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题 于某和张某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张某因情节轻微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在开庭审判时于某发现张某被法院通知出庭作证,而张审判长是张某的姐姐,本案还存在有附带民事诉讼。那么关于本案中的回避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张某作为证人不属于回避制度适用的范围,故张某不应回避B.张某作为共同犯罪人之一,如不出庭作证,案件就无法查明,故张某不应回避C.张审判长的弟弟与整个案件有利害关系,故其应当回避D.张审判长是本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张某的近亲属,故其应当回避

题目

第 52 题 于某和张某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张某因情节轻微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在开庭审判时于某发现张某被法院通知出庭作证,而张审判长是张某的姐姐,本案还存在有附带民事诉讼。那么关于本案中的回避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张某作为证人不属于回避制度适用的范围,故张某不应回避

B.张某作为共同犯罪人之一,如不出庭作证,案件就无法查明,故张某不应回避

C.张审判长的弟弟与整个案件有利害关系,故其应当回避

D.张审判长是本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张某的近亲属,故其应当回避


相似考题
更多“于某和张某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张某因情节轻微被人民检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国家工作人员李某与社会上的张某勾结,由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后者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对上述行为的定性为( )。

    A.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B.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诈骗罪

    C.李某和张某共同构成贪污罪

    D.张某构成诈骗罪,李某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C
    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82条第3款的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据此,国家工作人员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共同构成贪污罪。

  • 第2题:

    某国家工作人员李某与社会上的张某勾结,由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对上述行为的定性为()。
    A.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B.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诈骗罪
    C.李某和张某共同构成贪污罪
    D.张某构成诈骗罪,李某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答案:C
    解析:
    【详解】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82条第3款的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据此,国家工作人员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的,共同构成贪污罪。

  • 第3题:

    张某和李某共同犯罪,其中张某系未成年 人,因犯罪情节轻微被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而李 某又在审判前死亡,其子小李依法继承遗产。现被害人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小李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而 李某的侄子赵某自愿代为承担。则下列各主体中,可能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承担赔偿责任的有:( )
    A.张某 B.张某的监护人
    C.小李 D.赵某


    答案:A,B,C,D
    解析:
    。《刑诉解释》第86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包括:(1)刑事被告人(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2)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3)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4)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5)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本案中张某属于“没有被追究刑亊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而由于张某没有被起诉,不能称为“刑事诉讼被告人”,故而张某的监护人不属于“未成年刑亊被告人的监护人”,但对此可依据民事诉讼法、民法的相关规定判断,张某的监护人在张某没有个人财产或财产不足时,仍须承担赔偿责任。小李属于“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注意这种赔偿责任的承担是基于法律的规定,不能因为小李不愿意而免除。《刑诉解释》第 87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成年被告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如果其亲属自愿代为承担,应当准许,故赵某也可以在本案中承担赔偿责任。

  • 第4题:

    张某,男,出生于1990年10月1日。2004年1月1日张某将其继母杀害后逃往牡丹江打工。2006年2月1日,张某因沉溺于上网,入户盗窃赵某现金1万元。2006年3月1日,张某因没钱吸毒,遂将其同事绑架,勒索现金1万元。2008年9月28日,张某因聚众斗殴以及贩卖毒品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根据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张某应对故意杀人行为负刑事责任
    B.张某应对盗窃行为负刑事责任
    C.张某应对绑架行为负刑事责任
    D.张某应对聚众斗殴行为负刑事责任
    E.张某应对贩卖毒品行为负刑事责任

    答案:A,B,C
    解析:
    (1)选项A: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张某1990年10月1日出生,2004年1月1日时不满14周岁,不对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2)选项B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负刑事责任。本题中,张某实施绑架和盗窃行为时不满16周岁,故不对绑架和盗窃行为负刑事责任。(3)选项DE:张某实行聚众斗殴与贩卖毒品行为时已满16周岁,负完全刑事责任。

  • 第5题:

