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大流士改革的原因、内容与意义。

题目
简述大流士改革的原因、内容与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大流士改革的原因、内容与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马略军事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原因: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后,贵族派利用自己的胜利大肆侵呑公有地,农民破产和失地过程加剧,责族派和民主派之间的斗争也更趋激烈,并且在朱古达战争期间十分尖锐。这次战争充分体现了罗马贵族将领的腐朽无能,也暴露了罗马军队的堕落,他们甚至接受敌方的贿赂,使自己的军队屡遭失败,这使得骑士们的海外商业和高利贷活动受到损害,他们强烈不满,从而使责族与民主派间的斗争日益紧张。罗马统治者为了加强武装力量,扭转被动局面,将如何改变军队的腐败状况提上日程。
    (2)措施:公元前107年,马略被民主派选为执政官,上任后他进行了军事改革,内容包括:把征兵制改为募兵制,改公民兵为雇佣兵,凡是志愿而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包括无产的贫民)都可应募入伍,服役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养,发给薪饷和武装,老兵退役之后发给份地;采用不同武器、兵种和训练程度为基础的战斗队形,以增进作战的灵活性和指挥效能;增加工兵和机械装备;加强军纪和训练。
    (3)意义:募兵制的实行,不仅扩大了兵源,使公民兵变成职业军队,而且重新调整了军队的编制、装备,使军队得以长期正规训练,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解决了小农破产后的谋生问题,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职业军长期追随自己的将领,为后来的军事独裁提供了条件,加速了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的过渡;改革导致罗马军队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使罗马的军队由农民为骨干变为以无产者为主要来源。改革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老兵分配份地的制度,也改变罗马土地问题的性质,即由破产农民要求恢复土地的斗争变为老兵争夺份地的斗争,这为共和国后期罗马社会斗争增添了新的元素。

  • 第2题:

    试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正确答案:【波斯的兴起】波斯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邻近地区先后建立了埃兰人和米底人国家。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乘米底与巴比伦作战和内部发生叛乱之际,在阿黑门尼德氏族的显贵居鲁士(公元前558--公元前530年)的领导下,反抗米底的奴役,经3年战争,于公元前550年灭了米底,建立起波斯王国。
    公元前530年,居鲁士率军远征中亚,很快占领了巴克特里亚、粟特和花刺子模。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公元前530--公元前522年)继位,征服了埃及。此时的波斯版图已包括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及中亚的广大地区,形成1个横跨亚洲、非洲的大帝国。
    【大流士的新政】公元前522年,当冈比西斯在埃及时,僧侣高墨达发动政变,夺取了波斯政权。冈比西斯闻讯回国,暴卒于途中,巴比伦、埃兰、亚述和埃及等地区乘机独立。阿黑门尼德族的大流士(公元前522--公元前485年)联合其他波斯贵族,杀死高墨达及其追随者,夺得政权。大流士和他的部将用了2年多时间,经18次战役,才把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镇压下去,稳定了局面。大流士把镇压的经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3种文字刻在贝希斯敦大崖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铬文"。
    大流士为加强其专制统治,从公元前518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有:
    1、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分别委派总督和军事长官管理行政和军事;
    2、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规定贡赋的数额;
    3、将全国划分为5个军区,统辖各省军事;
    4、组建由波斯人组成的近卫军;
    5、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
    6、修筑驿道,通达帝国各地;
    7、为适应帝国统治需要,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或拜火教)奉为国教。
    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了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基础,扩大了帝国境内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关系,促进了帝国境内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但对被征服地区的民众来说,它意味着更残酷的统治。

  • 第3题: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内容:①为保证财政收入,485年颁布均田令。政府把直接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向国家纳租调,服徭役。②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改革鲜卑旧俗,下令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学说汉话,采用汉姓,还提倡与汉族通婚。
    (2)意义:①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③北方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④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 第4题:

    波斯大流士一世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结果。


    正确答案: 背景:帝国28年时间,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帝国;大流士时代,征服印度河流域(517BC.和色雷斯地区--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内部形势:帝国统治形式;加强和完善国家机器;缓和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消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方面巩固帝国。
    内容:(1)确立君主专制,加强国王的权力,调整国王与贵族的关系;(2)帝国划分为20余个行省,设总督(萨特拉匹)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货币税和实物税,波斯人免征货币税,但可能要交实物税);一套对被征服地区居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制度;(3)军事上:帝国分为五大军区,各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总督不管军事,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互不相属--互相监视;(4)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两部分;其中最具战斗力的:由1万名波斯人组成的“不死队”;(5)统一帝国铸币制度;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称“大流克”,重8.4克,行省有权铸银币、自治市有权铸铜币;(6)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驿道沿途设驿站,备有人员和马匹;最长的一条驿道是从苏撒到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全长约2400公里。(7)极力拉拢被征服地区统治阶级,扩大帝国统治基础,巩固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制定法律时,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采取宽容态度;缓和各地贵族与波斯人之间的对立情绪;(8)开通埃及法老尼科未完工的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在中亚某些地方修建了水库等。
    结果: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客观上促进过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 第5题:

