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项目招标过程中,赵嘉、钱宜、孙斌、李汀、周武、吴纪6人作为各自公司代表参与投标,有且只有一人中标,关于究竟谁是中标者,招标小组中有3位成员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 (1)中标者不是赵嘉就是钱宜; (2)中标者不是孙斌; (3)周武和吴纪都没有中标。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上述3人中只有一人的看法是正确的。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中的3人都可以确定没有中标?A.赵嘉、孙斌、李汀 B.赵嘉、钱宜、李汀 C.孙斌、周武、吴纪 D.赵嘉、周武、吴纪 E.钱宜、孙斌、周武

题目
在某项目招标过程中,赵嘉、钱宜、孙斌、李汀、周武、吴纪6人作为各自公司代表参与投标,有且只有一人中标,关于究竟谁是中标者,招标小组中有3位成员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 (1)中标者不是赵嘉就是钱宜; (2)中标者不是孙斌; (3)周武和吴纪都没有中标。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上述3人中只有一人的看法是正确的。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中的3人都可以确定没有中标?

A.赵嘉、孙斌、李汀
B.赵嘉、钱宜、李汀
C.孙斌、周武、吴纪
D.赵嘉、周武、吴纪
E.钱宜、孙斌、周武

相似考题
更多“在某项目招标过程中,赵嘉、钱宜、孙斌、李汀、周武、吴纪6人作为各自公司代表参与投标,有且只有一人中标,关于究竟谁是中标者,招标小组中有3位成员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 (1)中标者不是赵嘉就是钱宜; (2)中标者不是孙斌; (3)周武和吴纪都没有中标。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上述3人中只有一人的看法是正确的。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中的3人都可以确定没有中标?”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中标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公示中标通知书

    B.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无须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C.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D.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E.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


    参考答案:DE

  • 第2题:

    以价格为标的的美式招标,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相同的。( )


    正确答案:√
    以价格为标的的美式招标,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同的。

  • 第3题:

    以价格为标的的美式招标,是( )。

    A.以募满发行额为止的中标者所投标的各个价位上的中标收益率作为中标者各自的最终中标收益率,各中标者的认购成本是不相同的

    B.以募满发行额为止的中标者最高收益率作为全体中标者的最终收益率,所有中标者的认购成本是相同的

    C.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相同的

    D.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者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全体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在债券的招标发行中,如果采用的是以价格为标的的美式招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者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

    B.全体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是单一的

    C.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的平均价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

    D.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相同的


    正确答案:D
    【解析】荷兰式招标以价格为标的,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者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全体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是单一的;美式招标同样以价格为标的,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相同的。

  • 第5题:

    以下属于禁止的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招标行为的有()。

    A、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者,在确定中标者时以此决定取舍

    B、投标人向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以谋取中标

    C、投标者之间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

    D、招标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

    E、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标书,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者


    参考答案:ADE

  • 第6题:

    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者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全体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是单一的”指的是美式招标。 ( )


    正确答案:×

  • 第7题:

    某单位重视对年轻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在一次培训计划中,单位负责人决定在赵、钱、孙、李、周、吴六人中挑几名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的人选需要满足下列要求:赵、李两人中只挑一人参加;李、孙两人中也只挑一人参加;赵、钱两人中至少挑一人参加,赵、周、吴三人中需有两人参加,对钱和孙的安排要相同;如果周参加,那李也必须参加。
    根据以上要求,可以肯定不参加培训的人为:

    A.赵、钱
    B.周、吴
    C.孙、李
    D.李、周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赵、钱两人中至少挑一人参加”,可知赵和钱并非肯定不参加,排除A项;
    根据“赵、周、吴三人中需有两人参加”,可知周和吴并非肯定不参加,排除B项;
    根据“李、孙两人中也只挑一人参加”,可知李和孙并非肯定不参加,排除C项。

  • 第8题:

    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吴等6位职员中挑选两人出国洽谈项目,在挑选时注意到了以下情况:(l)吴与钱不能同去;(2)只有孙去时,钱才能去;(3)若李去,则周也去;(4)要么赵去,要么李去;(5)如果钱不去,则赵也不能去;(6)由于某种原因,孙不能去。据此,可以推出( )

    A. 赵、周两人去
    B. 李、吴两人去
    C. 李、周两人去
    D. 钱、吴两人去

    答案:C
    解析:
    连续推理。推理如下:由(6)(2)推出孙、钱不去,再根据(5)推出赵也不去,进而由(4)推出,李去,则根据(3),周去。那么此时去的人是李、周,而只能有两人去,那么吴肯定不去,且吴不去不影响(1)成立。故正确答案为C。假言命题(条件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条件3、5)四类常规命题的推理,特别要注意两种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故答案为C。

