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戊5人近期均到一座大型购物美食广场打工。她们打工的商家有家用电器店、服装店、药店、馄饨店、拉面馆,每人各去一家。每人开始打工的时间各不一样,分别是去年的3月、4月、5月、6月、7月。已知: (1)甲是厨师,她在一家小吃店顺利找到工作; (2)乙去了服装店,但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比甲晚3个月; (3)丙与去家用电器店打工的人是同乡,5人中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最晚; (4)丁比戊开始打工的时间早,她去的是药店。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3月份甲开始到馄饨店打工 B.?5月份戊开始到家用

题目
甲、乙、丙、丁、戊5人近期均到一座大型购物美食广场打工。她们打工的商家有家用电器店、服装店、药店、馄饨店、拉面馆,每人各去一家。每人开始打工的时间各不一样,分别是去年的3月、4月、5月、6月、7月。已知:
(1)甲是厨师,她在一家小吃店顺利找到工作;
(2)乙去了服装店,但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比甲晚3个月;
(3)丙与去家用电器店打工的人是同乡,5人中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最晚;
(4)丁比戊开始打工的时间早,她去的是药店。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3月份甲开始到馄饨店打工
B.?5月份戊开始到家用电器店打工
C.?6月份丁开始到药店打工
D.?7月份丙开始到拉面馆打工

相似考题
更多“甲、乙、丙、丁、戊5人近期均到一座大型购物美食广场打工。她们打工的商家有家用电器店、服装店、药店、馄饨店、拉面馆,每人各去一家。每人开始打工的时间各不一样,分别是去年的3月、4月、5月、6月、7月。已知: ”相关问题
  • 第1题:

    蒋某从甲市调往乙市工作,不久因严重违纪被工作单位开除,但户籍所在地仍为乙市。蒋某被开除后遂到丙市从事汽车销售工作。10个月以后,又到丁市打工,不料到丁市打工一年半后染上重病,遂到戊市就诊住院,迄今已有1年零3个月。问蒋某的住所应为何市( )

    A.乙市

    B.丙市

    C.丁市

    D.戊市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民法上的住所。
    《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为住所。”《民法通则解释》第9条规定,经常居住地是指自然人离开住所后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本题中蒋某的户籍所在地是乙市,但经常居住地是丁市,虽在戊市治病就医,但根据上述规定,其住所应为丁市。所以,C是正确答案。

  • 第2题:

    甲、乙、丙共同经营一家理发店。在任何时候,必须至少有一人留守店内。也就是说,如果丙外出,那么,如果甲也外出,则乙必须留在店内。但问题是,只有在乙陪伴时,甲才会外出。也就是说,如果甲外出,乙也必须外出。 以下哪项陈述与上面给定的条件不相容? A.甲能够外出 B.甲留在店内,乙和丙外出 C.乙留在店内,甲和丙外出 D.丙总留在店内


    正确答案:C
    复言命题推理。题干逻辑关系为:(1)必须至少有一人留守店内;(2)甲外出→外出。A项,甲乙外出,丙留守,符合题干要求,正确;否定(2)的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所以B项与(2)并不矛盾,正确;C项“乙留在店里”,根据条件(2),则甲也不能外出,C项错误;D项,丙总留在店里,乙外出甲留在店里或甲乙都外出,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选C。

  • 第3题:

    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朵,已知丁做了41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 35 朵
    B. 36 朵
    C. 37 朵
    D. 39 朵

    答案:A
    解析:
    假设法,丁为41,乙、丙、丁平均为39,那么假设丙为39,则乙为37,甲、乙、丙平均数为37,那么甲只能为35。故答案为A。

  • 第4题:

    甲、乙、丙、丁、戊五人值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人各值班一天。要求:乙排在丁、戊两人之前,丙不能排在星期二,甲和丁之间恰好隔开一天。问乙排在星期几时,五个人的值班顺序是唯一的:?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甲、乙、丙、丁和戊5人到赵村、李村、陈村、王村4村驻村考察,每人只去一个村,每个村至少去1人。已知:
    (1)若甲或乙至少有1人去赵村,则丁去王村且戊不去王村;
    (2)若乙去赵村或丁去王村,则戊去王村而甲不去陈村;
    (3)若丁、戊并非都去王村,则甲去赵村。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下列______项。