    大流士一世改革


    正确答案: BC518年开始,大流士一世对波斯原有统治结构、古老军事组织以适应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主要内容有:
    (1)建立国王专制统治。
    (2)建立军事、政治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3)军事改革,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4)对各行省规定贡赋制度。
    (5)统一货币制度。
    (6)修筑驿道。
    (7)尊奉琐罗亚斯教为国教。改革加强了帝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力量,军政分权制度与军区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 第6题:

    大流士一世改革统一了()。


    正确答案:币制与度量衡

  • 第7题:

    大流士改革


    正确答案: 波斯帝国国王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改革。大流士取得王位后,公元前522年成功镇压了高墨达暴动;其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战争,建立了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为了巩固波斯帝国及个人专制统治,大流士进行了系列的改革。
    其主要内容有:一、将帝国划分为诸多行省,行省必须向帝国交纳赋税;设总督治理行省,总督拥有行省的行政、司法和税收等大权;二、将帝国划分为5个军区,各军区将领由国王任命,军区将领与总督互不统属,直接对国王负责;三、统一货币,金币铸权归属中央,地方行省可铸银币;四、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传达国王命令和下情上达;五、把琐罗亚斯德教,即袄教或拜火教,奉为国教。改革实现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目的,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此后波斯帝国愈加强盛,其创立的系列制度也为后世帝国所继承。

  • 第8题:

    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梭伦成为执政官后,全面推进宪政改革:第一,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债务而遭受的奴役。第二,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三,设立新的政权机构,贵族会议大受限制。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此外,梭伦建立陪审法庭,参与例行审判和受理上诉案件。第四,颁布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
    历史意义:纵观梭伦的各项改革,在解救人民疾苦、消除贵族特权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同时也为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准备了条件。此次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道路。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所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希腊城邦。

  • 第9题:

    问答题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原因、内容与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由于以前的改革不彻底,公元前509年,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选举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克里斯提尼为首席执政官进行改革。内容有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代之以十个地域部落。设立新的500人议事会,建立十将军委员会,贝壳放逐法。改革标志着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完全胜利,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的繁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论大流士改革。

    正确答案: (1)背景:波斯帝国从居鲁士建国到大流士仅仅28年时间就成为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是,波斯帝国面临的形势也是艰难而复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极为艰巨的。手心爱你对如此辽阔的帝国,采用何种统治形式,其次波斯原来的国家国家机器不符合通知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第三,帝国内部激烈矛盾、民族矛盾都极为尖锐复杂,帝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维持为此,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
    (2)内容:
    1)政治方面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负责行政和税收。每个行省每年要向波斯缴纳规定的税赋。
    2)军事方面将帝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下辖各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
    3)经济方面,统一帝国的铸币制度,规定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有权铸造银币、自由市只有权铸造铜币。
    4)此外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
    5)大流士还激励拉拢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缓和了各地贵族与波斯人之间的对立情绪。
    (3)意义:大流士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客观上促进过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汉代刑制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汉代刑制改革源于“缇萦上书”。
    (2)汉文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以徒刑、笞刑、死刑分别取代黥刑、劓刑和斩趾刑。即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300,斩左趾改为笞500,斩右趾改为弃市。
    汉文帝改革出现的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刑替代劓刑和斩左趾,受刑者都被打死。
    (3)汉景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
    (4)改革意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大流士一世改革统一了币制与度量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答案:
    解析: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西欧其他国家宗教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路德的宗教主张是多年来经常出现的考研题目,考生还应注意闵采尔的主张、加尔文的宗教主张,试着将它们加以比较。

  • 第14题:

    简述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主要派别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原因:经济上,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严重束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上,文艺复兴中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以天主教会为精神支柱的封建势力相互勾结,资产阶级不得不借助于宗教神学的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政治斗争。(2)主要流派:加尔文宗、路德宗和安立甘宗
    (3)历史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00多年后,他们震惊了世界,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中流砥柱。
    内容: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实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条约,(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 第15题:

    试论大流士改革。


    正确答案: (1)背景:波斯帝国从居鲁士建国到大流士仅仅28年时间就成为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是,波斯帝国面临的形势也是艰难而复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极为艰巨的。手心爱你对如此辽阔的帝国,采用何种统治形式,其次波斯原来的国家国家机器不符合通知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第三,帝国内部激烈矛盾、民族矛盾都极为尖锐复杂,帝国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维持为此,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
    (2)内容:
    1)政治方面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负责行政和税收。每个行省每年要向波斯缴纳规定的税赋。
    2)军事方面将帝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下辖各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
    3)经济方面,统一帝国的铸币制度,规定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有权铸造银币、自由市只有权铸造铜币。
    4)此外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
    5)大流士还激励拉拢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缓和了各地贵族与波斯人之间的对立情绪。
    (3)意义:大流士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客观上促进过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 第16题: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原因、内容与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由于以前的改革不彻底,公元前509年,平民在与贵族的斗争中,选举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克里斯提尼为首席执政官进行改革。内容有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代之以十个地域部落。设立新的500人议事会,建立十将军委员会,贝壳放逐法。改革标志着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完全胜利,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的繁荣。

