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决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代中期以后实行《春秋》决狱,“论心定罪”的原则B.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忠”“孝”精神的,即使其行为造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C.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也要给予严惩。D.《春秋》决狱的基础是道教“无为”的思想

题目

关于《春秋》决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代中期以后实行《春秋》决狱,“论心定罪”的原则

B.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忠”“孝”精神的,即使其行为造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

C.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也要给予严惩。

D.《春秋》决狱的基础是道教“无为”的思想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考点】《春秋》决狱
    【解析】《春秋》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随着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而实行的司法制度。其基础是儒家思想。
更多“关于《春秋》决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代中期以后实行《春秋》决狱,“论心定罪”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汉代的春秋决狱。


    参考答案:

    ①春秋决狱是以《春秋》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此制由汉帝武帝时董仲舒首创。
    ②其要旨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即听狱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其刑责;首晋者从重惩罚;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
    ③在当时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以《春秋》经义决狱是司法审判上的一种补充。


  • 第2题:

    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春秋决狱是贾谊倡导的
    B.春秋决狱的实质是原心定罪
    C.春秋决狱盛行于秦汉,直到隋唐时期才退出历史舞台
    D.春秋决狱是将儒家经典的原则适用于案件审理的特殊审判方式

    答案:B,D
    解析:
    “春秋决狱”是指以儒家经典(主要是公羊《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司法审判的根据,它是 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必然产物,是董仲舒倡导的,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春秋决狱最 重要的原则是论心定罪,即以《春秋》之义去考察犯罪者的主观动机,再对案件作出裁决,B选项正确。春 秋决狱始于西汉中期,沿用于魏晋南北朝,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审判方式。秦朝时期没有春秋 决狱,C选项错误。

  • 第3题: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篇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理解不正确的有:

    A.这段话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B.《春秋》决狱的司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
    C.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可以直接取代汉律来审案
    D.以《春秋》来断案,往往也会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在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答案:C
    解析:
    汉代的《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是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春秋》决狱的实质是以儒家精神对汉律进行解释,而不是以《春秋》等著作直接取代汉律来审案。因此C项错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篇中对“春秋决狱”作了解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可见其要旨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责;首恶者从重惩治;主观上无恶念者从轻处理。这里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在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以《春秋》经义决狱为司法原则,对传统的司法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但是,如果专以主观动机“心”、“志”的“善恶”,判断有罪无罪或罪行轻重,也往往会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在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因此A项、B项、D项正确。

  • 第4题:

    《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参考答案:B

  • 第5题:

    简述汉代的春秋决狱


    答案:
    解析:
    春秋决狱是由西汉董仲舒首倡的一种司法审判方式,它以儒家经典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判决根据;其最重要的原则是论心定罪;促进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