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做简单评述。”相关问题
  • 第1题:

    强调古典自由教育,注重经典名著的学习,对美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产生了广泛影 响的教育思潮是( )

    A.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C.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试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作简单评述。


    答案:
    解析: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 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初在 中国兴起。其内涵为:一是以教育为国家的工 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 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教育为 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 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其主旨在 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 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认定:外国在中国办教育 是怀有政治侵略之心、经济侵略之图和文化侵略 之念,为国家生存、文化延续和社会安宁计,必须 收回教育权;出于培养良好国民的考虑,倡导教 育机会的均等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出于维护 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大业,提倡教育和学术独立 等,表现出其进步与爱国的一面。国家主义教育 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救国论。

  • 第3题:

    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于20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其内涵为“教育是国家 的工具,教育是国家的任务,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的观念 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这个教育思潮是( )

    A.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B.职业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评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


    答案:
    解析: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量极为丰富的时代;各种新兴的思想层出不穷,建构主义的兴起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领域发生的一场革命,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创新的地方,但是由于它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尚未达到完善的境地;而结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长期以来被我们肯定的学习模式,有其独特的长处,尽管时代发展了,我们对于传统还是不能一概否认,应合理地取长补短。要做到这些,我们要了解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特色:(1)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认为那只能使学生呆读死记,不会在另一种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他倡导发现学习,强调学科结构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①学习观。结构主义学习观的内容有:a.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c.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都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②结构教学观。在教学的观点中,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因此,布鲁纳很重视学科结构的教学,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可见,布鲁纳把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设计者。③发现学习法。发现法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寻找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不是最终的答案。学生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解释,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②学习观。认知主义更多地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而建构主义则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③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他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学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呈现,而是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3)比较二者的异同。从上面对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分别所做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地方:都主张学生的主动学习。结构主义虽然强调的是学生学习已有的人类普遍知识,但并不是主张灌输、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吸收书本上的知识。结构主义者认为尽管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然而,导致二者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教育夸大、发扬了这种学生的主动性,把对这种主动性的要求扩大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不仅要求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在知识的价值、应用,教师的定位、教学的过程等方面都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的价值上,建构主义强调其应用的情境性,认为真理不是永恒的,而是因人、因情境而变化的,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在教师的定位上,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强调每个人过去形成的经验系统是不同的,对不同的信息就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即使对于相同的信息每个人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意义建构,对此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能无视学生已育的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这些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可见,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分歧在于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度”和“面”,即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什么程度,要把这种主动性渗透在学习过程的哪些方面,而不在于是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4)对二者的评价。根据上面的阐述和比较,我们可以概括出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各自最大的优点和缺陷: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先前经验,反对绝对的“真理”,强调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和新的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本身也会产生调整和改变。这样就批判了传统的“书本知识至上”“标准答案”等情况的弊端。并且,建构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然而,由于单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夸大学生原有经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探索学习,这就必然面对一个问题:学生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建构自己的知识,寻找自己的真理,那么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真理就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和肯定,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掌握完整的、系统的知识,难免造成学习的片面或走许多弯路。结构主义则刚好弥补了建构主义的这些不足,以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为教学法则,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习的设计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完整、丰富的材料,这样就能确保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不用走前人的老路去寻找已有的真理;而另一方面,结构主义在注重学生先前经验、发挥和提倡学生主导性方面做得较差,虽然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外界既定的“真理”,常常给学生套上固定的解释和领会,不允许有个性化的想法,设定标准答案等,这些都是结构教学带来的弊端。综上所述,对于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孰好孰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各有弊端,而且在很多方面,二者应当相互补充、相互磨合。在新兴思想风起云涌的今天,我们不能盲目求新而把传统的东西一概否定,要认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合理地把握运用各种理论中有益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发展的观念。

  • 第5题:

    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答案:
    解析:
    终身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法国,6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代表人物保罗·朗格郎,其《终身教育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观点有:(1)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其基本特点是连续性和整体性。终身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2)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其任务是学会学习。(3)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它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意义。终身教育的发展符合我国的基本现状。目前,我们正在发展学习型社会,创办终身教育体系,如成人教育、老年大学等。

  • 第6题:

    试评述有关国家豁免的几种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 (1)有关国家豁免的理论主要有:绝对豁免说、限制豁免说、废除豁免说和平等豁免说,其中前两种理论在一些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支持,而后两种理论上只限于理论上的探讨。
    (2)绝对豁免说及其评价:首先,回答绝对豁免说的概念;其次指出其缺陷,如题法前科学,主张国有公司或企业享有豁免权不妥当,强调国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涉及国家的民事争议不利于涉外民事纠纷的解决。
    (3)限制豁免说及其评价:首先回答限制豁免说的概念;其次举出其缺陷,即它通过对“商业行为”的自由解释,为限制外国国家的主权提供了借口,因而与国家主权原则是不相容的,他把国家行为划分为主权行为和非主权行为也是不科学的。
    (4)平等豁免说及其评价。首先回答平等豁免说的概念,然后指出这种理论是在绝对豁免说和废除豁免说之间的一种折衷,有一定的道理,但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完善。

