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 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 F 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 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如下图所示。 合同总工期为 20 个月。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合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 法、CDR 法 5 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 70~90m/月,Ⅳ级围岩 50~70m/月,Ⅴ级围岩 3

题目
背景资料: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 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 F 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 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如下图所示。
合同总工期为 20 个月。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合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 法、CDR 法 5 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 70~90m/月,Ⅳ级围岩 50~70m/月,Ⅴ级围岩 30~50m/月,
施工准备 3 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 3 个月。
问题:
1. 从满足进度要求及经济性考虑,该隧道应布置几个工作面?工作面掘进方向如何设置较为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2. 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3. 根据背景资料给出的地质条件,写出该隧道在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
4. 根据背景资料,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分别采用哪些施工工法较合理?


相似考题
更多“背景资料: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 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 F 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 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如下图所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施工中采取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还进行了监控量测,并指导二次衬砌的施作。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施工单位开展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背景材料,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哪些规定
    (3)根据背景材料,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
    解析:
    (1)监控量测的目的: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2)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的规定: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
    30~50m之间。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由外圈向内圈进行,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3)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3)周边位移速率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规定值。

  •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段面示意图。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级围岩50-70m/月,Ⅴ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3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问题】
    1.从满足进度要求及经济性考虑,给隧道布置几个工作面?工作面掘进方向如何设置较为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3.根据背景资料给出的地质条件,写出该隧道在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


    答案:
    解析:
    1.V级围岩地段施工工期=(60+60+50)/30=5.7≈6个月
    Ⅲ级围岩地段施工工期(160+290)/70=6.42≈6.5个月
    总工期=3+6+6.5+3=18.5个月。隧道施工工期按照最慢的施工速度总工期为18.5月,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可以采用一个工作面进行施工。
    自出口向进口方向掘进。由于地下水丰富,顺坡施工更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排出,节省排水费。
    2.该隧道工程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理由:在该隧道工程中,V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根据规范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3.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溶洞、地下水、断层破裂带、洞口浅埋段。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有:隧道坍塌、突泥、突水。

  • 第3题: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3。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合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该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前,相关人员经讨论分析确定隧道主要施工内容的进度计划指标为:Ⅲ级围岩70~90m/月,Ⅳ级围岩50~70m/月,Ⅴ级围岩30~50m/月,施工准备3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1>、从满足进度要求及经济性考虑,给隧道应布置几个工作面?工作面掘进方向如何设置较为合理?分别说明理由。
    <2>、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3>、根据背景资料给出的地质条件,写出该隧道在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
    <4>、根据背景资料,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分别采用哪些施工工法较合理?


    答案:
    解析:
    <1>、五级围岩地段施工工期=(60+60+50)/30=5.7≈6个月;三级围岩地段施工工期(160+290)/70=6.42≈6.5个月;总工期=3+6+6.5+3=18.5个月。隧道施工工期按照最慢的施工速度总工期为18.5个月,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可以采用一个工作面进行施工。由出口向进口方向掘进。由于地下水丰富,反坡施工更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排出,节省排水费用。
    <2>、该隧道工程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理由:在该隧道工程中,V级围岩连续超度均超过50米,根据规范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3>、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工作面坍塌、围岩失稳、突泥、涌水。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4>、III级围岩隧道段应当采用台阶法;石灰岩,地层较差,岩体完整性较好可采用台阶法施工,成本低;V级围岩隧道段地质条件差,位于浅埋地带或存在断层带和地下水,应当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成本低,当采用CD法或CRD工法时,成本高,且适用于大断面隧道,成本高,一般不采用。

  • 第4题:

    4.某公路双向双车道隧道,长1825m,埋深90m,在隧道进洞300m后,遇有一断层及其影响带F5,采用钻探技术,探明前方断层及其影响带宽45m,并与隧道轴线斜交,该断层及其影响带处于灰岩和砂岩交接带,岩层破碎,地下水较丰富。根据以上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3)修补防水层破损处时,所用的补钉一般剪成( )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D.三角形