  • 第9题:

    根据《招标投标法》,下列有关评标和中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B.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C.评标委员会无权确定中标人
    D.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的,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E.自招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合同成立

    答案:A,B,D
    解析:
    考核《招标投标法》主要内容。《招标投标法》规定,在确定中标人前,招标人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者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选项C错误,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招标人据此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选项E错误,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 第10题:

    新国库券多数是通过拍卖方式发行的。下列关于国库券的拍卖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种价格招标方式又称为荷兰式招标方式,中标者按各自申报价格获得国库券
    • B、单一价格招标方式又称为美国式招标方式,即中标者按最低中标价格或最高收益率获得国库券
    • C、在多种价格投标方式中,竞争性投标者竞价过高要冒认购价过高的风险
    • D、在单一价格招标方式中,所有中标者均按最低中标价格中标,各投标者有可能抬高报价,从而抬高最后中标价

    正确答案:C,D

  • 第11题:

    问答题
    招投标工作已基本结束,亦已排出中标候选人,某承包集团公司被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招标人发现中标侯选人在投标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招标人认为中标侯选人属“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意欲取消其中标资格是否可以?如市招标办通知招标人(业主)该中标侯选人中标,怎么办?

    正确答案: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中标效力问题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权限,《招投标法》对此有明确的不同规定。我认为如果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在评标后已排出中标侯选人,此时,招标人发现中标人“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可根据《招投标法》第三十三条:“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以及该法第五十四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及投标须知等文件取消中标侯选人的资格,投标人是弄虚作假骗取中标,即便已发出中标通知,中标也是无效的,因为决定中标的权利在招标人,招标办只是对中标作行政见证,一般情况下,对中标是否有效行政不会参与处理,招标办会通知招投标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因为合同效力的确定权在法院,而不在招标办。如果市招标办已通知该投标人中标,招标人有权通知市招标办更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钱说:周不去;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赵的话“p或者q”与周的话“非p并且非q”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孙的话“如果p,那么q”与李的话“p且非q”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两个人说对了”可知,钱的话必然为假,可推出“选派周去”。因此C项正确。

  • 第13题:

    在债券发行的定价方式中,以收益率为标的的美式招标,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的中标者所投标的各个价位上的中标收益率作为中标者各自的最终中标收益率,各中标者的认购成本是不相同的。( )


    正确答案:√
    【考点】熟悉债券发行方式和发行定价方式。见教材第六章第一节,P211。

  • 第14题:

    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吴等6位职员中挑选两人出国洽谈项目,在挑选时注意到了以下情况:

    (1)吴与钱不能同去;(2)只有孙去时,钱才能去;

    (3)若李去,则周也去;(4)要么赵去,要么李去;

    (5)如果钱不去,则赵也不能去;(6)由于某种原因,孙不能去。

    据此,可以推出( )

    A.赵、周两人去

    B.李、吴两人去

    C.李、周两人去

    D.钱、吴两人去


    正确答案:C
    48.【解析】C。连续推理。推理如下:由(6)(2)推出孙、钱不去,再根据(5)推出赵也不去,进而由(4)推出,李去,则根据(3),周去。那么此时去的人是李、周,而只能有两人去,那么吴肯定不去,且吴不去不影响(1)成立。故正确答案为C。假言命题(条件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条件3、5)四类常规命题的推理,特别要注意两种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 第15题:

    以收益率为标的的荷兰式招标,是( )。

    A.以募满发行额为止的中标者所投标的各个价位上的中标收益率作为中标者各自的最终中标收益率,各中标者的认购成本是相同的

    B.以募满发行额为止的中标者最高收益率作为全体中标者的最终收益率,所有中标者的认购成本是相同的

    C.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相同的

    D.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者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全体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是不相同的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在债券的招标发行中,如果采用的是以价格为标的的美式招标,则( )。

    A.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者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

    B.全体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是单一的

    C.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的平均价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

    D.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相同的


    正确答案:D
     解  析:荷兰式招标以价格为标的,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者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全体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是单一的;美式招标同样以价格为标的,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相同的。

  • 第17题:

    荷兰式招标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商各自投标价作为各中标商的最终中标价,各中标商的认购价不同。


    正确答案:×

  • 第18题:

    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中,甲、乙、丙、丁、戊、已等六所高校参与了投标。根据相关规则,最终只能有一所高校中标。关于究竟哪所高校是中标者,公布结果前参与投票的三位评审专家谈了各自的看法:
    (1)中标的高校不是甲就是乙;
    (2)中标的高校不是丙;
    (3)戊和己两所高校均未中标。
    对照后来公布的中标结果,发现上述三位专家中只有一人的看法是正确的。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下列哪项中的三所高校均未中标?

