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夜里甲某路遇单身女子乙,遂产生强奸的意图,甲某在实施强奸行为的过程中,被害人乙某说:“我有性病,你和我发生性关系不怕我传染病给你?”犯罪嫌疑人一听,立即站了起来,即中止尚未完成的强奸行为,被害人也乘势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A.强奸未遂B.强奸中止C.强奸既遂D.强奸预备

题目

一日夜里甲某路遇单身女子乙,遂产生强奸的意图,甲某在实施强奸行为的过程中,被害人乙某说:“我有性病,你和我发生性关系不怕我传染病给你?”犯罪嫌疑人一听,立即站了起来,即中止尚未完成的强奸行为,被害人也乘势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

A.强奸未遂

B.强奸中止

C.强奸既遂

D.强奸预备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考点】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区分
【解析】对于题答案存有争议,但本书认为应当是强奸中止。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反映了被告人在能够继续完成犯罪的条件下而本人意志决定而自我停止犯罪,是“能为而不欲”。而犯罪未遂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之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反映了被告人因意志之外的客观原因足以使其不能完成(未得逞),是指“想做而不能做。”
因此,本案对被告人甲的行为认定,关键是:被告人甲的行为是本人意志决定停止强奸,还是因意志之外的客观原因导致其无法完成强奸行为。这是正确认定被告人甲属于犯罪中上还是犯罪未遂的前提。由于被告人恐惧心理(害怕染性病)而导致其意志因素的主观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而放弃了积极追求发生性关系的强奸行为,是属于主观意志因素范畴,而不属于意志因素以外的范畴,应属犯罪中止。
被告人甲的停止行为是由其主观意志决定的具备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被告人甲是在能够继续实施和完成强奸行为的条件下停止犯罪。
案件事实表明,被害人陈述的性病传染问题,在客观上无法阻却强奸行为的完成。也就是说,从客观而言,在存在性病的情况下,也能够发生性行为。被告人甲也照样能够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而完成强奸犯罪。但是,被告人由于心理上害怕染性病而在此主观认识动机的推动与促进下,被告人的思想斗争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而在意志上不再想实施强奸行为而主观意志决定了停止犯罪,是“能做而不想做”,而不是“想做而不能做”。由此可见,被害人陈述的性病因素不足以使辫奸行为未得逞即无法完成。被告人犯罪未完成反映了主观性自动性而不是客观性和意志之外原因而导致其不能完成犯罪。被告人停止犯罪是出于本人意志而不是意志之外原因而无法完成所致。犯罪中止是由于本人意志而停止,是属于犯罪故意形态中意志的主观因素范畴,而犯罪未遂是客观上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属于客观因素范畴。本案中,被告人遇到性病问题时,完全可继续发生性行为。其可以在继续犯罪和停止与放弃犯罪这两条道路之间选择。这一选择行为具有主动性,是由被告人甲自主决定的,属于行为人的意志因素范畴,而不属于意志以外的因素。由于被告人的恐惧或担心的心理动机促使下,其主动放弃了继续犯罪的意图,选择了停止强奸,放弃犯罪的道路,客观上也停止了行为。由此可见,停止犯罪是主观意志范畴而不存在客观不能的意志之外的客观原因所致。被告人应是中止犯,而不是未遂犯。
更多“一日夜里甲某路遇单身女子乙,遂产生强奸的意图,甲某在实施强奸行为的过程中,被害人乙某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某一日深夜回家经过一黑暗小巷时,见前面行走的乙某穿花衬衣,长发飘逸且身材瘦弱,以为是单身女子,便将甲某扑倒在墙角,等甲某欲实施奸淫时才发现乙某是一男子。甲某的行为.因对象不能而属于强奸未遂

    B.犯罪分子甲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不是犯罪中止

    C.甲为了筹集贩卖海洛因的资金,在某汽车修理厂打工挣了2万元属于犯罪预备行为

    D.甲基于杀人的意思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仍然受重伤的,甲不是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A
    【考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中止的理解
    【解析】A项中甲误将男子为女子而欲实施强奸,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B凡是“能达目的而不欲”的都是犯罪中止,故无论客观上能否将犯罪进行到底,凡是行为人出于本意而自动停止犯罪的,都是犯罪中止。C项甲为了筹集贩卖海洛因的资金而劳动赚钱,这只是甲某的犯罪意图,尚未处于预备阶段。D项属于犯罪中止的一种特殊情形:行为人实施完毕某一行为,但是该行为并不能立即产生犯罪追求的结果,而是经过一个过程,在该过程结束之前,行为人悔悟采取措施消除结果的,也是犯罪中止。

  • 第2题:

    甲(男.19周岁)纠集乙(男,15周岁)、丙(男,17周岁)实施盗窃。在甲、乙破窗入室后,负责望风的丙因害怕而逃离现场。甲、乙窃得储物间的财物后共同进入卧室,乙发现女主人王某正在熟睡,遂对其实施强奸,乙得逞后甲也欲强奸王某,但因太紧张未能得逞。之后,二人携带财物逃离现场。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 甲、乙、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2)甲、乙、丙具备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答案:
    解析:
    (1)甲构成盗窃罪、强奸罪,乙构成强奸罪,丙构成盗窃罪。甲纠集乙、丙入户盗窃,i人形成共同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其中甲是实行犯,丙是帮助犯,乙因不满16周岁,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甲、乙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甲以默示方式与乙形成实施强奸的事中故意,于乙之后对受害人实施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由于强奸超出了原来共同盗窃的故意,丙与甲、乙160|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法学)不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2)甲在盗窃罪中是主犯。甲在强奸罪中具有轮奸这一法定加重处罚情节。乙在强奸罪中具有犯罪时不满18周岁这一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同时具有轮奸这一法定加重处罚情节。丙在盗窃罪中具有从犯这一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以及犯罪时不满18周岁这一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

  • 第3题:

    甲教唆乙强奸丙,结果乙误将甲当成丙强奸的,甲构成强奸罪的既遂(教唆犯)。


    错误

  • 第4题:

    乙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甲对乙垂涎已久,某夜潜入乙家欲强奸乙。乙挣扎中拉开电灯,发现原来是同村的甲,甲怕今后在村里无法立足便准备离开。此时乙对甲说:“暗恋你很久了!”两人于是发生性关系。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强奸罪(既遂)
    B.强奸罪(未遂)
    C.强奸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尹某一日深夜回家经过一黑暗小巷时,见前面行走的龙某穿花衬衣,长发飘逸且身材瘦弱,以为是单身女子,便将龙某扑倒在墙角,等尹某欲实施奸淫时才发现龙某是一男子。后发现,龙某被尹某扑倒时即受轻伤。尹某的行为属于:()

    A:强奸预备
    B:故意伤害行为,不构成强奸罪
    C:强奸未遂,对象不能犯
    D:强奸中止

    答案:C
    解析:
    【考点】不能犯未遂。详解:尹某的行为应认定为强奸罪。不能犯未遂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的区别在于从一般人角度看该行为是否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性与可能性。本题中长发、花衬衫的外形极有可能为女性,所以尹某行为有很大可能性侵害到女性性权利,只是偶然没有得逞,所以构成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