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A.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B.20年代的教育改革
    C.30年代的教育改革
    D.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C
    解析:
    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经历了“调整、巩固与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教育改革主张授予学生各种科学基础知识,要求学校依据严格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进行各科教学,所以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过程中,强调智育的重要性、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故选C。

  • 第2题: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是苏联教育改革中的里程 碑之一。


    答案:对
    解析: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1918年10月,苏俄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统一 劳动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又 称《统一劳动学校宣言》)。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规定,凡属教育人民委员部管辖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的一切学校,一律命名为“统一劳动学校”。所谓 “统一",是指所有的儿童都应进同一类型的学 校,所谓“劳动"强调“新学校应当是劳动的”,并 且把劳动列人学校课程,使学生通过劳动能"积 极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去认识世界”。统一劳动 学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级学校招收8 ~ 13岁的 儿童,学习期限5年,第二级学校招收13 ~ 17岁 的少年和青年,学习期限4年。这两级学校均是 免费的,并且是相互衔接的。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是苏联教育史上第一 个重要的教育立法,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贯彻 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 尖锐地批判了旧学校的形式主义、脱离生活实际 的倾向,要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 来;强调全面发展儿童个性,充分发挥儿童学习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但是,也存在一些严 重的缺点和错误,例如取消一切必要的、合理的 教学制度,取消教学计划,完全废除考试和家庭 作业,不正确地解释教师的作用,过高估计了劳 动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宣称“生产劳动应当成 为学校生活的基础”等。

  • 第3题:

    简述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答案:
    解析:
    (1)“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分《京师大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五部分。因公布的时间是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年,故也称壬寅学制,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法定学制。1904的“癸卯学制”是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2)废科举、兴学堂从改革科举考试内容,递减科举名额,到科举制完全废止,科举制的废除经历了三个阶段。此间,全国兴起办新学的热潮。至1909年,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已达5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6万人。(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为保障学制的实施和兴学政策的落实,1904年政府规定专设总理学务大臣。废除科举制后,为适应形势,1905年底批准成立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政府主管机构——学部。与此同时,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4)确定教育宗旨中国近代最早规定的教育宗旨始于《奏定学堂章程》。1906年,学部为适应时变,在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制定并颁布了明确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孑L、尚公、尚武、尚实”,并说明前两项为中国所固有而亟须发扬以抵制“异说”,后三项为中国民众所缺乏而亟须养成的。(5)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其中以日本和美国为主。

  • 第4题:

    我国现代档案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建国初期前苏联档案学理论在我国传播的结果。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简述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措施。


    正确答案: 1987年10月,“教育改革实施本部”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教育改革大纲》,其措施主要是:
    (1)完善终身学习体制,其中包括制定“终身学习振兴法”。
    (2)改革初等、中等教育,包括充实、改善道德教育在内的课程设置。
    (3)改革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开放化,重新改组大学审议会,重新制定“大学设置基准”。
    (4)振兴学术,推进基础研究,充实研究生院,增加科学研究补助金,增设大学共同利用的研究机构。
    (5)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加强教员和学术的交流,改进留学生制度,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改革接收归侨子女教育体制。
    (6)为适应信息化而进行改革,树立信息道德,提高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建立信息化社会性系统。
    (7)改革教育行政和教育财政。
    (8)建立教育改革推进体制。
    (9)扶植私学,通过“公私协作的方式”即民办公助方式、税制上的优惠、育英奖学金等在经费上予以补助,重视并积极支持私立学校中具有特色的教育研究项目。

  • 第6题:

    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开始于()


    正确答案:60年代末

  • 第7题:

    苏联1958年教育改革从整体上来看是成功的,取得卓著的成效。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措施。

    正确答案: 1987年10月,“教育改革实施本部”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教育改革大纲》,其措施主要是:
    (1)完善终身学习体制,其中包括制定“终身学习振兴法”。
    (2)改革初等、中等教育,包括充实、改善道德教育在内的课程设置。
    (3)改革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开放化,重新改组大学审议会,重新制定“大学设置基准”。
    (4)振兴学术,推进基础研究,充实研究生院,增加科学研究补助金,增设大学共同利用的研究机构。
    (5)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加强教员和学术的交流,改进留学生制度,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改革接收归侨子女教育体制。
    (6)为适应信息化而进行改革,树立信息道德,提高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建立信息化社会性系统。
    (7)改革教育行政和教育财政。
    (8)建立教育改革推进体制。
    (9)扶植私学,通过“公私协作的方式”即民办公助方式、税制上的优惠、育英奖学金等在经费上予以补助,重视并积极支持私立学校中具有特色的教育研究项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正确答案: 凯洛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建国初期对幼教事业进行改造的措施。

