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岗位分析的不同方法及其基本程序。

题目

简述岗位分析的不同方法及其基本程序。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岗位分析的不同方法及其基本程序。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构建岗位胜任特征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答案:
    解析:
    (1)定义绩效标准。 1)绩效标准一般采用工作岗位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办法来确定,即运用工作分析的各种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炼出能够鉴别业绩优秀的员工与业绩一般的员工的标准。
    2)专家小组的讨论则是由优秀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层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参加,围绕某一研究对象——岗位的任务、责任、绩效标准,以及期望优秀领导表现的胜任特征行为和特点进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结论。
    3)如果客观绩效指标不容易获得或经费不允许,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上级提名、这种由上级领导直接给出的工作绩效标准的方法,虽然较为主观,但对于优秀的领导层也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目标、资源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定义绩效标准的方法。
    (2)选取分析效标样本。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在从事该类岗位工作的员工中,分别从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人员进行调查。
    (3)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1)可以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小组法、问卷调查法、全方位评价法、专家系统数据库和观察法等获取效标样本有关胜任特征数据,但一般应以行为事件访谈法为主。
    2)行为事件访谈一般采用问卷和面谈相结合的方式。访谈者会有一个提问的提纲,以此把握面谈的方向与节奏,并且访谈者事先不知道访谈对象是属于优秀组还是属于一般组,避免造成先入为主的误差。
    (4)建立岗位胜任特征模型。
    1)首先,进行一系列的高层访谈,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组织结构和主要业务流程等。同时,组织专家小组围绕所要研究的岗位的工作职责、绩效目标、行为表现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2)其次,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相关人员行为访谈报告,提炼胜任特征数据资料,对行为事件访谈报告进行内容分析,记录各种胜任特征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然后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要素指标发生频次和相关的程度统计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两组的共性与差异特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特征归类,并根据频次的集中程度,估计各类特征组的大致权重。
    3)归纳上述行为得出胜任特征初稿,然后针对优秀员工的行为事件访谈,做出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将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及意见等分类、归纳、整理,参考相关行业的胜任数据库并基于多年的建模经验,最后得出胜任特征模型。
    4)建立模型的时候既要考虑该公司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又要遵循胜任特征层级“不重叠、能区分、易理解”的建模原则。随后,应该就初稿与管理层充分地沟通和讨论,最大限度地提高胜任特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在这一步骤中,除了寻找胜任特征的能力指标以外,还要对各种能力做出等级含义的界定
    (5)验证岗位胜任特征模型。验证胜任特征模型可以采用回归法或其他相关的验证方法,采用已有的优秀绩效与一般绩效的有关标准或数据进行检验,关键在于企业选取什么样的绩效标准来进行验证。

  • 第2题:

    (2018年11月)简述不同岗位评价方法的基本程序。


    答案:
    解析:
    P297—299
    (1)排序法的工作程序:排序法亦称序列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岗位评定方法。它是由评定人员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主观地进行判断,根据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高低次序对岗位进行排序的方法。采用本方法时,将每个工作岗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通过比较简单的现场写实观察或者凭借一些相关的岗位信息进行相互比较。
    (2)岗位归类法的工作程序:归类法是排序法的改进。其主要特点为,各种级别及其结构是在岗位被排序之前就建立起来。对所有岗位的评价只需参照级别的定义,套进合适的级别里面。归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类型)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度较差。例如,某电信公司将经理岗位根据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等多个维度,划分为资深经理、专业经理、项目经理、主管经理、经理、经理助理等6个档次。
    (3)要素计点法的工作程序:要素计点法首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点数。
    (4)因素比较法的工作程序:因素比较法是从要素计点法衍化而来的。它也是按要素对岗位进行分析和排序。它和要素计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要素的权重不是事先确定的。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工资额合理分解,使之与各个影响因素相匹配,最后再根据工资数额的多寡决定岗位的高低。

  • 第3题:

    简述岗位分析的方法。
    (1)工作日志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4)问卷法。
    (5)职位分析问卷法。
    (6)管理岗位描述问卷法。

  • 第4题:

    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答案:
    解析:
    (一)准备阶段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 ;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位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先行一步,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计划。
    (二)调查阶段
    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灵活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的方法,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
    (三)总结分析阶段
    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的关键环节。对岗位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再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归纳和总结。

  • 第5题:

    简述不同岗位评价方法的基本程序。


    答案:
    解析:
    (1)排序法的工作程序:排序法亦称序列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岗位评定方法。它是由评定人员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主观地进行判断,根据岗位的相对价值按高低次序对岗位进行排序的方法。采用本方法时,将每个工作岗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通过比较简单的现场写实观察或者凭借一些相关的岗位信息进行相互比较。
    (2)岗位归类法的工作程序:归类法是排序法的改进。其主要特点为,各种级别及其结构是在岗位被排序之前就建立起来。对所有岗位的评价只需参照级别的定义,套进合适的级别里面。归类法可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类型)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度较差。例如,某电信公司将经理岗位根据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等多个维度,划分为资深经理、专业经理、项目经理、主管经理、经理、经理助理等6个档次。
    (3)要素计点法的工作程序:要素计点法首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点数。
    (4)因素比较法的工作程序:因素比较法是从要素计点法衍化而来的。它也是按要素对岗位进行分析和排序。它和要素计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要素的权重不是事先确定的。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工资额合理分解,使之与各个影响因素相匹配,最后再根据工资数额的多寡决定岗位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