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要论述《诗经》中“赋比兴” ”相关问题
  • 第1题:

    《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


    正确答案:屈原在《离骚》中采用的“美人香草”式的寓意手法已远远超过了《诗经》中的所谓“比兴之义”。《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和联想,而屈原的作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它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糅合和交融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以彼物比此物,或触物以起兴,而是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水乳交溶为一体,寓情于物,见物知人,构成一种象征体,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在长诗《离骚》中,诗人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美学内涵,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从而也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奇丽,光彩照人了。

  • 第2题:

    简述《诗经》中比兴手法的作用效果。


    正确答案:运用比的手法,“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同样,《诗经》中有不少起兴,不仅表现了诗人状物的工巧,而且也有助于诗人对形象的刻画,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

  • 第3题:

    《诗经》的“赋比兴”指什么?


    正确答案: “赋比兴”:指《诗经》运用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叙;
    比:打比方。
    兴:触景生情、触物动情的联想方法,同时也是烘托环境的手段。

  • 第4题:

    《诗经》的艺术特色是()。

    • A、现实主义
    • B、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 C、语言朴素简洁
    • D、多为四言体诗,少量杂言体诗
    • E、浪漫主义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诗经·蒹葭》在篇章结构上的特色是:()。

    • A、比兴
    • B、赋体
    • C、叙事
    • D、复沓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诗经》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即()

    • A、赋比兴
    • B、风雅兴
    • C、风雅颂
    • D、赋比颂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什么是赋比兴?


    正确答案: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南宋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陈述铺叙的意思;“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起兴,先说其他事物,引起所咏之辞。

  • 第8题:

    问答题
    简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抒情与写实的融合。真是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广泛应用。赋是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这种手法的运用只能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即所谓先言他物然后才咏所咏之物,一般起烘托氛围的作用。
    (3)在形式和语言方面,《诗经》中常见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4)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又一特色。
    (5)《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这个知识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诗经·蒹葭》在篇章结构上的特色是:()。
    A

    比兴

    B

    赋体

    C

    叙事

    D

    复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赋比兴

    正确答案: 赋、比、兴是前人概括出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谓“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是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是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赋比兴试举例说明。赋比兴是古人对《诗经》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总结。

    正确答案: (1)赋就是铺陈陈述的意思。
    (2)比即是比喻。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引出所要写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以《诗经》作品为例,阐述赋比兴的含义。

    正确答案: 赋、比、兴与风、雅、赋旧时合称“六诗”或“六义”。朱熹从“诗言志”的观念出发,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简单地说,赋就是直书其事,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物起兴。
    在《诗经》中,雅颂中用赋的手法比较多,风诗中则比兴擅长。构成这方面的区别,又和内容有关。大体上看,风诗以抒情为多,颂雅诗则为叙事而又夹以说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何谓赋比兴?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赋、比、兴”本是古人在谈及《诗经》时使用的三个名词,后来被人们当作《诗经》艺术手法名词使用。通俗点说,赋就是直陈,比就是运用比喻,兴就是借物起兴。直陈者如《采蘩》、《氓》;比喻者如《硕鼠》、《兔爰》;起兴者如《关雎》、《桃夭》。

  • 第14题:

    赋比兴


    正确答案:《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第15题:

    人们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诗经》"赋比兴”:采用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及敷陈直叙;比者,以彼物以比此物也,即就是打比方,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触物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

  • 第16题:

    《诗经》中赋比兴三种手法哪种运用的最少?()

    • A、赋
    • B、比
    • C、比兴一样少
    • D、兴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以《诗经》作品为例,阐述赋比兴的含义。


    正确答案: 赋、比、兴与风、雅、赋旧时合称“六诗”或“六义”。朱熹从“诗言志”的观念出发,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简单地说,赋就是直书其事,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物起兴。
    在《诗经》中,雅颂中用赋的手法比较多,风诗中则比兴擅长。构成这方面的区别,又和内容有关。大体上看,风诗以抒情为多,颂雅诗则为叙事而又夹以说理。

  • 第18题: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中,赋的含义是()。


    正确答案:铺陈叙述

  • 第19题:

    问答题
    人们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诗经》"赋比兴”:采用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及敷陈直叙;比者,以彼物以比此物也,即就是打比方,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触物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诗经》的艺术特色是()。
    A

    现实主义

    B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C

    语言朴素简洁

    D

    多为四言体诗,少量杂言体诗

    E

    浪漫主义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诗经》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即()
    A

    赋比兴

    B

    风雅兴

    C

    风雅颂

    D

    赋比颂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诗经》的“赋比兴”指什么?

    正确答案: “赋比兴”:指《诗经》运用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铺叙;
    比:打比方。
    兴:触景生情、触物动情的联想方法,同时也是烘托环境的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诗经》中赋比兴三种手法哪种运用的最少?()
    A

    B

    C

    比兴一样少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