    正确答案: (1)发布关于“教育改造”的方针;
    (2)颁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3)制订《幼儿园暂行规程》等法规;
    (4)收回教会幼稚园的办学权;
    (5)收回所有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五条:
    (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宋初太学徒具空名,经过整顿,太学规模方较完备,管理办法趋于细密。又创立“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学生按程度分为三等,使学校不仅承担养士任务,而且具有取士职能。
    (2)整顿地方学校。熙宁四年下令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设立学校,采访有“经术行谊”者任教授,使地方学校有了很大发展。
    (3)颁定《三经新义》。使其作为必读教材,亦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
    (4)设置专门学校。另外设置了武学、律学和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专门人才。
    (5)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废除明经科,增加进士科名额。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对北宋教育制度的形成及宋代中后期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苏联第二次学前教育改革开始于()

    正确答案: 60年代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措施。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9世纪末,美国抛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将中国视为可瓜分的稳定市场。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震撼了中国朝野。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改革图强,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颁布新学制。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8月15日奏呈颁布,通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刺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壬寅学制虽经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又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
    (2)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度一直是清末影响新式学堂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在制定学制的同时,就开始了如何处置科举考试的讨论。总的来看,科举制度从改革到废除共经历了改革科举内容、递减科举中额、到完全废止三个步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下诏乡试、会试一律停考,各省岁科考试也随即停考,至此,共实行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终告废除。
    (3)建立教育行政体制。随着新学制的颁布实行,教育的行政体制也发生了变化。1905年,中央成立了学部,并将原来的国子监并入学部。学部的最高长官叫尚书,1906年各省设提学使司,专管全省教育事务,设提学使一员。随后,又在府厅州县设劝学所,为各府州县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设总董一人,下分若干学区,每区设劝学员,具体管理学务。
    (4)制定教育宗旨。中国近代教育宗旨的正式颁布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时科举制度废除,学制已推行,中央学部已建立,为形式所需,由学部明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此外,这一时期,因新政的实施,留学教育再掀热潮,以日本和美国为主,虽非新政的内容,但它是新政直接导致的一种后果。

  • 第14题:

    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措施。


    答案:
    解析:
    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了"熙宁兴学”。 纶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三舍法”是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 依据成绩依次升舍的制度。 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 随意臼贞学校事务,朝廷为地方学校拨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待提 供f保障。 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王安石主持修撰《诗经》《尚书》《周礼》 三经义,形成《三经新义》,并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 “熙宁兴学”因王安石被逐出朝廷而半途夭折,但是它将北宋教育事业推进了一大步, 并对后来的兴学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 第15题:

    苏联的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强调()
    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 第16题:

    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正确答案:凯洛夫

  • 第17题:

    简述建国初期对幼教事业进行改造的措施。


    正确答案: (1)发布关于“教育改造”的方针;
    (2)颁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3)制订《幼儿园暂行规程》等法规;
    (4)收回教会幼稚园的办学权;
    (5)收回所有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权。

  • 第18题: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联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


    正确答案:这次改革在当时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无产阶级新的教育领导机构体系,并对教育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2)争取、团结和教育广大教师,组织起革命的教师队伍,大办师范教育;(3)实现教育的世俗化、民主化,建立起统一的学校制度,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4)动员一切力量,轰轰烈烈地开展扫盲运动,同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发展民族教育。

  • 第19题:

    《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是苏联()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文件。

    • A、20年代
    • B、建国初期
    • C、卫国战争时
    • D、30年代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的措施。

    正确答案: 1、接管外国在我国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回教育主权
    2、停办私立幼儿园,向工农子女打开幼儿教育机构的大门
    3、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纲要
    4、学习前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苏联的第三次学前教育改革强调()

    正确答案: 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统一劳动学校宣言》是苏联()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文件。
    A

    20年代

    B

    建国初期

    C

    卫国战争时

    D

    30年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

    正确答案: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有:
    (1)建立近代意义的学制。清末颁布学制始于《钦定学堂章程》而成于《奏定学堂章程》,清末学制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因素。
    (2)废科举,兴学堂。科举制度一直是清末影响新式学堂发展的重大障碍,科举从议废到实废,仅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有力地配合了学制颁布后兴学政策的落实。到清末新政时期,科举考试制度因一时与新学难以调和,予以彻底革除以廓清新学堂发展的障碍是必然的。
    (3)建立行政体制。为保证学制颁布后兴学政策的落实,1904年《学务纲要》规定专设总理学务大臣。废科举后,为适应教育形势的新变化,加强教育管理,清政府又进一步对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改革,地方教育行政也相应作了改革。至此,一套新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系统终于形成。
    (4)厘订教育宗旨。1902年,梁启超著文明确提出教育当定宗旨,张之洞则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906年3月,学部针对民权思想的流行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拟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教育宗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5)倡导出国留学。在清末新政激励下,近代留学教育首先在1906年前后形成留日高潮,其次是在1908年实行“退款兴学”政策后留美潮流兴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