    答案:A
    解析:
    防水卷材出现破损、烤焦等情况应立即修补,补片材料应与防水板相同,修补片尺寸要求大于破坏边缘70mm。修补片宜裁剪成圈角,不宜裁剪成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尖角。

  • 第5题:

    隧道穿越地下水丰富的较完整石灰岩地层时,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是探明( )。


    A.岩溶

    B.节理发育带

    C.断层

    D.有害气体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故选项A正确。

  • 第6题:

    背景资料
    某集团公司施工总承包某新建铁路某标段工程。该工程设计标准时速160km/h,为有砟轨道的客货共线。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桥涵、隧道工程,不包括轨道、铺架、“四电”和站房工程。隧道为单线隧道。岐山1号隧道为Ⅲ级围岩,岐山2号隧道为Ⅳ级围岩。主要结构物位置及隧道中心里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合理划分该标段工程的施工工区并给出施工范围。
    2.根据背景资料,合理配备顺河特大桥所在工区的施工队伍。
    3.根据背景资料,分别给出岐山1号、2号隧道的掘进方案。
    4.岐山2号隧道施工需要投入哪些主要机械设备?
    5.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岐山1号隧道施工流程。


    答案:
    解析:
    1. 应划分为三个工区;
    一工区施工范围为:DK04-000~DK19+400;
    二工区施工范围为:DK19+400~DK40+050;
    三工区施工范围为:DK40+050~DK59+800。
    【考点解析】此题考查铁路工程项目施工任务分解相关知识的应用。施工任务的分解原则是: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工区安排的施工范围要便于管理,工区的多少要与整体工程相协调,工区的大小应有利于资源配置和劳动组织,各区段的工程任务量要尽量均衡,使整体施工进度均衡。针对本工程项目,由于中间有两座隧道,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应以隧道中心为分界进行工区划分。
    2.
    该工区应配备的施工队伍为:1个隧道队;1个桥涵队;2个路基队。
    【考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如何合理配置施工队伍资源。根据背景资料可知,顺河特大桥所在工区主要工程内容包括:1座688m的特大桥,两段路基和岐山1号隧道进口工程。688m的特大桥最多配置1个队伍,隧道只有一个口,只能配置一个队伍,路基有两段按精干高效的原则最多配置两个队伍。
    3.
    岐山1号隧道采用全断面掘进施工方案;
    岐山2号隧道采用台阶法掘进施工方案。
    【考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隧道开挖方法的选用。隧道开挖根据围岩情况应选用不同的开挖工法,对于单线隧道Ⅱ、Ⅲ级围岩地段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可采用台阶法施工。岐山1号隧道为Ⅲ级围岩可以采用全断面法施工,岐山2号隧道为Ⅳ级围岩,可采用台阶法施工。
    4.
    主要机械设备应有:风钻、空压机、通风机、装载机、汽车(或有轨矿车)、混凝土喷射机、衬砌台车、混凝土拌合机、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
    【考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隧道工程机械设备的选用和配置。隧道工程机械设备可划分为开挖机械设备、锚喷支护机械设备和衬砌机械设备。开挖机械主要有:风钻、空压机、通风机、装载机、汽车(或有轨矿车);锚喷机械主要有:混凝土喷射机;衬砌机械主要有:衬砌台车、混凝土拌合机、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
    5.
    施工流程为:钻眼—装药放炮—通风—出碴—支护—衬砌。
    【考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隧道施工工序及施工顺序的掌握。隧道施工是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作业。由多种作业构成,开挖、支护、出砟运输、通风胶打赌尘、防水及排水、供电、供风、供水等作业缺一不可。总的来说按照开挖、支护两条主线施工。
    开挖为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碴的作业循环。
    支护为打锚杆—立钢拱架—喷射混凝土—衬砌作业循环。

  • 第7题:

    某2车道隧道长2320m,两洞口埋深均在15m以上,隧道围岩为花岗岩、洞口段为强风化软弱带,洞身段围岩为III、IV、V类及断层破碎带。隧道工期为24个月,试简述施工方法、工区划分,各区的劳动组织及主要开挖、支护、衬砌机具设备。