    李某和张某共同抢劫了王女士一条项链。后来,张某良心发现,到公安机关供述揭发了李某的犯罪行为。公安机关认定张某系自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高某被朋友宴请,席间喝醉,回家途中其在路边睡着。路人张某见状,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000元)拿走。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下列不能适用治安调解的案件有()。

    • A、张某盗窃李某的钱包被李某当场发现,后被民警带到公安机关,张某要求对该案进行调解
    • B、万某因对自己81岁的岳母长期积怨,忍无可忍将岳母打成轻微伤,其妻子报案后,被公安机关调查,其妻要求调解,但其岳母不同意
    • C、嫖客苏某与卖淫女赵某在宾馆嫖宿,嫖宿后因嫖资支付发生纠纷,争吵之时被公安派出所民警抓获,二人要求调解
    • D、张某侮辱李某,李某遂到公安派出所报案,张某知道后,来到李某家将其打成轻微伤,张某要求调解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张某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后由检察院批准逮捕并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于是张某被释放。以下关于赔偿义务机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应由公安机关赔偿,因为对张某实施了拘留
    • B、应由检察机关赔偿,因为张某被错误逮捕
    • C、应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共同赔偿,因为二者都侵犯了张某的人身权
    • D、公安机关应对其拘留行为承担赔偿责任,检察机关应对批准逮捕张某的行为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列可以适用治安调解的案件有()。

    • A、刘某胁迫未成年人赵某实施盗窃
    • B、张某无故谩骂李某的母亲,李某将张某价值200元的手机摔坏
    • C、吴某纠集3人与张某等4人斗殴
    • D、王某与同学侯某因争抢座位厮打在一起,导致侯某轻微伤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李某和蒋某共同实施盗窃违法行为,李某于1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蒋某于同年12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由于已过追究时效,对蒋某应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一日,张某将路人打晕,欲取走其财物,这时,熟人王某正好经过,于是,张某让王某帮忙将晕倒的路人所携带的财物取走,王某同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张某构成抢劫罪,王某构成盗窃罪
    • B、张某、王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 C、张某、王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 D、张某、王某是事前有联络的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单选题
    嫌疑人张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第三次讯问期间,张某主动交代了自己在一年前诈骗天津王先生的罪行。张某交代出诈骗案件的行为属于()
    A

    自首

    B

    坦白

    C

    立功

    D

    悔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张某和李某合谋盗窃一仓库,由张某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张某将钥匙交给李某以后,约定当晚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张某因害怕事发后受处罚,未到仓库门口与李某会合。李某遂自己实施盗窃行为,窃得总价值1万元的货物,销赃时,张某分文未要。对于张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李某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共犯中止。张某与李某共谋实施盗窃,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张某配置万能钥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虽然张某因害怕受惩罚而没有参与实行行为,但他已经与李某构成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是部分及于全部,李某的行为构成既遂,所以对张某和李某都应按照盗窃既遂论处。值得注意的是张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这牵涉到共犯中止问题。

  • 第14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主犯也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B:张某和李某在对刘某实施强奸的过程中,李某突发恻隐之心,自动停止自己的行为离开现场,张某独自完成强奸行为。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C:张某唆使14周岁的少年实施盗窃,张某是教唆犯,对其应当从重处罚
    D:张某胁迫司机李某参与抢劫银行,李某开始不愿意,后积极主动参加,其行为不应当再按照胁从犯处理

    答案:A,C,D
    解析:
    【考点】共同犯罪的分类。详解:选项A中,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故选项A正确。选项B涉及共同犯罪人的中止问题。在共同犯罪中,除了本人自动放弃犯罪外,还必须有效地阻止共同犯罪的继续进行或有效地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李某只是自己离开了现场,并未阻止张某的强奸行为,因此并不成立中止。故选项B错误。选项C,即使被教唆者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如果确实对犯罪行为有认识能力,教唆者与其构成共同犯罪,成立教唆犯。同时,张某在客观上仍然教唆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因此仍然应适用《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从重处罚。故选项C正确。选项D,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且起较小作用的人。如果行为人事先因为被胁迫参加,后来发生变化,积极主动实施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则不宜认定为胁从犯,应认定为主犯。所以选项D正确。

