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局域网采用 CSMA/CD 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 为 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 2km,信号传播速度是 200m/μs。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从开始发送数据 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为止,最短需经过的时间是( ) 。A.10B.20C.30D.40

题目
某局域网采用 CSMA/CD 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 为 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 2km,信号传播速度是 200m/μs。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从开始发送数据 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为止,最短需经过的时间是( ) 。

A.10
B.20
C.30
D.40

相似考题
更多“某局域网采用 CSMA/CD 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 为 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 2km,信号传播速度是 200m/μs。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从开始发送数据 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为止,最短需经过的时间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长2km、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试计算: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发送和接收需要时间,速度是10Mbps;传播也需要时间,速度200m/us。不过第一个比特到达接收端时,1000比特还没发送完,所以不是 (帧发送时间+传播时间+帧接收时间),因为中间有重叠。
    开始之后1000/10Mbps = 100us,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刚好完成发送,再过2km/(200m/us)=10us最后一个比特传播到接收端,接收端再用2/10Mbps = 0.2us收完这最后一个比特。就接收结束,整个费时100us+10us+0.2us = 110.2us。

  • 第2题:

    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IEEE 802.4标准采用上(11)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5标准采用(12)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其中,(1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对最短帧长度有要求。假设这种网络的传输速率为10Mb/s,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度为200m/μs,总线的最大长度是1000m,则只考虑数据帧而不考虑其他因素,数据帧最短应该是(14)比特。一个10 Mb/s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 10μs,在此环上可发送的最长帧为(15)位。

    A.Token Bus

    B.Token Ring

    C.CSMA

    D.CSMA/CD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IEEE 802.4标准采用(28)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5标准采用(29)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其中(30)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对最短帧长度有要求。假设这种网络的传输速率为10Mbit/s,信号在介质上的传播速度为200m/μs,总线的最大长度是1000m,只考虑数据帧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数据帧的最短应该是(31)bit。一个10Mbit/s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10μs,在此环上可发送最长帧为(32)bit。

    A.TOKENBUS

    B.TOKENRING

    C.CSMA

    D.CSMA/CD


    正确答案:A

  • 第4题:

    采用CSMA/CD协议的基带总线,其段长为1000m,中间没有中继器,数据速率为10Mb/s,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为了保证在发送期间能够检测到冲突,则该网络上的最小帧长应为 ( ) 比特。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B
    解析:
    帧长≥网络速率×2×(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站点延时),本题中站点延时为0。
    因此最小帧长≥网络速率×2×最大段长/信号传播速度=10Mbps×2×1000m/200m/μs=100bit。

  • 第5题:

    以太网中,主机甲和主机乙采用停等差错控制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应答帧大 小为( )字节。

    A.13
    B.32
    C.64
    D.128

    答案:C
    解析:
    以太网使用停等差错控制协议,应答帧的大小是64B

  • 第6题:

    主机甲和主玩乙建立一条TCP连接,采用慢启动进行拥塞控制,TCP最大段长 度为1000 字节。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第 1 个段并收到主机乙的确认,确认段中接收窗口大小 为3000 字节,则此时主机甲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字节。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答案:B
    解析:

  • 第7题:

    长2km、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试计算: (1)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 (2)若两相距最远的站点在同一时刻发送数据,则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正确答案: (1)1000bit/10Mbps+2000m/200(m/μs)=100μs+10μs=110μs;
    (2)2000m/200(m/μs)=10μs。

  • 第8题:

    采用CSMA/CD的网络中发生冲突时,需要传输数据的主机在回退时间到期后做何反应?()

    • A、主机恢复传输前侦听模式。
    • B、造成冲突的主机优先发送数据。
    • C、造成冲突的主机重新传输最后16个帧。
    • D、主机延长其延迟时间以便快速传输。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
    A

    (SYN=0,ACK=0,seq=11221,ack=11221)

    B

    (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

    (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

    (SYN=0,ACK=0,seq=11220,ack=11220)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主机乙收到连接请求报文后,如同意连接,则向甲发送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应把SYN位和ACK位都置1,确认号是甲发送的TCP段的初始序号seq=11220加1,即ack=11221,同时也要选择并消耗一个初始序号seq,seq值由主机乙的TCP进程确定,本题取seq=11221与确认号、甲请求报文段的序号没有任何关系。

  • 第10题:

    单选题
    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了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两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对第一个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
    A

    1000

    B

    2000

    C

    3000

    D

    40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应该取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这两个值中较小的一个,于是此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为min{4000,2000}=2000字节,由于发送方还没有收到第二个最大段的确认,所以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为2000-1000=1000字节,正确选项为A。

  • 第11题:

    问答题
    长2km、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试计算: (1)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 (2)若两相距最远的站点在同一时刻发送数据,则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正确答案: (1)1000bit/10Mbps+2000m/200(m/μs)=100μs+10μs=110μs;
    (2)2000m/200(m/μs)=10μs。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主机甲和乙已建立了TCP连接,甲始终以MSS=1KB大小的段发送数据,并一直有数据发送;乙每收到一个数据段都会发出一个接收窗口为10KB的确认段。若甲在t时刻发生超时时拥塞窗口为8KB,则从t时刻起,不再发生超时的情况下,经过10个RTT后,甲的发送窗口是(  )。
    A