    A.甲、戊、己
    B.丙、戊、己
    C.甲、乙、丁
    D.甲、丙、丁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①结合题干“最终只能有一所高校中标”翻译为:要么甲要么乙
    ②?丙
    ③?戊且?己
    题干信息不确定,可用假设法。
    假设①为真,中标者是甲和乙当中的一个,其他的都未中标,那么②也为真,这与题干中三位专家中只有一人的看法是正确的不符合,所以①为假,又因最终只能有一所高校中标,可得:中标的不是甲和乙;
    ②③之间有一个为真话,有一个为假话:
    假设②为真,中标的不是丙,③为假,中标的是戊或者己,可得:其余甲、乙、丙、丁都未中标;
    假设③为真,中标的不是戊和己,②为假,中标的是丙,可得:其余甲、乙、丁、戊、己都未中标;
    不管是哪种假设,丁都未中标。
    综上可得:甲、乙、丁均未中标。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19题:

    现在准备从赵、钱、孙、李、周、吴、郑七位工程师中选出四人组成攻关组,集中优势兵力研制A型高技术产品。为使工作更有成效,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1)赵去钱不去; (2)钱去李、郑不去;(3)孙、李至少去一人;(4)周、赵只能去一人;(5)吴与孙要么都去,要么都不去。

    据此可知,攻关组的具体成员是:

    A赵、李、吴、孙
    B钱、孙、周、吴
    C赵、李、吴、周
    D钱、李、孙、吴


    答案:A,B
    解析: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

    (1)赵=》-钱;

    (2)钱=》-李∧-郑;

    (3)孙∨李;

    (4)周/赵;

    (5)吴且孙/(-吴且-孙)。

    第二步:排除错误选项。

    根据(4)可以排除D;

    周、赵有且仅有一人进入攻关组;根据(5)可以排除C;

    吴、孙要么都去,要么都不去,不能只去一人。剩下的AB选项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

  • 第20题:

    债券发行以价格为标的的荷兰式招标,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作为最终中标价,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同的。()


    答案:错
    解析:
    以价格为标的的荷兰式招标,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所有投标者的最低中标价格作为最后中标价格,全体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是单一的;以价格为标的的美式招标,是以募满发行额为止中标者各自的投标价格作为各中标者的最终中标价,各中标者的认购价格是不相同的。

  • 第21题:

    招投标工作已基本结束,亦已排出中标候选人,某承包集团公司被推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招标人发现中标侯选人在投标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招标人认为中标侯选人属“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意欲取消其中标资格是否可以?如市招标办通知招标人(业主)该中标侯选人中标,怎么办?


    正确答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中标效力问题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权限,《招投标法》对此有明确的不同规定。我认为如果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在评标后已排出中标侯选人,此时,招标人发现中标人“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可根据《招投标法》第三十三条:“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以及该法第五十四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及投标须知等文件取消中标侯选人的资格,投标人是弄虚作假骗取中标,即便已发出中标通知,中标也是无效的,因为决定中标的权利在招标人,招标办只是对中标作行政见证,一般情况下,对中标是否有效行政不会参与处理,招标办会通知招投标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因为合同效力的确定权在法院,而不在招标办。如果市招标办已通知该投标人中标,招标人有权通知市招标办更改。

  • 第22题:

    下面哪项不属于投标者之间的串通投标行为?()

    • A、某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标价,中标后再给招标者额外好处
    • B、两名投标者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标报价
    • C、五名投标者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中标
    • D、投标者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且再参加投标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多选题
    新国库券多数是通过拍卖方式发行的。下列关于国库券的拍卖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

    多种价格招标方式又称为荷兰式招标方式,中标者按各自申报价格获得国库券

    B

    单一价格招标方式又称为美国式招标方式,即中标者按最低中标价格或最高收益率获得国库券

    C

    在多种价格投标方式中,竞争性投标者竞价过高要冒认购价过高的风险

    D

    在单一价格招标方式中,所有中标者均按最低中标价格中标,各投标者有可能抬高报价,从而抬高最后中标价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