    正确答案: 开挖方法:洞口软弱带——小导管注浆、型钢架及锚喷支护,正台阶开挖;III类围岩段——正台阶开挖、格栅钢架及锚喷支护,IV类围岩段——全断面开挖,锚喷支护,V类围岩段——全断面开挖,喷混凝土支护,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法同洞口软弱带。
    隧道分进、出口2个工区,每个工区的劳动力组织为:开挖工及炮工20~25人,支护工15~18人,砼浇筑工22~25人,卡车司机6~10人,电焊工3~4人,空压机司机3~4人,电工3~4人,机修工2~3人,钢筋工4~6人。每个工区的开挖、支护及衬砌机具设备有:空压机总容量80~100m3/min,钻孔卡车或持风钻15~18台,装载机2台、挖机1台,运碴卡车6~8辆,砼泵、砼搅拌站或搅拌机、砼灌车2~3辆,通风机1台,衬砌模板车,电焊机多台,足够的高压风水管路及通风管、变压器及电线、电缆。

  • 第8题:

    背景材料: 某二级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位于一盆地边缘的雪宝山区,主要突起寒武系三游洞组至三叠系大冶组地层,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Ⅱ类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 问题: 1.请阐述隧道的基本组成. 2.隧道的设计应遵照什么原则? 3.根据隧道分类的规定,此隧道为哪一类隧道? 4.对隧道开展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隧道通常由洞门、明洞、洞身和附属设施等几部分组成.
    2、安全、经济、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3、特长隧道.
    4、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 第9题:

    问答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一V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监控量测。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请问隧道的监控量测项目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隧道为复合式衬砌,根据规范有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具体来说有以下项目: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某铁路隧道围岩岩体纵波速度为2.4km/s,岩石纵波速度为3.4km/s,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46.0MPa,隧道中围岩处于干燥状态,围岩应力状态为极高应力,隧道埋深较大,不受地表影响,该隧道围岩的级别应确定为()。
    A

    Ⅱ级

    B

    Ⅲ级

    C

    Ⅳ级

    D

    Ⅴ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某公路双向双车道隧道,长1825m,埋深90m,在隧道进洞300m后,遇有一断层及其影响带F5,采用钻探技术,探明前方断层及其影响带宽45m,并与隧道轴线斜交,该断层及其影响带处于灰岩和砂岩交接带,岩层破碎,地下水较丰富。依据本人经验,为了保证隧道安全、顺利施工,作为现场施工工程技术人员,你该如何处理,并选用一种开挖方法作详细介绍。作为一名监理工程师,你该如何做?

    正确答案: 内容须包括范围:
    ①作为现场施工工程技术人员所采取处理措施
    A.超前预加固措施,施作长管棚+超前小导管联合注浆加固,包括长管棚工作洞室施工技术。
    B.选用合理开挖方法及支护体系。选用单、双侧壁导坑法或多台阶法,选用其中一种开挖及支护方法作说详介绍。环向开挖最后挖核心土,初期支护系统锚管注浆加固,工字钢支撑,间距加密,双层钢筋网喷砼,仰拱,二次衬砌尽早安排施作,隧道防排水处理,遇到特殊问题技术处理。
    C.监控量测指导施工,现场量测项目内容。根据量测结果调整隧道开挖时预留变形量和沉降量,调整支护体系,调整开挖方法。实现动态施工,信息化管理。
    ②作为监理工程师所做工作
    要求承包人精心编制通过该断层施工技术方案,包括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审查、批准方案及措施,监督并指导现场施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的最小净距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有( )。
    A

    隧道的埋深

    B

    公路等级

    C

    围岩级别

    D

    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E

    隧道开挖断面的高度


    正确答案: C,E
    解析:

  • 第13题:

    我国南方某两车道隧道呈南北向展布,隧道最大埋深为80m;隧道全长470m。隧道进出口段的围岩为较软岩,岩体破碎,且BQ值<250。隧道洞口覆盖层较薄,有坍方、落石等危害,且有较大的偏压。隧道施工地段无有害气体。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之后,及时施作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施作第二次衬砌。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所处地层划分,本隧道属于( )隧道。
      
    A、软土
      
    B、浅埋
      
    C、瓦斯
      
    D、岩石

    2、本隧道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 )。
      
    A、掘进机法
      
    B、新奥法
      
    C、盖挖法
      
    D、盾构法

    3、洞口围岩为( )级。
      
    A、Ⅱ
      
    B、Ⅲ
      
    C、Ⅳ
      
    D、Ⅴ

    4、隧道进出口处宜设置( )。
      
    A、涵洞  
    B、通道
      
    C、明洞   
    D、暗洞

    5、按隧道长度划分,本隧道属于( )隧道。
      
    A、特长
      
    B、长
      
    C、中
      
    D、短


    答案:B,C,D
    解析:
    1、修建的岩层中的成为岩石隧道,修建在土层中的称为土质隧道;岩石隧道修建在山体中的较多,故又称山岭隧道,软土隧道常常修建在水底和城市,故称为水底隧道和城市道路隧道。 2、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3、Ⅴ级围岩的主要定性特征为: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极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 4、洞顶覆盖层较薄,难以用暗挖法建隧道时,隧道洞口或路堑地段受坍方、落石、泥石流、雪害等危害时,道路之间或道路与铁路之间形成立体交叉,但又不宜做立交桥时,通常应设置明洞。 5、

  • 第14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问题】
    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


    答案:
    解析:
    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Ⅴ围岩。
    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为Ⅳ级围岩。
    K68+598~K69+008段为Ⅲ级围岩。

  • 第15题:

    4.某公路双向双车道隧道,长1825m,埋深90m,在隧道进洞300m后,遇有一断层及其影响带F5,采用钻探技术,探明前方断层及其影响带宽45m,并与隧道轴线斜交,该断层及其影响带处于灰岩和砂岩交接带,岩层破碎,地下水较丰富。根据以上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4)本隧道在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可采用的超前支护措施有( )。

    A.超前管棚
    B.超前小导管
    C.超前钻孔预注浆
    D.超前锚杆

    答案:A,B,C,D
    解析:
    超前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钻孔预注浆、超前锚杆等都属于围岩稳定措施。

  • 第16题:

    4.某公路双向双车道隧道,长1825m,埋深90m,在隧道进洞300m后,遇有一断层及其影响带F5,采用钻探技术,探明前方断层及其影响带宽45m,并与隧道轴线斜交,该断层及其影响带处于灰岩和砂岩交接带,岩层破碎,地下水较丰富。根据以上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该隧道属于( )

    A.短隧道
    B.中隧道
    C.长隧道
    D.特长隧道

    答案:C
    解析:
    公路隧道长度分类表

  • 第17题:

    (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l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0‰的上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V级为主。在DKl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施工单位采取进、出口两个工作面掘进,计划贯通里程为DKl3+650。当进口开挖到DKl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在出口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
    问题
    1.选择适合该隧道进口工作面的运砟方式及装砟设备。
    2.该隧道出口工作面应采取什么施工排水方案?
    3.针对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
    4。为安全穿越该隧道断层,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5。根据背景资料,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地质预报方法?


    答案:
    解析:

  • 第18题: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全长620m,地层岩性为石灰岩,地下水较丰富。有一条F断层破裂带,隧道最大埋深490m,纵坡为-3%。其围岩级别及长度见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合同总工期为20个月,其中施工准备3个月,主体工程施工14个月,隧道内沟槽、路面及附属设施施工3个月。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单位结合项目地质和设备条件,拟在全断面法、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5种工法中选择组织施工。施工单位上报了施工方案给监理进行审批,监理审批时发现施工方案中施工方法不具体,要求施工单位对不同围岩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事件二:施工单位编制了隧道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后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即交由施工单位实施。施工过程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发现,施工单位未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且存在安全事故隐患,便立刻报告了总监理工程师。
    事件三:总监理工程师随即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施工单位解释:为保证施工工期,调整了原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的施工顺序,保证不存在安全问题。总监理工程师现场察看后认可施工单位的解释,故未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整改措施。结果,由上述隐患导致发生了安全事故。
    【问题】
    1.从满足进度要求及经济性考虑,工作面掘进方向如何设置较为合理?说明理由。
    2.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3.根据背景资料给出的地质条件,写出该隧道在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
    4.事件一中,不同级别的围岩分别采用哪些施工工法较合理?
    5.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6.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问题1:从满足进度要求及经济性考虑,工作面掘进方向如何设置较为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
    自出口向进口方向掘进。
    由于地下水丰富,反坡施工更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排出,节省排水费。
    【总结解析】本题目是进度管理题,考生要认真分析各施工的特点。
    问题2: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怙指南(试行)》,该隧道是否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说明理由。
    【答案】
    (1)该隧道工程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2)理由:在该隧道工程中,Ⅴ级围岩连续长度为均超过50米,根据规范应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总结解析】考生要熟练掌握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要求。
    问题3:根据背景资料给出的地质条件,写出该隧道在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危险源以及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
    【答案】
    (1)地质方面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
    断层破裂带、地下水丰富等。
    (2)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类别有:
    坍塌、冒顶、突泥、透水。
    【总结解析】考生要会根据背景资料分析判别隧道安全危险源。
    问题4:事件一中,针对不同级别的围岩分别采用哪些施工工法较合理?
    【答案】
    (1)Ⅲ级围岩隧道段应当采用台阶法;
    (2)Ⅴ围岩隧道段地质条件差,可采用:
    双侧壁导坑法、CD法或CRD工法。
    【总结解析】考生要会根据背景资料分析判别隧道的施工方法。
    问题5: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不妥之处1:施工单位编制了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核后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即交由施工单位实施不妥。
    正确做法:专项施工方案应当报送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才能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专项施工方案,符合要求的,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不妥之处2:总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不妥。
    正确做法:项目监理机构应巡视检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项目监理机构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工程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时,应签发工程暂停令,并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时,项目监理机构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送监理报告。
    问题6: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不妥之处:总监理工程师未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整改措施。
    正确做法:应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按专项施工方案实施。专项施工方案需要调整时,施工单位应按程序重新提交项目监理机构审查。即施工单位修改方案后应当报送施工单位技术部门,再次经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才能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专项施工方案,符合要求的,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报建设单位。专项施工方案经过重新审查后,方可继续施工。?

  • 第19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了监控量测。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问隧道的监控量测项目有哪些?


    正确答案:该隧道为复合式衬砌,根据规范有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具体来说有以下项目: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围岩弹性波测试。

  • 第20题:

    某铁路隧道围岩为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纵波波速2.8km/s,有少量地下水作用,确定隧道围岩分级属于()。

    • A、Ⅰ
    • B、Ⅱ
    • C、Ⅲ
    • D、Ⅳ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某铁路隧道围岩为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纵波波速2.8km/s,有少量地下水作用,确定隧道围岩分级属于()。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施工中采取了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还进行了监控量测,并指导二次衬砌的施作。 (1)根据背景材料,施工单位开展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背景材料,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哪些规定? (3)根据背景材料,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

    正确答案: (1)监控量测的目的: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2)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应符合的规定: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30~50m之间。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由外圈向内圈进行,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3)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3)周边位移速率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规定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公路隧道为单洞双向行驶两车道隧道,全长4279m,最大埋深1049m。隧道净空宽度9.14m,净空高度6.98m,净空面积为56.45m2。该隧道其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硬质页岩,属Ⅳ一V级围岩,稳定性较差。根据该隧道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断面宽度,承包人拟采用台阶分部法施工。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发育,洞壁局部有股水涌出,特别是断层地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涌水更为严重。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监控量测。 承包人采用的开挖施工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开挖方法选择合理,理由是台阶分部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本隧道围岩为软弱风化硬质页岩,稳定性差。
    解析: 暂无解析