    A.甲去李村,乙去赵村
    B.乙去陈村,丙去赵村
    C.丙去赵村,丁去李村
    D.丁去赵村,戊去王村
    第三部分数理能力

    答案:B
    解析:
    已知:
    ( 1) 甲赵或乙赵 丁王且 戊王
    ( 2) 乙赵或丁王 戊王且 甲陈
    ( 3) ( 丁王且戊王) 甲赵因题干都为推出信息, 无确定信息, 故用假设法, 从最简单的假设, 即条件( 3) 后件“ 甲赵” , 又因肯后无必然, 所以假设甲没去赵村, 否后必否前, 得到: 丁去王村且戊去王村, 且每人只去一个村, 故丁和戊不再去其他村, 以及五个人四个村, 王村已经去了两人, 所以其他人也不会去王村, 填入表格:



    又因戊去王村, 所以对条件( 1) 否后, 得到否前甲和乙都不去赵村;
    同时又因丁去王村, 所以对条件( 2) 肯前, 得到肯后, 戊去王村且甲不去陈村填入:



    此时丙只能去赵村, 且不去其他村, 填入:



    此时乙只能去陈村, 且不去其他村, 填入:



    最后甲去李村。

  • 第6题:

    甲、乙、丙、丁等4人去完成四项任务,并要求每人只完成一项任务,每一项任务只能由一人完成,每人完成各项任务的所用时间(单位:小时)如下表:

    则最优分配方案是:

    A.甲-任务Ⅰ,乙-任务Ⅱ,丙-任务Ⅳ,丁-任务Ⅲ
    B.甲-任务Ⅰ,乙-任务Ⅲ,丙-任务Ⅱ,丁-任务Ⅳ
    C.甲-任务Ⅳ,乙-任务Ⅱ,丙-任务Ⅲ,丁-任务Ⅰ
    D.甲-任务Ⅰ,乙-任务Ⅲ,丙-任务Ⅳ,丁-任务Ⅱ

    答案:D
    解析:
    要想最优方案,则所有人尽量按效率高的来分工,观察题目表格与选项差别,对于甲最适合的任务是Ⅰ,排除C;对于丙,最合适的是任务Ⅳ,排除B,任务Ⅱ与任务Ⅲ,对于乙和丁,其中乙干任务Ⅲ、丁干任务Ⅱ更优化。因此,选择D选项。

  • 第7题:

    某公司甲、乙、丙、丁、戊5人爱好出国旅游,去年,在日本、韩国、英国和法国4国中,他们每人都去了其中的两个国家旅游,且每个国家总有他们中的2-3人去旅游。已知:(1)如果甲去韩国,则丁不去英国;(2)丙与戊去年总是结伴出国旅游;(3)丁和乙只去欧洲国家旅游。如果5人去欧洲国家旅游的总人数与去亚洲国家的一样多,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去了日本。
    B.甲去了英国。
    C.甲去了法国。
    D.戊去了英国。
    E.戊去了法国。

    答案:A
    解析:
    【A】解析:分析推理。题干条件,5个人每人去两个国家,每个国家有2-3人去。根据条件(3),可知丁和乙去英国和法国,则丁和乙不去日本和韩国。根据条件(1)的逆否命题丁去英国→┐甲韩国,则甲不去韩国。为了保证韩国有人去,那么丙和戊要去韩国。根据47题的补充题干条件可知,去欧洲和去亚洲的人数一样多。目前,欧洲有丁和乙两人,亚洲有丙和戊两人。如果要满足人数一样多,那么甲就要既去亚洲又去欧洲。亚洲中,有日本和韩国,已知甲不去韩国,那么甲去日本。所以选A。

  • 第8题:

    甲拖欠乙和丙5000多元的打工报酬一直不付。乙与丙商定后,将甲的女儿丁(15岁)骗到外地扣留,以迫使甲支付报酬。在此期间(共15天),乙、丙多次打电话让甲支付报酬。但甲仍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乙、丙遂决定将丁卖给他人。在乙外出寻找买主期间,丙奸淫了丁。乙找到了买主戊后,乙、丙以5000元将丁卖给了戊,二人平分赃款。戊欲与丁结为夫妇,遭到丁的拒绝。戊为防丁逃走,便将丁反锁在房间里一个多月。戊后来觉得丁年纪小,太可怜,便放丁返回家乡。戊找到乙要求退回5000元钱,乙拒绝退还,戊便于深夜将乙的一辆摩托车(价值3000元)骑走。
    阅读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和丙的行为构成何罪和何罪的共犯?
    (2)在乙、丙出卖丁的过程中,丙奸淫丁的行为该如何处理?与乙有何不同?
    (3)戊的行为构成何罪?该如何处罚?