  • 第7题:

    评述杨贤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贡献。


    正确答案: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运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他在《新教育大纲》中,对“教育是什么”这个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作为开宗明义的说明,认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并由此进而认为,教育是一种工具,它受更具根本性质的社会万分制约并为其服务,同时也为生产服务;教育既取材于精神生产领域其他部门的成果,也取法于它们的活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此,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劳动力再生产手段的双重属性。另外,杨贤江还通过对“教育进化”的考察,对教育本质的演变作了具体分析。第二,对各种流行教育观点进行批驳。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一方面是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另一方面是专制统治日甚一日,然而在教育界却流行着一些模糊观点,影响人们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教育的清醒认识。杨贤江对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驳,如批判“三论”(“教育万能”、“教育救国”、“先教育后革命”),阐述教育的职能,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有主次本末之分,对教育作用的估价不宜过分;批判“四说”(“教育神圣”、“教育清高”、“教育中正”、“教育独立”),阐述教育的涵义,指出不能不顾时代环境、社会性质而奢谈这一切,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当时中国,人们应对教育有清醒的认识,并认清我们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第三,提出“全人生指导”。杨贤江的教育研究大量是针对青年问题的,表达了对青年成长的关切之心,他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都给予耐心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教育即谓“全人生指导”。因此,所谓全人生指导,也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社会改进之所用。总之,与同时代教育家相比,杨贤江的独特建树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致力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建设,创造性地阐述了教育本质问题,并贡献出像《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这样的名著。其二,他致力于中国的青年教育,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青年教育思想,对当时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影响至大。

  • 第8题: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正确答案:工读主义思想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吴玉章等人对旅法华工的教育活动,后又受一次大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和“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渐次形成颇具声势的工读主义思潮,出现工读互助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基本内涵有: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人、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消弭体脑差别。由于提倡和参加者思想立场的差异,在“工读”旗号下形成了关于工读目的意义的不同主张。

  • 第9题: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正确答案: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民国初年经蔡元培、黄炎培等介绍,逐渐对中国思想界、教育界产生影响。由于杜威
    思想正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需求和教育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在“五四”前后尤其在杜威来华讲学之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迅速兴起,对中国教育界教育观念的改变、新学制的颁布、旧教育宗旨的废除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第10题:

    问答题
    试对日本行政组织改革进行简单评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A

    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

    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评述严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认识。

    正确答案: 严复秉持经济自由主义,批驳了各种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做法。一种是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出发,对一些行业予以扶持而对另一些行业加以限制。严复认为,财富是靠民力生产的,国家的干预,必然要影响百姓生产力的自由发挥,从而影响财富的生产,所以干预的结果,只能减少而不会增加财政收入。另一种是从平抑物价出发,主张对生产和流通进行干预,严复认为,干预造成的平价,并非真平,只有自由竞争,才能不仅使物价真正趋平,而且能使物价趋廉。严复还批判了行业垄断行为,认为这种垄断只有利于该行业,却有损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各国相通时代,这种垄断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只会使该行业被外国货物挤出市场。对于对外贸易,严复也主张任其自由,认为重商主义的错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通病。严复也承认在有些领域,国家干预不能取消,比如专利保护。他认为当私人经营力不能及、私人经营不如国家经营经济或需要国家力量做先导时,国家可以干预经济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由清末民初实利主义教育思想发展而来,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要 授人以一技之长和促进事业发展的教育思潮是(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B.职业教育思潮
    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科学教育思潮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强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或者说‘教育是发展 关于自由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意义和责任的认识过程’”的教育思潮是( )

    A.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B.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C.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D.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时期资产阶级的教育思 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急剧变革的历 史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也异常活跃,这一 时期的主要思潮有: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 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 思潮、国际主义教育思潮。考生不仅要知道这些 思潮的名字,更要掌握这些思潮的具体内容,并 能加以评述。

  • 第16题:

    评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从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观这几个方面论述的。(1)教育本质论。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①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根据“教育即生活”这一原则,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2)教育的目的。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外在目的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评价:杜威指责“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他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3)课程与教材。①批判传统课程。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阻滞了儿童的生长。②教材心理学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③从做中学。杜威认为,应为学生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评价: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弱点,主张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学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直接经验,却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5)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性、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与学的规律。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从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形成了以生长为教育目的、以活动为课程、以反省思维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教学思想体系,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上面分析中所说到的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 第17题:

    评述结构主义教育。


    答案:
    解析: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量极为丰富的时代;各种新兴的思想层出不穷,建构主义的兴起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领域发生的一场革命,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创新的地方,但是由于它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尚未达到完善的境地;而结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长期以来被我们肯定的学习模式,有其独特的长处,尽管时代发展了,我们对于传统还是不能一概否认,应合理地取长补短。要做到这些,我们要了解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特色:(1)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认为那只能使学生呆读死记,不会在另一种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他倡导发现学习,强调学科结构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①学习观。结构主义学习观的内容有:a.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c.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都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②结构教学观。在教学的观点中,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因此,布鲁纳很重视学科结构的教学,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可见,布鲁纳把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设计者。③发现学习法。发现法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寻找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①知识观。对知识的意义,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具有客观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不是最终的答案。学生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解释,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②学习观。认知主义更多地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而建构主义则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③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他所知道的信息告诉学生,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呈现,而是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3)比较二者的异同。从上面对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分别所做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地方:都主张学生的主动学习。结构主义虽然强调的是学生学习已有的人类普遍知识,但并不是主张灌输、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吸收书本上的知识。结构主义者认为尽管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事物,但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的,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然而,导致二者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教育夸大、发扬了这种学生的主动性,把对这种主动性的要求扩大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不仅要求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在知识的价值、应用,教师的定位、教学的过程等方面都以学生为中心。在知识的价值上,建构主义强调其应用的情境性,认为真理不是永恒的,而是因人、因情境而变化的,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在教师的定位上,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强调每个人过去形成的经验系统是不同的,对不同的信息就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即使对于相同的信息每个人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意义建构,对此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能无视学生已育的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这些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可见,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分歧在于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度”和“面”,即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什么程度,要把这种主动性渗透在学习过程的哪些方面,而不在于是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4)对二者的评价。根据上面的阐述和比较,我们可以概括出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各自最大的优点和缺陷: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先前经验,反对绝对的“真理”,强调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信息意义的理解,而且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和新的信息的相互作用,其本身也会产生调整和改变。这样就批判了传统的“书本知识至上”“标准答案”等情况的弊端。并且,建构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然而,由于单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夸大学生原有经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探索学习,这就必然面对一个问题:学生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建构自己的知识,寻找自己的真理,那么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真理就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和肯定,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掌握完整的、系统的知识,难免造成学习的片面或走许多弯路。结构主义则刚好弥补了建构主义的这些不足,以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为教学法则,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习的设计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完整、丰富的材料,这样就能确保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不用走前人的老路去寻找已有的真理;而另一方面,结构主义在注重学生先前经验、发挥和提倡学生主导性方面做得较差,虽然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外界既定的“真理”,常常给学生套上固定的解释和领会,不允许有个性化的想法,设定标准答案等,这些都是结构教学带来的弊端。综上所述,对于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孰好孰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它们各有弊端,而且在很多方面,二者应当相互补充、相互磨合。在新兴思想风起云涌的今天,我们不能盲目求新而把传统的东西一概否定,要认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合理地把握运用各种理论中有益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发展的观念。

  • 第18题:

    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 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20世纪初,大批赴美留学生回国,使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剧增。以反传统教育自居,并在世界范围的进步教育运动中有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恰好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传统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到中国,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也在中国加以推广。此外,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所有这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长处和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教育界反对传统教学法的需要,克服了传统学科教学相互割裂、不能满足儿童个体生活需要及忽视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弊端。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 第20题:

    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教育思潮的是()

    • A、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 B、职业教育思潮
    • C、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 D、平民教育思潮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正确答案:是一种个有强烈资产阶级主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包括: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国家主主义教育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救国论,且其核心概念“国家”的含糊和抽象,以及一概而论地反对教育的政治和党派性,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形成的教育民主观念相抵触,并与当时业已形成的人民革命潮流相背,一开始就受到马克思主义者恽代英等的批判。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评述有关国家豁免的几种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 (1)有关国家豁免的理论主要有:绝对豁免说、限制豁免说、废除豁免说和平等豁免说,其中前两种理论在一些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支持,而后两种理论上只限于理论上的探讨。
    (2)绝对豁免说及其评价:首先,回答绝对豁免说的概念;其次指出其缺陷,如题法前科学,主张国有公司或企业享有豁免权不妥当,强调国家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涉及国家的民事争议不利于涉外民事纠纷的解决。
    (3)限制豁免说及其评价:首先回答限制豁免说的概念;其次举出其缺陷,即它通过对“商业行为”的自由解释,为限制外国国家的主权提供了借口,因而与国家主权原则是不相容的,他把国家行为划分为主权行为和非主权行为也是不科学的。
    (4)平等豁免说及其评价。首先回答平等豁免说的概念,然后指出这种理论是在绝对豁免说和废除豁免说之间的一种折衷,有一定的道理,但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完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正确答案: 是一种个有强烈资产阶级主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包括: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国家主主义教育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救国论,且其核心概念“国家”的含糊和抽象,以及一概而论地反对教育的政治和党派性,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形成的教育民主观念相抵触,并与当时业已形成的人民革命潮流相背,一开始就受到马克思主义者恽代英等的批判。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