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题目
《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早期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其基本教义和意义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佛教创立背景:
    佛教兴起于印度列国时代的早期。当时,由于列国之间战争频繁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这种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便是出现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纷纷兴起的各种思潮一般都具有反对婆罗门的倾向。佛教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前486年),他生于释迦国,后被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隐修者)或佛陀,传说他是伽毗罗卫城净饭王的太子,他29岁出家.,修行7年,传教40多年,他死后,佛教继续传播,终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四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说明人生多苦,宣扬所谓八苦,即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集谛”说明产生苦的原因在于有欲爱(渴望),包括对欢乐之欲爱、长生之欲爱、权力之欲爱。有欲爱便有行动,有行动便造了业,造了业便造了今后的因,于是因果不断,生死轮回不已。“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在于消灭苦,认为灭苦的关键在于消灭欲望,以达到所谓“不生不灭”的绝对宁静的“涅槃”境地。“道谛,,说明佛教修道的主张和途径,包括正见(信仰正)、正思维(决心正)、正语、正业(行为正)、正命(生活正)、正精进(努力正)、正念(思念正)、正定(精神集中、禅定正)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理论上理解佛教宣扬的教义,另一方面,从静坐中体验佛教所宣扬的境界。此外,佛教还宣扬“众生平等”说。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虽然在轮回转世说上与婆罗门教相近,但它不承认婆罗门教的神能主宰人的命运,不承认婆罗门的经典、祭司和祭祀有拯救人的作用,从而否定了婆罗门教和婆罗门种姓的权威,因此佛教成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重要派别。然而早期佛教从人生多苦入手,给处于苦难、动荡不安环境的人们,提出一种唯心地解决苦难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修道去追求幻想的幸福。这对于广大的被压迫群众来说,就是要他们安于现状,断绝一切欲望,循规蹈矩,脱离现实,不去反抗奴隶主的剥削与压迫。因此,早期佛教与其他宗教一样,也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精神武器。由于佛教教义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奴隶主有利,因此佛教的主要支持者是刹帝利和吠舍中的富人,他们大量捐款、赠园,使得佛教迅速传播。

  • 第2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带全局性的10个问题,即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十大关系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 第3题:

    ‘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实际是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骨法用笔:内在的‘风范韵度’集中表现为外在的容貌与骨相的一定法则,谓之骨法,通过用笔来捉取人物的骨相法则(刻画容貌)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应物象形:即画家的观察认识方法,可以变形夸张但不能主观臆想。
    随类赋彩:任何客观对象都是以其自身特有的形体和色彩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画家必须根据具体对象对绘画作必要而正确的施色。
    经营位置: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构图的关键在于人物位置关系。
    传移模写:摹写,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 第4题: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讲话借鉴苏联建设经验,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中心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显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中心所在。

  • 第5题:

    《论十大关系》


    正确答案: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戒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十个方面),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经阐明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借鉴别国经验,走自己的路,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第6题:

    公共关系调查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意义:
    首先,它可以使组织准确地了解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定位。
    其次,公共关系调查为组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它使组织及时把握公众舆论。
    最后,提高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率。
    内容:
    (1)组织形象的调查。组织自我形象的调查,组织实际形象的调查,形象差距的比较分析。
    (2)组织的公众舆论调查。
    (3)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条件的调查。公共关系活动主体人力、财力情况调查。公共关系活动客观环境调查。

  • 第7题:

    问答题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带全局性的10个问题,即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十大关系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下列属于《论十大关系》中的观点的是(  )。
    A

    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B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C

    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初步设想

    D

    提出了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思想


    正确答案: C,A
    解析: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在《论十大关系》中,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就要正确把握和处理一系列的重大关系,毛泽东主要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等思想。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A

    《实践论》

    B

    《论十大关系》

    C

    《矛盾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的时间、论题。

    正确答案: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提出,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 第14题: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问题的阐述,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标志着我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文献。

  • 第15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其中,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式他论述的专题之一。

    • A、《论十大关系》
    • B、《论持久战》
    • C、《调查工作》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 A、《实践论》
    • B、《论十大关系》
    • C、《矛盾论》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的时间、论题。


    正确答案:《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提出,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 第18题:

    简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内容: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围绕“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基本方针,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
    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正确答案: 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1)《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并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主席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
    (3)《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内容: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围绕“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基本方针,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
    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一文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讲话借鉴苏联建设经验,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中心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显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中心所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