  • 第17题:

    述评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正确答案: 背景:高摩塔政变及被镇压;大流士取得政权。
    主要内容:军政分权、贡赋制度、统一币制、文化政策等。
    改革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帝国统治。影响和后果。

  • 第18题:

    大流士一世改革统一了币制与度量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简述汉代刑制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1)汉代刑制改革源于“缇萦上书”。
    (2)汉文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以徒刑、笞刑、死刑分别取代黥刑、劓刑和斩趾刑。即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300,斩左趾改为笞500,斩右趾改为弃市。
    汉文帝改革出现的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刑替代劓刑和斩左趾,受刑者都被打死。
    (3)汉景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
    (4)改革意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正确答案: 【波斯的兴起】波斯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邻近地区先后建立了埃兰人和米底人国家。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乘米底与巴比伦作战和内部发生叛乱之际,在阿黑门尼德氏族的显贵居鲁士(公元前558--公元前530年)的领导下,反抗米底的奴役,经3年战争,于公元前550年灭了米底,建立起波斯王国。
    公元前530年,居鲁士率军远征中亚,很快占领了巴克特里亚、粟特和花刺子模。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公元前530--公元前522年)继位,征服了埃及。此时的波斯版图已包括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及中亚的广大地区,形成1个横跨亚洲、非洲的大帝国。
    【大流士的新政】公元前522年,当冈比西斯在埃及时,僧侣高墨达发动政变,夺取了波斯政权。冈比西斯闻讯回国,暴卒于途中,巴比伦、埃兰、亚述和埃及等地区乘机独立。阿黑门尼德族的大流士(公元前522--公元前485年)联合其他波斯贵族,杀死高墨达及其追随者,夺得政权。大流士和他的部将用了2年多时间,经18次战役,才把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镇压下去,稳定了局面。大流士把镇压的经过用波斯、埃兰、巴比伦3种文字刻在贝希斯敦大崖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铬文"。
    大流士为加强其专制统治,从公元前518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有:
    1、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分别委派总督和军事长官管理行政和军事;
    2、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规定贡赋的数额;
    3、将全国划分为5个军区,统辖各省军事;
    4、组建由波斯人组成的近卫军;
    5、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
    6、修筑驿道,通达帝国各地;
    7、为适应帝国统治需要,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或拜火教)奉为国教。
    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了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基础,扩大了帝国境内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关系,促进了帝国境内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但对被征服地区的民众来说,它意味着更残酷的统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述评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正确答案: 背景:高摩塔政变及被镇压;大流士取得政权。
    主要内容:军政分权、贡赋制度、统一币制、文化政策等。
    改革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帝国统治。影响和后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大流士一世改革

    正确答案: 518年开始,大流士一世对波斯原有统治结构、古老军事组织以适应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
    主要内容有:
    (1)建立国王专制统治。
    (2)建立军事、政治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3)军事改革,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4)对各行省规定贡赋制度。
    (5)统一货币制度。
    (6)修筑驿道。
    (7)尊奉琐罗亚斯教为国教。改革加强了帝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力量,军政分权制度与军区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波斯大流士一世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结果。

    正确答案: 背景:帝国28年时间,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帝国;大流士时代,征服印度河流域(517BC)和色雷斯地区--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内部形势:帝国统治形式;加强和完善国家机器;缓和帝国内部阶级矛盾;消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方面巩固帝国。
    内容:
    1)确立君主专制,加强国王的权力,调整国王与贵族的关系;
    2)帝国划分为20余个行省,设总督(萨特拉匹)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货币税和实物税,波斯人免征货币税,但可能要交实物税);一套对被征服地区居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制度;
    3)军事上:帝国分为五大军区,各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总督不管军事,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互不相属--互相监视;
    4)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两部分;其中最具战斗力的:由1万名波斯人组成的“不死队”;
    5)统一帝国铸币制度;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称“大流克”,重8.4克,行省有权铸银币、自治市有权铸铜币;
    6)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驿道沿途设驿站,备有人员和马匹;最长的一条驿道是从苏撒到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全长约2400公里。
    7)极力拉拢被征服地区统治阶级,扩大帝国统治基础,巩固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制定法律时,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采取宽容态度;缓和各地贵族与波斯人之间的对立情绪;
    8)开通埃及法老尼科未完工的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在中亚某些地方修建了水库等。
    结果: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客观上促进过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