    10KB

    B

    12KB

    C

    14KB

    D

    15KB


    正确答案: D
    解析:
    当t时刻发生超时时,把ssthresh设为8的一半,即为4,且拥塞窗口设为1KB。然后经历10个RTT后,拥塞窗口的大小依次为2、4、5、6、7、8、9、10、11、12;发送窗口是接受窗口和拥塞窗口的最小值,这里接收窗口总是10KB,因此甲的发送窗口是10KB。

  • 第13题:

    长1km、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计算一个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若两相距最远的站点在同一时刻发送数据,则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正确答案:因为距离=1000米,速度=200米/微秒,位长1000位,传输速率=10Mbps
    1)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总时间=数据传输时延+信号传播时延
    即:1000bit/10Mbps+1000m/(200m/μs)=100μs+5μs=105μs
    2)同一时刻发送,发现冲突的时间=信号传播时延
    即:1000m/(200m/μs)=5μs
    若不在同一时刻发送,则发现冲突的时间=2×信号传播时延

  • 第14题:

    ● 采用CSMA/CD协议的基带总线,其段长为1000m,中间没有中继器,数据速率为10Mb/s,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为了保证在发送期间能够检测到冲突,则该网络上的最小帧长应为 (64) 比特。

    A.50 B.100 C.150 D.200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主机甲和主机乙建立一条TCP连接,采用慢启动进行拥塞控制,TCP 最大段长度为 1000 字节。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第 1 个段并收到主机乙的确认,确认段中接收窗口大小为3000 字节,则此时主机甲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字节。

    A. 1000 B. 2000 C. 3000 D. 4000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4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

    A.400
    B.500
    C.600
    D.700

    答案:B
    解析:
    TCP段首部中的序号字段是指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第三个段的序号为900,则第二个段的序号为900-400=500。而确认号是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现在主机乙期待收到第二个段,故甲的确认号是500。

  • 第17题: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TCP报文段,SYN字段为“1”,序列号字段的值为2000, 若主机乙同意建立连接,则发送给主机甲的报文段可能为。

    A.(SYN=1,ACK=1, seq=2001 ack=2001)
    B.(SYN=1 ,ACK=0,seq=2000 ack=2000)
    C.(SYN=1,ACK=0, seq=2001 ack=2001)
    D.(SYN=0,ACK=1, seq=2000 ack=2000)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某CSMA/CD基带总线网长设为1000米,信号传播速率为200m/μs,假如位于总线两端的站点在发送数据帧时发生了冲突,最多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检测到冲突?()


    正确答案:10μs

  • 第19题:

    采用CSMA/CD技术的以太网上的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产生碰撞时,主机应该作何处理?


    正确答案: 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在一个随机时间后再重新发送

  • 第20题:

    问答题
    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率为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字节)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字节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

    正确答案:
    (1)当甲乙两台主机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短:Tmin=(1km/200000km/s)×2=10μs;当一台主机发送的数据就要到达另一台主机时,另一台主机才发送数据,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长:Tmin=(2km/200000km/s)×2=20μs。
    (2)有效数据传输速率=发送的有效数据/发送有效数据所用的总时间。发送的有效数据=1500B=1500×8bit=12000bit;发送1518B的发送时间=1518×8/10Mbps=1214.4μs;数据帧的传播时间=2km/200000km/s=10μs;确认帧的发送时间=64×8/10Mbps=51.2μs;确认帧的传播时间=2km/200000km/s=10μs ;发送1518B所用的总时间为1214.4μs+10μs+10μs+51.2μs=1285.6μs,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率为12000bit/1285.6μs=9.33Mbps。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
    A

    300

    B

    500

    C

    1000

    D

    14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TCP的确认机制是接收端对字节序号进行确认,其返回的序号是接收端下一次期望接收的序号。例如ACK=n的意思是前n-1号字节都已经收到,请发送方继续发送第n号字节。在本题中,主机甲发送的第一个段的序号为200~499,第二段的序列号为500~999,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应该希望主机甲接下来发送第1000号字节,所以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1000。

  • 第22题:

    单选题
    采用CSMA/CD技术的以太网上的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产生碰撞时,主机应该做何处理?()
    A

    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在一个随机时间后再重新发送

    B

    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发送重定向信息,各自寻找一条空闲路径传输帧报文

    C

    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同时启动计时器,15秒后重传数据

    D

    主机发送错误信息,继续传输数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主机甲采用停-等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数据传输速率是3kbps,单向传播延时是200ms,忽略确认帧的传输延时。当信道利用率等于40%时,数据帧的长度为(  )。
    A

    240比特

    B

    400比特

    C

    480比特

    D

    800比特


    正确答案: A
    解析:
    信道利用率=数据帧长度÷(数据帧长度+数据传输速率×单向传播时延×2),由于信道利用率40%、单向传播时延200ms、数据传输速率3kbps均已知,可以求出数据帧长度为800bit,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