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音乐社团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北大音乐研究会。1919年蔡元培为会长,创刊《音乐杂志》。
    宗旨:研究音乐陶冶情操1916年“北京大学音乐团”为前身。
    2.中华美育会。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及爱国女学部分教师,创刊《美育》。
    宗旨:联合全国艺术工作者和大中小艺术教师,共同推进新艺术和活动。
    3.北京爱美乐社。1927年柯政、刘天华及北京师范大学西乐社社员与女子大学教师学生,柯政为社长创刊《新乐潮》。
    宗旨:学理与技术兼重,提高与普及并举。
    4.国乐改进班。1927年刘天华社长。
    宗旨:改进国乐并谋其普及。
    5.大同乐会1920年郑觐文、柳尧章。
    宗旨:复兴宫廷雅乐,实现世界大同。


  • 第2题:

    《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它的后期有何变化?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创刊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共出刊37期。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不但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而且倾向社会主义。
    但从第26期起因陈独秀被捕,李大钊出走,在胡适接手主持下,改变了它的革命的政治方向,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点,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是4开的小型报纸,栏目新颖多样。除正张外,有时还抓住重大事件,增出《特别附录》一张,随报奉送。
    《每周评论》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
    (一)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中,以《每周评论》为首的各种民主报刊结成的无形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还针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报刊攻击五四运动谬论进行了反击。为了充分报道五四运动,《每周评论》等报刊还进行了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

  • 第3题:

    [填空1]大学发起了歌谣运动


    D

  • 第4题:

    五四运动的发展及其胜利,主要是爱国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决定作用。


    答案:错
    解析:

  • 第5题:

    70、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