    答案:
    解析:
    (1)乙、丙的行为均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且系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乙与丙为索取债务,事先预谋,非法扣留债务人甲的女儿丁长达15天,非法剥夺了丁的人身自由,其行为符合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二人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犯。在向甲索取债务未果的情况下,乙、丙二人又决定并将丁卖给他人,鉴于丁系年满14周岁的妇女,乙、丙的行为符合拐卖妇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二人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2)在实施拐卖妇女行为的过程中,丙单独对丁实施了奸淫行为,根据《刑法》第240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奸淫被拐卖妇女的,仅以拐卖妇女罪一罪处罚,因此对丙不另外定强奸罪;由于乙没有参与强奸行为,丙单独对自己的强奸行为负责。乙、丙拐卖妇女罪应适用不同的法定刑,其中乙按拐卖妇女罪的基础法定刑量刑,丙奸淫被拐卖的妇女,属于法定加重情节,法定刑升格。
    (3)戊的行为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戊花钱从乙、丙手中收买被拐卖的丁的行为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戊将丁反锁在屋里一个多月,非法剥夺丁的人身自由,其行为构成了非法拘禁罪;戊在要求乙退钱未果的情况下,在深夜秘密窃取乙的摩托车(价值3000元),数额较大,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行为构成了盗窃罪。
    根据《刑法》第241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又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收买人不阻碍被拐卖妇女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戊所犯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进行数罪并罚,其中,对戊所犯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由于他中途自愿将被害人放回家,可以不追究该罪的刑事责任。

  • 第9题:

    甲单位建设一项工程,已委托乙单位设计,丙单位施工,丁、戊单位参与其监理工作,丙与戊同属于个企业集团,乙、丙、丁、戊均具有监理资质等级,甲可以选择以下( )中的一家监理其工程。

    A.乙、丙
    B.乙、丁
    C.丙、戊
    D.丁、戊

    答案:B
    解析:

  • 第10题:

    五名工人按甲—乙—丙—丁—戊的顺序轮流值夜班,每人值班1天休息4天。某日乙值夜班,问再过789天该谁值班?

    • A、甲 
    • B、乙 
    • C、丙 
    • D、戊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朵,已知丁做了41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

    35

    B

    36

    C

    37

    D

    39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甲、乙、丙三人一共做了37×3=111朵,乙、丙、丁三人一共做了39×3=117朵,则丁比甲多做了117-111=6朵花,故甲做了41-6=35朵。

  • 第12题:

    单选题
    甲公司是一家家用电器连锁店。在过去的10年中,甲公司一直通过其设在各地的实体店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家用电器,已经成功建立起很高的信誉和知名度。近期,甲公司管理层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日渐兴起的网上购物已经使甲公司失去了一部分订单。甲公司因此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购物商城,以期赢得网上购物的订单。甲公司采取的这种战略变革是( )
    A

    提前性变革

    B

    反应性变革

    C

    危机性变革

    D

    必要性变革


    正确答案: A
    解析: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战略变革的类型。反应性变革是指企业已经存在有形的可感觉到的危机,并且已经为过迟变革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日渐兴起的网上购物已经使甲公司失去了一部分订单,表明甲公司已经为过迟变革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 第13题:

    甲、乙、丙三人合伙设立一家服装店,因是好朋友,口头约定各出资5万元,平均分配盈余。 该服装店开业后,没有订立书面的合伙协议,没有起字号,没有推荐合伙事务的执行人,没 有到工商部门登记。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服装店实质上是合伙企业,应受合伙企业法调整

    B.该服装店不是合伙企业

    C.该服装店不受合伙企业法条调整,但可以受《民法通则》的调整

    D.甲、乙、丙三人是合伙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目前调整合伙的法律规范,一是《民法通则》中关于个人合伙及法人联营的规定,二是《合伙企业法》.本题中该服装店没有订立书面的合伙协议,没有起字号,没有推荐合伙事务的执行人,没有到工商部门登记,不是合伙企业.BCD正确,本题是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 第14题:

    甲、乙、丙、丁为专利权A的共有专利权人,并且未对该专利权的行使做出任何约定。那么以下哪些对专利权的行使方法符合专利法的规定?( )

    A、甲想许可戊企业实施该专利,乙、丙、丁不同意,但甲仍坚持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戊公司实施该专利,获得了40万许可使用费,但甲没有给乙、丙、丁任何利润。

