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对于“秧歌”表述正确的是:( )A.它起源于放牧的劳动生活。 B.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同时和古代祭祀农神的颂歌、民间流传的农歌以及菱歌有关。 C.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同时和原始打鱼生活有关。

题目
下列选项中,对于“秧歌”表述正确的是:( )

A.它起源于放牧的劳动生活。
B.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同时和古代祭祀农神的颂歌、民间流传的农歌以及菱歌有关。
C.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同时和原始打鱼生活有关。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更多“下列选项中,对于“秧歌”表述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甘特图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ACD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对于“高跷”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族民间舞蹈之一,也叫“高跷秧歌”,流传于全国部分地区。
    B.舞者双脚站在约1米多高的木跷上,身着戏装扮成戏曲中的各种人物起舞。
    C.高跷的高度决定舞者的身份和地位。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东北秧歌教材和民间秧歌有三点主要不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保持来自高跷中的“艮劲”的动律和“稳中浪”的审美特征。
    B.保持来自地秧歌中的“艮劲”的动律和“稳中浪”的审美特征。
    C.保持来自云南花灯中的“艮劲”的动律和“稳中浪”的审美特征。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下列选项中,对“东北秧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B.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C.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秧歌”的形式是:( )

    A.辽阳地秧歌。
    B.北京地秧歌。
    C.东北秧歌。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秧歌”的形式是()。

    • A、辽阳地秧歌
    • B、北京地秧歌
    • C、东北地秧歌
    • D、是年节时,在广场上表演的群众性舞蹈形式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紫色”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英文表述是()。

    • A、Gray
    • B、Pink
    • C、Purple
    • D、Yellow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对“东北秧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广义上来讲,泛指50年代前华北地区的各种秧歌
    • B、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 C、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 D、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正确答案:D

  • 第9题:

    东北秧歌教材和民间秧歌有三点主要不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保持来自高跷中的“艮劲”的动律和“稳中浪”的审美特征
    • B、保持来自地秧歌中的“艮劲”的动律和“稳中浪”的审美特征
    • C、保持来自云南花灯中的“艮劲”的动律和“稳中浪”的审美特征
    • D、把艺人的表演精粹保持了原有的风格特征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秧歌”的形式是()。
    A

    辽阳地秧歌

    B

    北京地秧歌

    C

    东北地秧歌

    D

    是年节时,在广场上表演的群众性舞蹈形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秧歌”主要有三大文化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

    B

    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

    C

    萨满教文化的影响

    D

    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东北秧歌”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从广义上来讲,泛指50年代前华北地区的各种秧歌

    B

    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C

    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D

    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名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夏季防雷常识,下列选项中论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D
    打雷时,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故A项是错误的。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因有屏蔽作用,即使被闪电击中汽车,也不会伤人,故B项是错误的。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船上,故C项是错误的。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竿、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D项是正确的。

  • 第14题:

    下列选项中,对“秧歌”含义的狭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与“出会”、“闹社火”一词相当,泛指秧歌、高跷、竹马、旱船、花灯、花鼓等舞蹈表演形式。
    B.仅指秧歌和高跷秧歌。
    C.指各类的汉族秧歌。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下列选项申,对“东北秧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狭义上来讲,指的是“高跷秧歌”。
    B.从狭义上来讲,指的是“地秧歌”。
    C.从狭义上来讲,指的是50年代初期以来,专业舞蹈工作者以“辽南秧歌”为基础,广泛吸收“小鼓高跷”、“天津高跷”、“地秧歌”、“二人转”以及“单鼓”中的舞蹈成分,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民间舞蹈教材和以它为素材而创作的民间舞蹈节目。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秧歌”的表演特点的是:( )

    A.技艺全击,在人物塑造上有独到之处。(冀东地秧歌)
    B.形式较为古朴,人数一般为64人,把“跑场”叫为“排阵”或“摆阵”。(辽阳地秧歌)
    C.形式完整,表演活泼灵巧,人数为10-16人,包括“堆山子”、“走场”、“蹩篱笆”、“小场”以及独唱、合唱秧歌曲调等形式。(北京地秧歌)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下列选项中,对于“地秧歌”表述正确的是:( )

    A.流传于东北等地的农村地区,以东三省一带最为盛行。
    B.流传山东等地的农村地区,以沿海一带最为盛行。
    C.流传于河北、北京、辽宁的辽阳等地的农村,以冀东的昌黎一带最为盛行。

    答案:C
    解析:

  • 第18题:

    下列民间舞蹈中,哪一种属于山东三大秧歌()?

    • A、海阳秧歌
    • B、花鼓灯
    • C、花灯
    • D、东北秧歌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下列选项中,对于常见扫描仪品牌表述错误的是()。

    • A、Kodak
    • B、Uniscan
    • C、联想
    • D、AGAF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下列选项中,对于“地秧歌”表述正确的是()。

    • A、流传于东北等地的农村地区,以东三省一带最为盛行
    • B、是农村地区迎新娶亲时表演的舞蹈形式
    • C、流传于河北、北京、辽宁的辽阳等地的农村,以冀东的昌黎一带最为盛行
    • D、流传于山东等地的农村地区,以沿海一带最为盛行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秧歌”主要有三大文化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
    • B、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
    • C、萨满教文化的影响
    • D、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蒙古族舞蹈的是(  )。
    A

    扇子舞

    B

    安代舞

    C

    秧歌

    D

    赛乃姆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于“地秧歌”表述正确的是()。
    A

    流传于东北等地的农村地区,以东三省一带最为盛行

    B

    是农村地区迎新娶亲时表演的舞蹈形式

    C

    流传于河北、北京、辽宁的辽阳等地的农村,以冀东的昌黎一带最为盛行

    D

    流传于山东等地的农村地区,以沿海一带最为盛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