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韦伯定律K= AI/I中,I指( )”相关问题
  • 第1题:

    韦伯定律用公式来表示即 I/I=K,其中 k 是()的常数。

    A、小亍 1

    B、大 亍 1

    C、小 亍等亍 1

    D、大亍等亍 1


    参考答案:A

  • 第2题:

    韦伯定律的公式是:()

    A、E=1/R

    B、P=KlogI

    C、K=ΔI/I

    D、P=Kin


    参考答案:C

  • 第3题:

    定义数组char a[]=}'0','1','2','3');,则将该数组中元素按反序转换成整数,正确的程序段是______。

    A.int k=0,i; for(i=0;i<4;i++) k=k*10+a[i]-48;

    B.int k=0,i; for(i=3;i>=0;i--) k=k*10+a[i]-'0';

    C.int k=0,i; for(i=3;i>=0;i--) k=k+a[i]-'0';

    D.int k,i; for(i=3;i>=0;i--) k=k*10+a[i]-'0';


    正确答案:B
    解析:将字符数组中的元素按反序转换成整数,数组第一个元素应当是四位整数的个位,依次类推,字符数字转换为数字的基本方法是将该字符的ASCII码值减去字符0的ASCII码值,程序的输出结果是3210。

  • 第4题:

    对于一个n阶的对称矩阵A,将其下三角区域(含主对角线)的元素按行存储在一维数组中,设元素A[i][y]存放在S[k]中,且S[1]=A[0][0],则R与i,y(i<=y)的对应关系是()

    A、K=i(i+1)/2+y-1

    B、k=i(i+1)/2+y+1

    C、K=i(i-1)/2+y-1

    D、k=i(i-1)/2+y-1


    正确答案:B

  • 第5题:


    A.I1=20AI2=20AI3=20A
    B.I1=10AI2=20AI3=5A
    C.I1=10AI2=5AI3=20A
    D.I1=5AI2=5AI3=5A

    答案:C
    解析:
    当端电压频率增加一倍时,电容抗Xc减小一半,电感抗XL增大一倍,所以,当端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时,电容电感支路的电流相应地增大一倍和减小一半,变为I2=5AI3=20A由于电阻参数与频率无关,所以,I1=10A。

  • 第6题:

    韦伯定律是指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其中ΔI是()

    • A、原来的刺激强度
    • B、差别阈限
    • C、韦伯常数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韦伯定理的标准方程式为()。

    • A、ΔI/K=I
    • B、K/I=ΔI
    • C、ΔI/I=K
    • D、I/ΔI=K

    正确答案:C

  • 第8题:

    设矩阵A是一个对称矩阵,为了节省存储,将其下三角部分按行序存放在一维数组B[1,n(n-1)/2]中,对下三角部分中任一元素ai,j(i>=j),在一维数组B的下标位置k的值是()。

    • A、i(i-1)/2+j-1
    • B、i(i-1)/2+j
    • C、i(i+1)/2+j-1
    • D、i(i+1)/2+j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韦伯定律中的ΔI/I=K,其中K代表()
    A

    差别阈限

    B

    感觉强度

    C

    韦伯分数

    D

    标准刺激强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韦伯定律可以表示为()
    A

    S=KlgR

    B

    △I/I=K

    C

    心理量是刺激的物理量的幂函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设向量a=2i+j-k,b=i-j+2k,则a×b为().
    A

    i+5j+3k

    B

    i-5j+3k

    C

    5j-3k

    D

    1+5j-3k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设矩阵A是一个对称矩阵,为了节省存储,将其下三角部分按行序存放在一维数组B[1,n(n-1)/2]中,对下三角部分中任一元素ai,j(i>=j),在一维数组B的下标位置k的值是()。
    A

    i(i-1)/2+j-1

    B

    i(i-1)/2+j

    C

    i(i+1)/2+j-1

    D

    i(i+1)/2+j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程序段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 for(i=0;i<4;i++,i++)for(k=1;k<3;k++);printf("*&qu

    下列程序段中的变量已正确定义:

    for(i=0;i<4;i++,i++)

    for(k=1;k<3;k++);printf("*");

    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D
    D。【解析】本题中第二个for循环语句的后面有一个分号,所以两个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语句为空。当两个for循环语句执行完后,再执行printf语句输出一个星号。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D。

  • 第14题: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__。 main() { int i,k,a[10],p[3] k=5; for(i=0;i<10;i++)a[i]=i for(i=0;i<3;i++)p[i]=a[i*(i+1)]; for(i=0;i<3;i++)k+=p[i]*2; printf("%d\n",k); }

    A.20

    B.21

    C.22

    D.23


    正确答案:B
    解析:按照程序的流程走一遍,可以得到p[0]=0,p[1]=2,p[3]=6:执行三次k+=p[i]*2,相当于k=5+0*2+2*2+6*2=21。

  • 第15题:

    下面程序的输出是( )。

    main()

    { int arr[8],i,k=0;

    for(i=0;i<8;i++)

    arr[i]=i;

    for(i=1;i<5;i++)

    k+=arr[i]+i;

    printf("%d\n",k);

    }


    正确答案:20
    20

  • 第16题:

    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__。 main () { int i, k, ai[0], p[3]; k=5; for (i=0;i<10;i++) a[i]=i; for (i=0;i<3;i++) p[i]=a[i*(i+l)]; for (i=0;i<3;i++) k+=p[i]*2; printf ("%d\n", k); }

    A.20

    B.21

    C.22

    D.23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A.I<J<K
    B.I<K<J
    C.J<I<K
    D.K<J<I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以下与k=i++完全等价的表达式是()

    • A、i=i+1,k=i
    • B、k=i,i=i+1
    • C、k=++i
    • D、k+=i+1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公式为()。(I为原刺激,△I为差别感觉阈限,K为常数)

    • A、K=△I/I
    • B、I/△I=K
    • C、K=I/I·△I
    • D、K/△I=I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韦伯定律中的ΔI/I=K,其中K代表()

    • A、差别阈限
    • B、感觉强度
    • C、韦伯分数
    • D、标准刺激强度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以下与k=i++完全等价的表达式是()
    A

    i=i+1,k=i

    B

    k=i,i=i+1

    C

    k=++i

    D

    k+=i+1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韦伯定律是指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就是ΔI∕I=K。其中ΔI是()
    A

    原来的刺激强度

    B

    差别阈限

    C

    韦伯常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面算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i+j=k

    B

    i·j=k

    C

    i·i=j·j

    D

    i×j=j·k


    正确答案: B
    解析: 利用向量的加法及数量积、向量积的定义判定。C是正解的,其余皆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