨置郡县在南方大量设置,后历经南北朝延续。

  • 第14题:

    东晋南朝政府是怎么解决侨州郡县问题的?


    正确答案: 推行"土断"政策,即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让侨户和原所在地民户同样依所在地理户籍并负担赋役,从东晋成帝到南朝陈文帝这二百余年的时间里,曾进行过九次"土断",使侨州郡县逐步废止。

  • 第15题:

    东晋王朝的侨州、侨郡、侨县问题反映的是大族的利益,但没有对皇族的势力造成影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简述什么侨州郡县?


    正确答案: 永嘉乱后,晋室渡江南迁,暂处建康,中原人民大部分渡淮南迁,也有一小部分迁往辽东和河西地区。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亡,安置世家大姓,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纳税的待遇,称为侨置郡县。
    侨置郡县多集中于两点三线:即长江中游的荆州和下游的扬州。三线是今汉中至成都、重庆;襄阳至江陵、武昌;当涂、扬州、镇江至常州。

  • 第17题:

    古希腊的基本政治单位是()?

    • A、郡县
    • B、城邦
    • C、自治州
    • D、封国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简述代管侨房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该行为是单方的意思表示,并非双方合意行为。(2)该行为是强制性行为。(3)代管之发生是基于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即所有人下落不明、所有权不清楚。(4)代管人在一定条件下取得代管房屋的所有权。“一定条件”包括:代管后判明系敌伪战犯等人之产业者;或者逾期无人申请发还或申请不成立者。

  • 第19题:

    新会轻轨站位于()

    • A、圭峰路
    • B、新会大道
    • C、冈州大道
    • D、侨兴路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多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行政区主要有( )
    A

    王国

    B

    侨州郡县

    C

    属国

    D

    都护府

    E

    左郡县


    正确答案: A,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东晋南朝政府是怎么解决侨州郡县问题的?

    正确答案: 推行"土断"政策,即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让侨户和原所在地民户同样依所在地理户籍并负担赋役,从东晋成帝到南朝陈文帝这二百余年的时间里,曾进行过九次"土断",使侨州郡县逐步废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侨州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弊端。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东晋王朝的侨州、侨郡、侨县问题反映的是大族的利益,但没有对皇族的势力造成影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称为()
    A

    侯国

    B

    左郡县

    C

    属国

    D

    侨州郡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