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适应证是A、年龄大于18岁B、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C、脑CT出现脑梗死低密度改变D、发病时间小于3小时E、脑CT排除颅内出血

题目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适应证是

A、年龄大于18岁

B、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

C、脑CT出现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D、发病时间小于3小时

E、脑CT排除颅内出血


相似考题
更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适应证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脑梗死溶栓适应证之一必须包括治疗前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阐述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正确答案: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1)适应证:①年龄18~80岁;②临床明确诊断缺血性卒中,并且造成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③症状开始出现至静脉干预时间<3小时;④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⑤患者或其家属对静脉溶栓的收益/风险知情同意。
    (2)禁忌证:①CT证实颅内出血;②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③发病超过3小时或无法确定;④伴有明确癫痫发作;⑤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病史;⑥最近3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卒中史;最近21天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器官活动性出血史;最近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最近7天内有腰穿或动脉穿刺史;⑦有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10/L;48小时内接受肝素治疗并且APTT高于正常值上限;近期接受抗凝治疗(如华法林)并且INR>1.5;⑧血糖<2.7mmol/L,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或需要积极的降压来达到要求范围;⑨CT显示低密度>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
    (3)并发症:①梗死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②致命性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③溶栓后再闭塞。

  • 第3题:

    问答题
    脑梗死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正确答案: ① 年龄18~80岁;② 发病4.5小时以内(rtPA)或6小时内(尿激酶);由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死亡率非常高,而溶栓治疗可能是唯一的抢救方法,因此对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③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④ 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阐述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正确答案: 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1)适应证:①年龄18~80岁;②临床明确诊断缺血性卒中,并且造成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③症状开始出现至静脉干预时间<3小时;④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⑤患者或其家属对静脉溶栓的收益/风险知情同意。
    (2)禁忌证:①CT证实颅内出血;②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③发病超过3小时或无法确定;④伴有明确癫痫发作;⑤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病史;⑥最近3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卒中史;最近21天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器官活动性出血史;最近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最近7天内有腰穿或动脉穿刺史;⑦有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10/L;48小时内接受肝素治疗并且APTT高于正常值上限;近期接受抗凝治疗(如华法林)并且INR>1.5;⑧血糖<2.7mmol/L,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或需要积极的降压来达到要求范围;⑨CT显示低密度>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
    (3)并发症:①梗死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②致命性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③溶栓后再闭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简述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并发症。


    正确答案: (1)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溶栓应在起病6h内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①尿激酶:在我国应用最多,常用量25万~100万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2h滴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也可采用DSA监视下超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②rt-PA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与血栓中纤维蛋白形成复合体后增强了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使纤溶作用局限于血栓形成的部位;每次用量为0.9mg/kg,总量<90mg;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t-PA溶栓治疗宜在发病后3h内进行。(2)适应证:①年龄<75岁;②无意识障碍,但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因预后极差,故即使昏迷较深也可考虑;③发病在6h内,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h;④治疗前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⑤CT排除颅内出血,且本次病损的低密度梗死灶尚未出现,证明确为超早期;⑥排除TIA(其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持续不足1h);⑦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⑧患者或家属同意。
    (3)并发症:①脑梗死病灶继发出血;UK是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使血栓及血浆内纤溶酶原均被激活,故有诱发出血的潜在危险,用药后应监测凝血时及凝血醉原时间;②致命的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肿也是溶栓治疗的潜在危险;③再闭塞:再闭塞率可达10%~20%。

  • 第6题:

    单选题
    关于动脉内溶栓,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病史超过6小时脑梗死患者的绝对适应证

    B

    再通率明显高于静脉内溶栓

    C

    动脉内溶栓治疗失败时,可借溶栓通路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

    D

    原则上,病史在3个月以内的四肢动脉栓塞均可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

    E

    已知出血倾向者是动脉内溶栓禁忌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并发症。

    正确答案: (1)溶栓治疗目的是溶解血栓,迅速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溶栓应在起病6h内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①尿激酶:在我国应用最多,常用量25万~100万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2h滴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也可采用DSA监视下超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②rt-PA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与血栓中纤维蛋白形成复合体后增强了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使纤溶作用局限于血栓形成的部位;每次用量为0.9mg/kg,总量<90mg;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t-PA溶栓治疗宜在发病后3h内进行。(2)适应证:①年龄<75岁;②无意识障碍,但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因预后极差,故即使昏迷较深也可考虑;③发病在6h内,进展性卒中可延长至12h;④治疗前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⑤CT排除颅内出血,且本次病损的低密度梗死灶尚未出现,证明确为超早期;⑥排除TIA(其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持续不足1h);⑦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⑧患者或家属同意。
    (3)并发症:①脑梗死病灶继发出血;UK是非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使血栓及血浆内纤溶酶原均被激活,故有诱发出血的潜在危险,用药后应监测凝血时及凝血醉原时间;②致命的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水肿也是溶栓治疗的潜在危险;③再闭塞:再闭塞率可达10%~20%。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