    B、甲想许可戊企业实施该专利,乙、丙、丁不同意,但甲仍坚持以独占许可方式许可戊公司实施该专利,获得了40万许可使用费,甲给乙、丙、丁每人10万元。

    C、甲想许可戊企业实施该专利,乙、丙、丁不同意,但甲仍坚持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戊公司实施该专利,获得了40万许可使用费,甲给乙、丙、丁每人2万元。

    D、甲想在自己担任独立董事的企业中实施该专利,乙、丙、丁不同意,但甲仍坚持实施了该专利,获得了巨大利润,但甲没有给乙、丙、丁任何利润。


    参考答案:CD

  • 第15题:

    甲、乙、丙、丁、戊5人近期均到一座大型购物美食广场打工。她们打工的商家有家用电器店、服装店、药店、馄饨店、拉面馆,每人各去一家。每人开始打工的时间各不一样,分别是去年的3月、4月、5月、6月、7月。已知:
    (1)甲是厨师,她在一家小吃店顺利找到工作;
    (2)乙去了服装店,但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比甲晚3个月;
    (3)丙与去家用电器店打工的人是同乡,5人中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最晚;
    (4)丁比戊开始打工的时间早,她去的是药店。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3月份甲开始到馄饨店打工
    B.?5月份戊开始到家用电器店打工
    C.?6月份丁开始到药店打工
    D.?7月份丙开始到拉面馆打工

    答案:B
    解析:
    分析推理。由条件2可得甲和乙打工的时间要么是3月和6月,要么是4月和7月,再由条件3丙最晚为7月,可得甲一定是3月,乙一定是6月,而条件4中丁比戊早,只能丁在4月,戊在5月;乙确定在服装店,丁确定在药店,而甲在馄饨店、拉面馆中的一个,由条件3得丙不在家用电器店,只能和甲一样,在馄饨店、拉面馆中的一个,家用电器店的只能是戊,而甲和丙分别在两家小吃店工作,具体无法确定。

  • 第16题:

    甲、乙、丙、丁四人做手工盒,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28 个,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 31 朵,已知丁做了 33 朵,问甲做了多少个?


    A. 24个
    B. 26个
    C. 27个
    D. 28个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根据题干可知,甲乙丙共做了84个,乙丙丁共做了93个,则丁-甲=9个,甲=24个。故答案为A。

  • 第17题:

    甲乙丙丁戊己六个棋手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人都与其他选手赛一场),已知第一轮甲的对手是丙,第二轮乙的对手是丁,第三轮丙的助手是戊,第四轮甲的对手是乙,那么第五轮己的对手是()

    A. 甲
    B. 乙
    C. 丙
    D. 戊

    答案:A
    解析:
    甲乙丙丁戊己6人比赛,单循环。第一轮甲丙比赛,则第二轮则是乙丁,甲戊、丙己或甲己、丙戊(与第三轮排除),第三轮为丙戊、甲丁、乙己或者甲己、乙丁(与第二轮重复排除) ,第四轮甲乙,易知前四轮甲丙、甲戊、甲丁、甲乙,则第五轮甲己。因此选甲

  • 第18题:

    某公司甲、乙、丙、丁、戊5人爱好出国旅游,去年,在日本、韩国、英国和法国4国中,他们每人都去了其中的两个国家旅游,且每个国家总有他们中的2-3人去旅游。已知:(1)如果甲去韩国,则丁不去英国;(2)丙与戊去年总是结伴出国旅游;(3)丁和乙只去欧洲国家旅游。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去了韩国和日本。
    B.乙去了英国和日本。
    C.丙去了韩国和英国。
    D.丁去了日本和法国。
    E.戊去了韩国和日本。

    答案:E
    解析:
    【E】解析:分析推理。题干条件,5个人每人去两个国家,每个国家有2-3人去。根据条件(3),可知丁和乙去英国和法国,排除B和D。根据条件(1)的逆否命题:丁去英国→┐甲韩国,可知甲不去韩国,排除A。根据条件(2)丙和戊结伴出游,如果丙去了英国,那么戊也去,这样英国就有4人(乙、丁、丙、戊)旅游,和题干条件“每个国家只有2-3人去旅游”产生了冲突,排除B。所以选E。

  • 第19题:

    甲单位建设一项工程,已委托乙单位设计、丙单位施工,丁、戊单位均有意向参与其监理工作,丙与戊同属一个企业集团,乙、丙、丁、戊均具有相应工程监理资质等级,甲可以选择以下哪项中的一家监理其工程?( )

