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时犯罪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主体是除预备役人员以外的符合兵役法规定的战时服役条件的男性公民,而战时拒绝、逃避征召罪的主体是预备役人员B.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犯罪主体是非军人,而隐瞒谎报军情罪的主体是军人C.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犯罪主体是非军人,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主体是军人D.如果行为人在战时实施造谣扰乱军心的行为,进行间谍活动,属于牵连犯,应按照间谍罪论处

题目

关于战时犯罪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主体是除预备役人员以外的符合兵役法规定的战时服役条件的男性公民,而战时拒绝、逃避征召罪的主体是预备役人员

B.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犯罪主体是非军人,而隐瞒谎报军情罪的主体是军人

C.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犯罪主体是非军人,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主体是军人

D.如果行为人在战时实施造谣扰乱军心的行为,进行间谍活动,属于牵连犯,应按照间谍罪论处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战时犯罪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的主体是除预备役人员以外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杨某拒绝征兵登记,他的行为()

    A、构成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

    B、构成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

    C、构成战时逃离部队罪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C

  • 第2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只包括现役军人
    B.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也属于军人的范围
    C.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时也视为战时
    D.军人违反职责罪必须是在战时才能构成


    答案:B,C
    解析: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必须是军人,军人包括现役军人和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所以A错B正确。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也视为战时,C正确。并非所有的军人违反职责罪都必须在战时才构成,D错误。

  • 第3题:

    共用题干

    非战争期间,鞠某由于思夫心切,给自己在部队服役的丈夫尚某写信,鼓动尚某逃离部队回家。鞠某的行为构成:()
    A: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B: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
    C: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破坏军事通信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刑法》第369条。详解:本题事实上存在想象竞合问题,即在破坏军事通信罪和盗窃罪之间存在着竞合。破坏军事通信罪,是指故意破坏军事通信的行为。本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存在法规竞合的关系。其区别是:(1)犯罪客体不同:前罪的犯罪客体是军事通信保障秩序,后罪的犯罪客体是非军事通信保障秩序;(2)对象不同:前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军事通信设备,而后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用电信设施。本题中张某偷剪国防通信线路电缆,价值2万多元,致使通信中断5个多小时,这一行为实际上触犯了两个罪名,即盗窃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这两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处断,而破坏军事通信罪处刑较重,所以对张某应以破坏军事通信罪定罪处罚。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其他罪的区别。详解: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阻碍军事行动罪,是指故意阻碍武装部队的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妨害公务罪区分的关键是行为对象不同:前者为正在执行职务的军人,后者为军人以外的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考点】破坏军事设施罪与其他罪的区别。详解: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是指行为人出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行为。本罪属于行为犯,构成本罪并不要求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本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区分的关键在于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的不同。


    【考点】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其他罪的区别。详解: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招摇撞骗罪,是指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行为。两罪的区别主要在于冒充的对象不同,行为人冒充军人的身份或者职衔以骗取财物时,同时触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按从一重罪的原则定罪处罚。


    【考点】犯罪构成。详解: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是指煽动军人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本罪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战时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的;多次实施煽动行为的;煽动指挥人员或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逃离部队的;煽动多名军人逃离部队的;因煽动造成严重后果的等。

  • 第4题:

    关于战时自伤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在我国,自杀行为都不是犯罪行为,任何伤害自己的行为更不构成犯罪
    B.行为人伤害自己的身体,以逃避战时的军事任务,其行为构成战时自伤罪
    C.战时自伤罪与故意伤害罪是牵连犯
    D.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行为当然也构成故意伤害罪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战时自伤罪的认定。根据《刑法》第434条的规定,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的行为构成战时自伤罪、该罪要求自伤行为发生在“战时”,该罪与故意伤害罪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 第5题:

    下列不构成战时自伤罪的情况有:( )
    A.军人甲为了逃避军事义务,在军事演习时自伤身体
    B.公民乙战时自伤身体,以逃避应召入伍
    C.军人丙为了立功,在战时自伤身体,谎称被敌人袭击
    D.预备役人员丁在执行军事任务时自伤身体,以逃避军事义务


    答案:A,B,C
    解析:
    战时自伤罪的时间必须是在战时,且主体必须是军人,所以A和B不构成。战时自伤的目的应该是逃避军事义务,所以C不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