  • 第15题: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的情形是( )。

    A.张某因结伙斗殴对李某造成轻微伤
    B.王某雇佣张某伤害屠某致轻微伤
    C.赵某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D.陆某多次殴打邻居刘某

    答案:C
    解析:
    我国《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处理:(1)雇凶伤害他人的;(2)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的;(3)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4)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5)当事人在治安调解过程中又针对对方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6)调解过程中违法嫌疑人逃跑的;(7)其他不宜调解处理的。结伙斗殴、多次伤害、雇凶等不适用调解。结合上述规定,A项属于结伴斗殴,B项属于雇凶伤害他人,D项属于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选择C项。

  • 第16题:

    张某,男,40岁,2014年曾因盗窃被处以行政拘留15日。释放后,张某不思悔改,某日在公交车上见吴某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低头玩手机,便拉开拉链将吴某钱包(内有100余元钱)盗走,准备下车时被民警抓获。就在民警带离张某过程中,张某突然挣脱,其中一名民警被拉倒,造成手掌、手臂和膝盖轻微擦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出示工作证件,民警可以口头传唤张某,因张某逃避传唤,可以对其强制传唤
    • B、张某拒捕逃跑,如其下车后周围没有其他群众,民警可以鸣枪警告
    • C、张某实施盗窃,其拉倒民警并造成民警轻微擦伤,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 D、对张某可以先行拘留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李某和蒋某共同实施盗窃违法行为,李某于2007年1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蒋某于2007年12月10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由于已过追究时效和,对蒋某应不予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李某、张某二人共谋盗窃紧靠商场的仓库,作案前,李某提出得手后放火烧掉仓库,以免留下指纹,张某表示同意,随后,张某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某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某放了一把火后逃出。本案中,关于李某、张某二人的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 A、李某、张某二人只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 B、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
    • C、张某未实施放火行为,应由李某一人单独承担放火的刑事责任
    • D、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某构成放火罪,张某构成失火罪

    正确答案:A,C,D

  • 第19题:

    警察赵某对张某骗取他人财物案进行调查后,认为应当对张某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并提出以下理由,其中理由不成立的有()。

    • A、张某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小,属于情节轻微
    • B、张某实施骗取行为是受他人教唆
    • C、张某主动退赃,向被侵害人主动承认错误
    • D、张某被抓获后,主动交待其所知的一个诈骗团伙,帮助公安机关侦破了发生在当地的系列诈骗案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李某多次向张某传授盗窃技能,张某一直未付诸实施,则李某的行为不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李某、张某共谋盗窃黄某家,李某负责盗窃,张某负责楼下望风,并商定万一被发现,张某要立即上楼帮忙。李某进入黄某家中盗窃时,被黄某发现,李某遂逃跑。黄某紧追不舍。李某逃至楼下,让张某帮忙,张某遂将路边捡到的一根棍子递给李某,李某用棍子将黄某打倒在地。李某、张某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张某盗窃超市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因张某曾多次至超市实施盗窃,人民法院可在2年缓刑期内禁止张某进入超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于某和张某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张某因情节轻微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在开庭审判时于某发现张某被法院通知出庭作证,而张审判长是张某的姐姐,本案还存在有附带民事诉讼。那么关于本案中的回避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张某作为证人不属于回避制度适用的范围,故张某不应回避
    • B、张某作为共同犯罪人之一,如不出庭作证,案件就无法查明,故张某不应回避
    • C、张审判长的弟弟与整个案件有利害关系,故其应当回避
    • D、张审判长是本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张某的近亲属,故其应当回避

    正确答案:B,D

  • 第24题:

    问答题
    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出有期徒刑1年。在服刑期间,经过改造教育,张某主动交代了在判刑之前曾伙同金某撬开某市航运二队财务室房门,盗走人民币2万余元。张某交代后又积极退回赃款5000元。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

    正确答案: 不构成自首。因为根据司法解释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与司法机关掌握的同种罪行的,不成立自首。张某在服刑期间交代的也是盗窃罪,故不构成自首,但可酌情从宽处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