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周(2~6周)B、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个月日(1~6月)C、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2周~6月)D、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E、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6周(2~9周)

题目
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周(2~6周)

B、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个月日(1~6月)

C、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2周~6月)

D、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E、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6周(2~9周)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D
更多“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分为Ⅰ、Ⅱ、Ⅲ三个型别

    B、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C、各型病毒之间无共同抗原

    D、主要感染脊髓运动神经细胞

    E、口服减毒活疫苗可进行预防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A.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0日(10~70日)
    B.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15~150日)
    C.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D.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0日(30~180日)
    E.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日)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各型病毒性肝炎共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起病时可有短期发热、部分患者有黄疸以及上腹饱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和压痛、肝功能异常等。

  • 第4题:

    简述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答案:
    解析:
    (1)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病人在血清中检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阴性、恢复期转为阳性,粪便中检出HAV颗粒或抗原或HAV RNA。
    (2)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慢性肝炎病人,血清HBsAg、血清HBV DNA、血清或肝组织HBcAg和/或HBsAg,或HBVDNA当中任一项阳性时,即可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
    (3)丙型病毒性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而同时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4)丁型病毒性肝炎:具备急、慢性临床表现,血清HBsAg阳性,而同时血清HDAg、抗-HD IgM或高滴度抗-HDV IgG或HDV RNA阳性,或肝或HDV RNA阳性HDAg时,均可确诊为丁型病毒性肝炎。
    (5)戊型病毒性肝炎: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同时血HEV RNA阳性或粪便HEV RNA阳性或检出HEV颗粒,可确诊为戊型病毒性肝炎。抗HEV IgG高滴度,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可诊断为戊型病毒性肝炎。抗HEV IgM阳性,可作为诊断参考,但须排除假阳性。

  • 第5题: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基本病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气球样变
    B.脂肪变性
    C.嗜酸变性
    D.嗜酸性坏死

    答案:B
    解析: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反应性增生和肝细胞再生等,但不出现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凝固性坏死,具体表现为嗜酸变性发展为嗜酸坏死(嗜酸性小体);二是溶解坏死,常从气球样变发展为细胞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