    A.乙、丙
    B.乙、丁
    C.丙、戊
    D.丁、戊

    答案:B
    解析:
    丙是施工单位,不能自己监理自己;戊和丙是同一集团,不能给自己监理。

  • 第20题:

    甲、乙二人在丙开设的服装店内签订甲购买乙服装的买卖合同,双方约定,乙将货物运至丙的服装店内交货。乙将3000件服装运至丙的服装店后,甲3个月后告知乙不再购买该批服装。此时,丙向乙主张保管费。根据上述情形,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乙与丙之间存在保管合同法律关系
    B.丙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行为
    C.乙与丙之间存在委托合同法律关系
    D.乙与丙之间存在行纪合同法律关系


    答案:A
    解析:
    【精解】本题应当认定为无偿保管合同法律关系,因为乙将货物存放于丙处,而保管合同属于实践合同,至于丙的默认不影响保管合同的成立。故选A项。丙的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因为在无因管理成立之初,受益人并不知晓管理行为,而在保管行为成立之初,保管人和委托人都知道管理行为,这是无因管理区别于保管行为的关键。委托合同和保管合同区别的关键在于,委托合同强调事务的处理过程,而保管合同则强调事务的处理状态,故乙、丙之间不存在委托合同关系。保管合同和行纪合同的区别之一就是,行纪合同的行纪人要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应当由行纪人承受,而不是委托人承受。本题中,丙并没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故乙、丙之间不存在行纪合同关系。

  • 第21题:

    小丽从家乡进城打工之后,一直担心遇见坏人,害怕被骗被抢,不敢和其他人交往。社会工作者小王发现不少外出打工的女孩子都有类似的情况,于是策划开办打工妹互助小组帮助她们。小王的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履行好自己作为小组长的角色
    B:小组地点选择在方便打工妹参加的地方
    C:开办小组的时间由打工妹自己讨论决定
    D:协助打工妹在小组中分享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答案:A
    解析:
    协助类似小丽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时,需注意以下三点:(1)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2)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3)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社会工作者要警惕自己在小组中的身份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平等,将自己的心放到小组中去,而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冷静的、领导小组活动的专家。故A错误。

  • 第22题:

    单选题
    一项工程,若甲、乙、丙轮流去做,每人每次工作1天,30天刚好完成;若甲、乙、丁轮流去做,每人每次工作1天,36天刚好完成;若甲、乙、丙、丁轮流去做,每人每次工作1天,34天刚好完成。问甲、乙轮流去做,每人每次工作1天,需要多少天()
    A

    15

    B

    20

    C

    29

    D

    30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轮流做,30天完成,每人工作30÷3=10天;甲、乙、丁轮流做,36天完成,每人工作36÷3=12天;甲、乙、丙、丁轮流做,34天完成,34÷4=8……2,最后两天由甲、乙完成,所以甲、乙各做9天,丙、丁各做8天。根据工作量相同可得10×(甲+乙+丙)=12×(甲+乙+丁)=9×(甲+乙)+8×(丙+丁),由此可得丙=2丁,甲+乙=4丁,因此若甲、乙轮流做,需要10×(4丁+2丁)÷(4丁)=15个循环,共计15×2=30天。

  • 第23题:

    多选题
    甲拥有子公司乙,甲与丙共同控制丁。乙对戊、已有重大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关联方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乙与戊、乙与己互为关联方

    B

    甲、乙、丁之间均互为关联方

    C

    甲、乙、丙、丁之间均互为关联方

    D

    甲、乙、丙、丁、戊、己之间均互为关联方


    正确答案: B,A
    解析: 与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合营者之间通常不构成关联方关系,故甲与丙无关联方关系,选项C和D错误。

  • 第24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丁、戊五人值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人各值班一天。要求:乙排在丁、戊两人之前,丙不能排在星期二,甲和丁之间恰好隔开一天。问乙排在星期几时,五人的值班顺序是唯一的()
    A

    星期一

    B

    星期二

    C

    星期三

    D

    星期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乙排在丁、戊两人之前”,可知乙不能排在星期四和星期五。如果乙排在星期一或星期二,则显然丁和戊的顺序都有多种选择。当乙排在星期三时,丁和戊只有排在星期四或星期五,又“丙不排在星期二”,则丙排在星期一,甲排在星期二;又由“甲和丁之间恰好隔开一天”可知,丁排在星期四,戊排在星期五,五人的值班顺序是唯一的。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