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某机关职员甲某和乙某是夫妻关系。该机关主管赵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与同事关系紧张。一日,因新职员甲某的一点小过错,赵某即对其当众训斥,因以前赵某曾追求过甲某之妻乙某而没有结果,甲某认为这是赵某借机报复。从此,甲某对赵某怀恨在心,并消极怠工,上班经常迟到。甲某越是消极怠工,赵某越是对其当众训斥,而甲某愈发认为是故意刁难自己,同自己故意过不去。某年某月,赵某因经济问题被立案审查,甲某以为时机已到,为把赵某彻底搞垮、搞臭,遂与妻子乙某商量,捏造赵某犯罪事实:某年某月某日,赵某把甲某之妻乙某骗至宿

题目

【案例一】

某机关职员甲某和乙某是夫妻关系。该机关主管赵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与同事关系紧张。一日,因新职员甲某的一点小过错,赵某即对其当众训斥,因以前赵某曾追求过甲某之妻乙某而没有结果,甲某认为这是赵某借机报复。

从此,甲某对赵某怀恨在心,并消极怠工,上班经常迟到。甲某越是消极怠工,赵某越是对其当众训斥,而甲某愈发认为是故意刁难自己,同自己故意过不去。某年某月,赵某因经济问题被立案审查,甲某以为时机已到,为把赵某彻底搞垮、搞臭,遂与妻子乙某商量,捏造赵某犯罪事实:某年某月某日,赵某把甲某之妻乙某骗至宿舍中实施强奸。周密计划后,夫妻二人遂向有关机关告发了赵某。

【案例思考】

甲某、乙某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15分)


相似考题

3.宏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万元,有股东5人,刘某、关某、张某和赵某是自然人股东,各持有公司2万元的股份,甲企业是法人股东,持有公司12万元的股份。刘某欲将股份转让给乙企业,刘某书面通知关某、张某、赵某和甲企业,关某不同意刘某将股份转让给乙企业,张某、赵某同意刘某转让,甲企业收到刘某的书面通知后迟迟不作出答复,直至两个月后通知刘某不同意转让。张某、赵某都向刘某主张优先购买权,但是购买的比例协商不成。张某和赵某提出的购买条件低于乙企业,甲企业拒绝购买刘某的股份,刘某遂将股份转让给乙企业。关某坚决反对刘某将股份转让给乙企业,刘某将股份转让给乙企业后,关某要求公司购买自已的股份,公司拒绝购买,关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购买自己的股份,法院判决关某败诉。张某决定出国定居,在未经其他股东同意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乙企业。公司后来经股东会决议将注册资本降低至8万元,并且办理了变更登记。由于公司经营困难,关某、赵某和甲企业均将股份转让给乙企业。根据《公司法》,回答下列问题:1.刘某是否有权转让自己的股份?为什么?2.张某和赵某如果行使优先购买权,应各购买刘某多少股份?刘某能否有权将股份转让给乙企业?为什么?3.法院判决关某败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4.张某是否有权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乙企业?为什么?5.宏图有限责任公司能否继续存在?为什么?

更多“【案例一】某机关职员甲某和乙某是夫妻关系。该机关主管赵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与同事关系紧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1年5月1日,在中国居住的某明星赵某,在日本进行演出,日本公民甲某在其本国网络上发布了侮辱赵某的文章,并揭露赵某的隐私。日本公民乙某未经赵菜同意,将赵某的演出作品四处传播,侵犯赵某的知识产权。赵某在中国某法院分别起诉,甲某、乙某关于该案的法律适用,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对于甲某侵犯赵某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法律适用,可以适用中国法律

    B.对于甲某侵犯赵某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法律适用,可以适用日本法律

    C.对于乙某侵犯赵某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可以适用中国法律

    D.该案如果赵某到日本某法院起诉乙某侵犯其知识产权,赵某可以和乙某协商适用日本法律


    正确答案:B
    37.【答案】B 【考点】 涉外侵权法律适用【解析】 根据2011年新增法条《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6条:“通过网络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的,适用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法律。”A正确,B错误;根据笫50条:“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当事人也可以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协议选择适用法院地法律。”c、D正确。

  • 第2题:

    某机关职员田某和胡某是夫妻关系,该机关主管张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不当而与同事关系紧张。一日,因职员田某的一点小过错,张某即对其当众训斥,因以前张某曾追求过田某之妻胡某而没有结果,田某认为这是张某借机报复。从此,田某对张某怀恨在心,并消极怠工,上班经常迟到。田某越是消极怠工,张某越是对其当众训斥,而田某愈发认为张是故意刁难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某年某月,张某因经济问题被立案审查,田某以为时机已到,为把张某彻底搞垮、搞臭,遂与妻子胡某商量,捏造张某犯罪事实:某年某月某日,张某把田某之妻胡某骗至宿舍中强行奸淫。周密计划后,田某、胡某遂向有关机关告发了张某。


    正确答案:

  • 第3题:

    渔民赵某于1992年出海打鱼,遇风浪一直未归。1998年其妻钱某不得已向法院申请宣告其死亡。赵某有两个孩子,分别为赵甲、赵乙,赵某夫妇有房屋6间,渔船一条(已经随赵某失踪而灭失了)。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后,赵某留下的遗产开始继承。房屋一间由其父亲继承,其余财产均由钱某和赵甲、赵乙继承。赵某死后,钱某生活十分困难,1999年,钱某将赵乙送给李某夫妇作为养子。2000年,钱某改嫁给周某。不久,周某死亡。2001年,赵某回来了,原来当时被海风刮到A国,失去记忆,现被送回。法院依法撤销了其死亡宣告,因财产返还、夫妻关系和子女收养等问题发生纠纷。本案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钱某与赵某的婚姻关系自行恢复

    B.钱某与赵某的婚姻关系不能自行恢复

    C.钱某与李某之间关于赵乙的收养无效

    D.赵某的父亲应返还因继承而取得的房屋一间


    正确答案:BD
    本题涉及宣告死亡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问题。本案中,赵某被宣告死亡后,其父亲继承了赵某的一间房屋,该房屋在继承后未发生不可抗力的灭失问题,因此,赵某有权要求其父亲返还继承的一间房屋。本案中,赵某被宣告死亡以后,钱某改嫁周某,周某死亡后,赵某与钱某的婚姻关系不能自动恢复。但可通过再次登记而缔结婚姻关系。本案中,赵某被宣告死亡以后,钱某将子女送与李某,其收养关系依法有效。赵某被撤销死亡宣告以后,不得以未经其同意为由解除收养关系,而应与收养人李某协商,经李某同意可解除收养关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D。

  • 第4题:

    某机关职员田某和胡某是夫妻关系。该机关主管张某因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与同事关系紧张。一日,因新职员田某的一点小过错,张某即对其当众训斥,因以前张某曾追求过田某之妻胡某而没有结果,田某认为这是张某借机报复。从此,田某对张某怀恨在心,并消极怠工,上班经常迟到。田某越是消极怠工,张某越是对其当众训斥,而田某愈发认为张某是故意刁难自己,同自己故意过不去。某年某月,张某因经济问题被立案审查,田某以为时机已到,为把张某彻底搞垮、搞臭,遂与妻子胡某商量,捏造张某犯罪事实:某年某月某日,张某把田某之妻胡某骗至宿舍中强行奸淫。周密计划后,田某、胡某遂向有关机关告发了张某。


    正确答案:
    答:田某、胡某的行为构成了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而捏造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他人有罪的行为。本罪的特点是:(1)犯罪对象是特定他人,如果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但没有指向任何具体的人,则不构成犯罪。(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假借司法机关以达到诬陷之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捏造犯罪事实;二是向有关国家机关或单位作虚假告发。二者缺一不可。行为人如果捏造的不是犯罪事实:虽有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之目的,也不构成犯罪。(3)本罪在主题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特定的他人受到刑事处分的目的。但事实上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分,不影响本罪成立。如果行为人并无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的目的,只是意图损坏他人名誉或使其受纪律处分,不构成本罪。认定本罪,须注意其与报复陷害罪的区别。所谓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两罪的主要区别有:
    (1)犯罪对象的范围不同,前者可以是任何人,无身份限制;后者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2)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利用职务、滥用职权,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的行为,是否利用职权,对构成犯罪与否,没有影响。(3)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有陷害他人的目的,但并非限于让被害人受到刑事处罚;诬告陷害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分的目的。(4)犯罪主体不同。

  • 第5题:

    某政府机关处长王某因工作方法不当给其下属赵某造成名誉损失,根据公务员申诉控告的有关规定,赵某可要求( )。

    A. 撤销王某处长职务
    B. 王某在经济上给予赔偿
    C. 王某负责恢复赵某名誉,并赔礼道歉
    D. 将王某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答案:C
    解析:
    《公务员法》第104条规定:“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本题中王某仅因工作方法不当导致下属工作人员名誉损害,并没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因此其行为既不构成犯罪,也不应受到撤职处分,因此排除A、D项。《公务员法》第103条规定:“机关因错误的具体人事处理对公务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可见依据法律规定,承担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员,故排除B项。故答案为C。

  • 第6题:

    赵某与周某系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同事,平时有隙。为报复周某,赵某向公安机关匿名虚假举报,诬告周某曾在一歌舞厅嫖娼,有陪侍女叶某作证。公安机关调查时,叶某对此作了虚假指证,周某因而受到了公安机关的处分。在公安机关查处周某的过程中,赵某多次在公开场合渲染周某嫖娼的“事实”,对赵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
    A.诬告陷害罪
    B.报复陷害罪
    C.诽谤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解析:这几个罪的基本特征都是“捏造事实”,但构成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嫖娼并非刑事犯罪,因此不构成此罪。报复陷害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周某不是控告人,故赵某不构成此罪。诽谤罪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因此赵某的行为构成诽谤罪。

  • 第7题:

    甲行政机关对赵某作出行政处罚,赵某不服,依法向乙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乙行政机关经过复议,决定减轻对赵某的处罚。赵某仍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本案可以由甲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B、本案可以由乙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C、本案被告应为甲行政机关
    • D、本案被告应为乙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关于拘留羁押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涉嫌故意伤害,对王某拘留后的第3日公安机关报请检查机关批准逮捕
    • B、赵某涉嫌流窜盗窃案,对赵某拘留后的第30日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 C、关某、李某贪污案,对关某、李某拘留后的第35日检察机关作出逮捕决定
    • D、刘某涉嫌团伙抢劫犯罪,对刘某拘留后第33日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正确答案:A,B

  • 第9题:

    李某系甲县公安局民警,在乙县逮捕犯罪嫌疑人赵某的过程中,依法开枪击伤赵某。李某开枪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及时抢救赵某
    • B、向甲县或者乙县公安机关报告
    • C、保护现场
    • D、通知甲县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甲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了公民赵某的合法权益,后乙机关撤销了甲机关,甲机关的职权由丙机关行使。此时,公民赵某申请行政赔偿应向哪个机关提出?()

    • A、乙机关
    • B、丙机关
    • C、乙机关或丙机关任何一个均可
    • D、乙机关和丙机关的共同上级机关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下列关于刑事拘留羁押期限正确的是()。

    • A、王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在王某拘留后的第3日,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
    • B、赵某涉嫌流窜盗窃犯罪,在赵某拘留后的第30日,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
    • C、关某、李某涉嫌强奸罪,在关某、李某拘留后的第35日,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
    • D、刘某涉嫌结伙抢劫犯罪,在刘某拘留后第33日,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

    正确答案:A,B

  • 第12题:

    多选题
    甲行政机关对赵某作出行政处罚,赵某不服,依法向乙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乙行政机关经过复议,决定减轻对赵某的处罚。赵某仍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本案可以由甲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

    本案可以由乙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

    本案被告应为甲行政机关

    D

    本案被告应为乙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刘某、关某、张某、朱某和赵某是甲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某次召开董事会会议,决议为股东秦某提供保证事宜,刘某、关某和张某表示同意,朱某明确表示反对,赵某弃权,会议召开情况被详细记载于会议记录。后秦某还款前逃匿,甲公司因承担保证责任,遭受严重损失,应对甲公司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A.刘某等5人

    B.刘某、关某、张某、赵某

    C.刘某、关某、张某

    D.5人均不承担


    正确答案:B
    《公司法》第113条、第16条。

  • 第14题:

    债权人甲某下落不明,债务人乙某在难以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将标的物提存。若乙将标的物提存后,该标的物意外损失,该损失由( )承担。

    A.甲某

    B.乙某

    C.甲某和乙某

    D.提存机关


    正确答案:A
    A。解析: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3条:“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故选A。

  • 第15题:

    王某与赵某因相互斗殴被某区公安分局调查。后王某和赵某分别被罚款3000元和1000元。王某申请复议,复议机关通知赵某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王某申请复议期限为90日

    B.复议机关为某区政府

    C.如赵某后不参加复议,不影响复议案件的审理

    D.复议机关应撤销对王某的处罚


    正确答案:C
    《行政复议法》第9、12条,《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9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2条。

  • 第16题:

    刘某因工伤问题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甲机关受理此申请,经核实认定刘某不属于工伤,后刘某向乙机关提出行政复议,乙机关经审查决定维持甲机关的行政行为。刘某不服,决定提起诉讼。则此案的被告是()。

    A.甲机关
    B.乙机关
    C.甲机关和乙机关
    D.刘某的工作单位

    答案:C
    解析: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诉讼法》第2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本案中,案件经过了复议,且乙机关决定维持甲机关的行政行为,故甲机关与乙机关是共同被告。本题答案为C选项。

  • 第17题:

    安某与谢某结婚后生育一女谢甲,谢甲与赵某结婚后生育一子赵甲。某日,赵某因与谢甲及谢某发生争执,将谢甲杀死后,又将谢某杀死,然后自缢而亡。经查,赵某父母双亡,仅有一弟弟赵乙,赵某与谢甲共有财产6万元,安某与谢某共有财产4万元。对于本案财产继承及分割,正确的是:( )
    A.安某5万元,赵甲5万元 B.安某4万元,赵甲6万元
    C.安某4. 5万元,赵曱5. 5万元 D.安某2. 5万元,赵曱7. 5万元


    答案:C
    解析:
    考点:继承
    讲解:谢甲先于谢某死亡,谢甲之子赵甲在谢某死亡时可代位继承。谢甲死亡后,其个人遗产3万元本应由其配偶赵某、其父母安某与谢某、其子赵甲继承,但赵某故意杀害谢甲,丧失继承权,故其3万元遗产应由安某、谢某、赵甲共同继承,即各得1万元。谢某死亡后,其遗产共3万元(2万元+ 1万元)应由安某和谢甲共同继承,即各得1. 5万元,其中,谢甲的1.5万元由赵甲代位继承。赵某死亡后,其遗产共3万元,应由其子赵甲继承,故赵甲得遗产5. 5万元。安某应得4. 5万元。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 第18题:

    赵某,十七岁,因参与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讯问时,办案机关应当通知()到场。

    • A、赵某的老师
    • B、赵某的父亲
    • C、与赵某同住的祖父
    • D、赵某的师傅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赵某配偶早亡,有两子甲和乙,其子甲远居国外,与家人甚少联系,少尽赡养义务,其子乙与父母早年分家,少有来往。赵某生前体弱多病,由赵某之弟照顾赵某的全部生活起居直至赵某去世。赵某留有房屋两间,存款若干。关于遗产应()。

    • A、赵某遗产应全部由甲来继承
    • B、甲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加继承
    • C、赵某之弟尽管是第二顺序继承人,但对赵某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所以应该适当分给其遗产
    • D、甲和乙如果放弃继承,赵某之弟方有机会参加继承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下列关于刑事拘留后提请批准逮捕的期限做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对王某拘留后的第3日,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 B、赵某涉嫌流窜盗窃犯罪,对赵某拘留后的第30日,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 C、关某、李某涉嫌强奸罪,因案情较大,对关某、李某拘留后的第7日,公安机关报请检查机关批准逮捕
    • D、刘某涉嫌团伙抢劫犯罪,因同案人员到案时间不一,对刘某拘留后第35日,公安机关报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赵某,17岁,因参与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讯问时,办案机关应当通知()到场。

    • A、赵某的老师
    • B、赵某的父亲
    • C、赵某的祖父
    • D、赵某的师傅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甲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赵某的合法权益,后乙机关撤销了甲机关,甲机关的职权由丙机关行使。此时,公民赵某申请行政赔偿应向()提出。

    • A、乙机关
    • B、丙机关
    • C、乙机关和丙机关中的任何一个均可
    • D、乙机关和丙机关的共同上级机关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

    甲某与乙某之间的协议无效

    B

    乙某与A公司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

    C

    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应当为甲某、乙某核发《房屋共有权证》

    D

    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应当为甲某核发《房屋他项权利证》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