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混合实验设计中,对2x3实验设计(2是被试内变量,3是被试间变量)来说,应该把被试至少分配成()组。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准实验设计是指由了对照参考的组别或被试,也对实验过程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但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被试分组的设计,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标准实验设计,包括的几种设计模式是()。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平衡设计

    D、修补法准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ABCD

  • 第3题:


    该实验设计属于( )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问设计
    C.混合设计
    D.ABBA设汁

    答案:A
    解析:
    实验设计类型。 在该实验设计中,每一名被试接受所有实验处理,符合被试内设计的定义。

  • 第4题:

    ABA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对照组设计

    答案:A
    解析:
    ABA实验设计中的同一组被试接受了两种处理,一种处理进行了两次,一种处理进行了一次,所以属于被试内设计。

  • 第5题:

    在一个3x2的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A.30
    B.60
    C.90
    D.180

    答案:C
    解析:
    在这个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问因素有3种水平,说明共有三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在被试内因素上进行两种处理,使用同样的被试。因此,三个实验组共需90名被试。

  • 第6题: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在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系统误差主要是

    A.各处理组被试之间的差异
    B.顺序误差
    C.练习与疲劳误差
    D.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

    答案:A
    解析:
    一般来说,被试间设计存在的主要的系统误差是不同处理组之间被试的差异,一般采用匹配法和随机化法消除这一误差。

  • 第7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A.匹配组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答案:D
    解析: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没有严格控制额外变量,没有直接操作自变量。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的要求是:在时间1对两个变量(A、B)的关A作B测定和相关分析,再在时间2作相似测定和分析。当交叉滞后相关之间有显著差D时,就能推测变量A和B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属于准实验设计。

  • 第8题:

    在一个2x2的被试内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A.30
    B.60
    C.90
    D.120

    答案:A
    解析:
    在被试内设计中,每个被试接受所有的处理,因此每种处理使用多少被试,整个实验就需要多少被试,

  • 第9题: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这种设计是

    A.ABBA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B
    解析:
    在该实验设计中,我们看到每种实验处理的被试都是不同的,因此该设计是被试间设计。

  • 第10题:

    与单因素实验设计相比,多因素实验设计最重要的优点是(  )

    A.可以看到因素的主效应
    B.可以看到因素的交互作用
    C.被试量大大减少
    D.不受被试的个体差异影响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多因素实验处理的理解和掌握。从实验情境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角度看,单因素的设计未免有些把事实的情境过分简单化或人工化了。要使实验更接近实际,就应采用多因素的设计方案。这是多因素与单因素实验相比最大的优点。

  • 第11题:

    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实验配组,实验设计常用符号R表示()。

    • A、随机选择分配被试
    • B、不做说明,代表等组
    • C、代表实验处理
    • D、代表观测变量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问答题
    解释一个2×3×4的完全随机因素实验设计(要指出该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数、每个自变量的水平数、可检验几个主效应、交互作用等)。假如同一实验条件(即一个实验单元)需要5名被试,那么完成该实验需要多少名被试?如果将实验设计改为混合设计,其中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第三个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则该实验需要多少组被试?

    正确答案: (1)该设计中,自变量有3个,分别有2、3、4个水平,可检测3个主效应和4个交互作用。
    (2)假如同一实验条件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共需120名被试。
    (3)如果该实验设计为混合设计,且前两个变量为组间变量,另一变量为组内变量,同一实验条件仍需要5名被试,该实验则需要30名被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一被试实验法从类型上可分为()

    A、单基线实验设计

    B、多基线实验设计

    C、U实验设计

    D、多期实验设计


    答案:ABC

  • 第14题:

    在下列选项中,主要以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高低来分类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

    A.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实验设计
    B.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C.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设计
    D.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答案:D
    解析:
    几种实验设计的区分。 选项A中三种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选项B的区别在于自变量的数量;选项C的主要区别在于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种类数,是否控制个体差异;选项D的主要区别是对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的高低。故选择D。本题考查实验设计分类的基础知识。

  • 第15题: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没计的优点是( )

    A.节省了被试人数
    B.研究更有效率
    C.避免了实验处理问的相互污染
    D.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的混淆

    答案:A,B,D
    解析:
    实验设计类型。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这种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高效率),而且不同组间的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故选择ABD。

  • 第16题:


    在该实验设计中,不存在的误差是

    A.被试间的差异
    B.顺序误差
    C.自变量之间的影响
    D.疲劳误差

    答案:A
    解析:
    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 第17题:

    拉丁方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对照组设计

    答案:A
    解析:
    ABBA法和拉T方设计是被试内设计中平衡实验材料顺序误差的两种方法。

  • 第18题:

    下表为一个考察学生几何题解决能力的实验设计模式及假设结果。其中,几何题解决能力采用测验进行测定,满分100分。

    该研究最恰当的实验设计是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嵌套设计
    D.事后回溯设计

    答案:B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训练方法,一个是问题难度,每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即在该实验中,每次训练结束要进行一次测验,问题有两种难度。由于被试间设计是不同组的被试分别进行各后实验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前一次实验处理对后一次实验处理的影响,即应采用被试间设计。

  • 第19题:

    对照组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交叉聚合实验设计

    答案:B
    解析:
    对照组设计是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这种实验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比较,研究某种实验处理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即不同的被试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因此,属于被试问设计。

  • 第20题:


    ,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被试数为

    A.4
    B.8
    C.12
    D.24

    答案:A
    解析:
    从表中可知,本实验中有4名被试。

  • 第21题:

    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这种设计是?

    A.ABBA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的实验设计方案中,两组被试分别接受了a自变量的两种处理,所以a因素采用的是被试间设计。所有被试都接受了b自变量的三种处理,所以b因素采用的是被试内设计。既有被试间设计,又有被试内设计,因此该实验设计方案属于混合设计。

  • 第22题:

    被试的个体差异是每个实验都会遇到的额外变量,下列哪些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解决被试个体差异问题的?(  )

    A.组间设计
    B.区组设计
    C.组内设计
    D.随机化设计

    答案:B,C,D
    解析:
    组间设计将数目相同的被试分到不同的自变量上,势必产生被试差异。组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参加不同的自变量反应,因为被试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减少被试差异。区组设计是组内设计的一种,随机化设计是通过随机方式把被试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这样可以保证两个组的被试在各个方面可以很好的平衡,所以也可以克服个体差异问题。

  • 第23题:

    时间序列设计又称为()

    • A、单一被试设计
    • B、真实实验设计
    • C、前实验设计
    • D、定时重复观测设计

    正确答案:D

  • 第24题:

    单选题
    时间序列设计又称为()
    A

    单一被试设计

    B

    真实实验设计

    C

    前实验设计

    D

    定时重复观测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