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只看校样不看原稿的校对方法为( )。A.原校B.看校C.一校D.单校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人朗读原稿一人或数人校对校样的方法,称为()。

    A.折校法

    B.点校法

    C.自动化校对法

    D.读校法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把原稿放在校样边上,先看原稿再看校样的校对操作方式是( )。

    A.点校
    B.连校
    C.读校
    D.分校

    答案:A
    解析:
    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点校在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选用,而对校样进行核红时也要变通采用点校方式。

  • 第3题:

    若原稿的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不同,最好采用( )法校对。

    A.点校
    B.倒校
    C.折校
    D.理校

    答案:A
    解析:
    对校法有折校、点校、读校等具体操作方式。其中,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点校在原稿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选用,而对校样进行核红时也要变通采用点校方式。

  • 第4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从初校开始,校对者就要履行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职责
    B.初校、二校不能使用同一份校样
    C.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D.对片只能由责任校对承担
    E.改样后的新校样都应首先依据前次校样进行核红

    答案:A,C,E
    解析:
    B项,二校一般与初校使用同一份校样(即初校样)。这种流程安排称为“初、二连校”。有时,由于排版质量不高而导致校改动较大,在初校之后的初校样上继续进行二校已难以保证校对质量,可在初校后即改版并输出二校样进行二校。D项,对片工作可由校对人员承担,也可由出版部门的技术编辑承担。

  • 第5题:

    关于校对基本工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初校、二校、三校、通读需要依次进行
    B.誊样可以穿插在初校、二校或三校完成之后进行
    C.通读是对照原稿通篇审读校样,在三校后进行
    D.核红又称“过红”,在对每份新校样完成校对后进行
    E.文字技术整理在校样校对完毕后进行

    答案:A,B,E
    解析:
    C项,通读是指脱离原稿审读校样。通读者面对的一般是已经三校过的二校样;有时二校样改动很多,要先改版,通读者面对的就是新输出的三校样。D项,核红又称“核对”,是指检查、核对前次(或前几次)校样上色笔批改之处在后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漏改或错改之处的工作。誊样又称“过红”或“并样”,一般由责任编辑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